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1:12: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下网络以及信息工程的全方位实施,各个高校加强了诸多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采购,并建立了网络实验室,为诸多学院师生提供非常好的学习以及工作条件。如我院有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实际授课以及学习中离不开网络实验室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学生数量在快速增加,实验室内也是需要面临着上机人数增多的压力,这也是给实验室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实验室管理可以实现全面的突破,建立起全新的管理模式。文章分析的是在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下,实现对实验室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实验室;管理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卫华.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0):100-101.

        计算机在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同时也是当下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高校需要加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素养培养,这就需要在软硬件上给予支持,实验室是面向计算机方向上的一些专业,实验室数量在不断增多,硬件上也是增加采购,但是管理人员也是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应对新的形式,需要对管理的理念以及手段做出突破,同时也是加强对实验室的维护以及管理,基于信息化的理念以及手段,在实验室管理上可以适当做出革新。

一 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介绍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计算机水平来看,国内的计算机水平整体上随着天河二号成为世界上最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处于一流的水准,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也是可以借助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首先是实验室内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其次就是借助相关的数据库技术以及软件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存储[1]。然后是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做出分类以及整理,实现对信息管理以及存储的优化。在信息化管理中需要经过调配和设定,让管理模式达到更高的层次,管理效率也会实现全面提升。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运转方法

       当下国内的诸多高校在实验室管理上并未建立起高效的信息管理以及共享平台,这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一处短板。主要是因为每个高校都是建立了独立的大数据库,实现了对数据信息的收集。这样每个高校的实验室都是可以对日常的数据以及人员等信息做出全面的记录,进而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高效管理。其次就是这些数据信息是分成不同模块的,如客户层主要是为学校的学生以及参与研究的人员提供服务,对于这些人群浏览的信息以及数据是用部分设置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就是管理层,该层次主要是针对一些专业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可以对客户层的诸多浏览细节做出管理以及关注,同时也是对其他数据进行参考,各自也能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诸多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都是被运用到其中,而以上则是基本的运转模式[2]。

\

 
二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实验室信息采集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简陋


         诸多高校在实验室的投资上正在增加,我院也是在资金上得到诸多的支持,但是不同的高校在资金实力上也是有所区别的,在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上更是会有所区别。相对而言,一流高校在实验室投资上会采取更高的力度,但是二类高校以及普通高校则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远远不足。这种局面下导致很多时候虽然也是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以及模式,但是硬件设施上还是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诸多的实验设备以及信息化设备不够完善,这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种压力,要想让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提升,在硬件上还是缺乏各方面的支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些实验室在硬件上不足,导致在实际管理中数据收集非常缓慢,同时数据采集的整体质量也是比较低。让信息化管理未能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也是陷入非常尴尬的一种局面[3]。这就导致诸多的实验室数据难以及时有效收集到,一些重要的数据也未能得到及时分享。

(二)实验室专业化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来看国内的多数人才在选择自身发展城市的时候,目光主要是体现在城市的各方面实力以及资源上。因此国内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是吸引人才最强力的几个城市,其他的二三级城市则是在人才的储量上不足,人才比率甚至是处于不断降低的趋势。而在实验室管理上也是如此,实验室管理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高校的网络实验室也是如此,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实验室管理中。但是实验室管理并未得到新型人才的支持[4]。

       在实验教学的实际运行中,很多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亲身的示范以及指导,但是现有的一些管理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能力上普遍偏低。这种局面下导致很多管理人员是没法对学生提供辅导以及示范的,尤其是计算机方向的一些专业,由于技术上更新速度非常快,让学生使用的各方面材料以及参与的课程也是在逐渐更新,现有的管理队伍更是没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由于实验室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信息化管理以及维护也是难以得到足够的保障,在这种局面下实验室管理也是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实验室管理资源严重浪费

        在诸多的院校中其实实验室是没有对广大学生进行全面开放的,仅仅是学校进行一些宣传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研究水平是得不到提升的。而计算机方向的一些学生则是只能在实验教学中才能得到锻炼,这种局面下学生在理论上的一些积累,未能得到充分实践,其实是资源上的一些浪费。还有一些情况下,学校会将诸多的研究经费用来强化学校绿化方面的建设,更是让实验室在硬件上不足,管理人员若是不够专业,会让一些本身可以重复进行实用的设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三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强化

(一)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好的实验技术团队以及建设,是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前提,实验室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在硬件上不断更新以及强化,最关键的还是要取决于人,管理人员终究是信息化管理的主体,这就需要让管理人员可以做出自身管理理念上的限制,学习一些新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模式,对于信息化管理的一些技术还有观念上的更新,可以组织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在理论水准以及管理能力上不断提升。这样可以让实验室内各类资源以及设备的使用率得到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也是可以得到强化。

(二)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

         对于实验室中的软硬件基础,这是实验室运行最基本的条件,学校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和人员投入,计算机实验的各类软硬件设备非常多样化,首先是要保证硬件设备的运行环境,要检查主机的运行情况等。软件上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同时也是要避免失误操作造成的损害。

四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优化方案

(一)研究顶尖科学人才的分配方案


        关于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国家需要制定出一些人员分配方面的制度。首先是需要在专业化人才方面,不同水平的实验室都是要得到一定的管理以及维护,可以用一些解决的方法,促进资源匮乏地区高校实验室在人才上的缺乏。如可以安排一流人员加强与其他实验室人员的交流以及参观,这样可以让一些实验室虽然人才上不断缺乏,但是可以从先进实验室中找到可以参照的地方,也是可以帮助更多自身实现更快发展。同时学校自身也是要在实验室人才上加强培养以及强化,帮助信息化管理实现全面的提升。

(二)通过其他渠道引进信息化实验室建设资金

         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依靠学校自身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各方面的建设,也不仅仅是依靠国家的赞助,实际上实验室本身是为了人才培养以及一些研究工作建设的,这样可以与一些本地的企业开展合作,与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建立合作的管理,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这样企业可以为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实验室的一些研究成果则是可以作为企业投资的汇报,来与企业进行适当的共享。这样可以让企业研发与实验室管理的提升实现共同发展,也是帮助企业实现更加长远发展。另外就是实验室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这样也是可以对诸多的实验室人才形成更强的吸引力,让实验室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让科研成果也是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实验室的成果共享上也是得到更强的促进,这样可以解决实验室在经费上不足的局面,也是让信息化管理不断大大更高的层次。

\

 
五 结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是当下时代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实验室发展提出的全新要求,尤其是计算机方向的一些实验室,要想实现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开放是必要的措施,这就需要在信息化管理上进行不断强化,推动实验室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丽雯.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潍坊医学院管理技能综合实训实验室为例[J].管理观察,2018,38(12):114-115.
[2]张哲,王东扬,王丽辉等.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问卷调查与评析——以陆军装甲兵学院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情况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07):187-189.
[3]李宏明.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学生协管员队伍建设新思考——以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协管员队伍建设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7,39(06):82-86.
[4]胡世锋.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学院为例[J].电子制作,2017(04):3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