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展望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0:16: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也使人们养成了缺乏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缺失和久坐行为等情况的日益严峻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成为了现今热点。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基于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提出锻炼习惯养成的体育健康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利于促使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协同开展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关键词:锻炼习惯;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褚昕宇,等.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展望[J].教育现代化,2019,6(21):236-238.

      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杰克.霍吉,2008)。事实上,习惯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而且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心理机制发生变化。因此,青少年应接受合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是世界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死于缺乏体育活动。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出现整体下降。由此可见,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引导人们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的参与人口,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健康管理近年来是备受关注的理论,对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健康管理模式亦有可为。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促使青少年养成锻炼习惯。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在青少年形成锻炼习惯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时间、空间优势。

一 锻炼习惯养成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在锻炼习惯养成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挑战。目前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进行梳理,众说纷纭,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一)习惯概念的界定

        在心理学家看来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认为习惯是通过长期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的行为模式。这一领域最著名的研究是行为心理学家。沃森、斯金纳等其他心理学家也从他们自己的角度研究了习惯[1-3]。例如,从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有些人认为习惯是海马、下丘、纹状体、新皮层,特别是前额叶的网状组织,它能促进某些特定的信息,即熟悉的、相似的记忆信息和记忆块,自动地、定量地表达。对此,整个系统起到了促进和激励作用。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反应形式,是一个人在稳定的环境中重复特定的行为。当某一行为成为习惯时,在特定环境的控制下,它可能会较少地受意识态度和意图的影响(Verplanken,Aarts,and Van Knippenberg,etal1988)。大多数有关习惯的文献,都是根据自我报告过去的行为频率来界定习惯的(Song&Wood,2005)。巴奇(1994)则提出,习惯有低意识、心理效能、难以控制和缺乏有意的意图四个自动化特质。

(二)锻炼习惯的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王则珊(1992)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杨旭东(1993)则提出,体育锻炼习惯就是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为方式。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界定多是从行为学角度界定。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李晋裕便将体育锻炼习惯界定为:“是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活动形成的、自觉主动的、情感愉悦的、经常重复的锻炼行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稳定的体育锻炼行为方式”。

        锻炼习惯是指根据主体健身需要,重复锻炼而形成的巩固的、积极的生活行为方式。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倾向。众多研究都佐证了青少年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二 健康管理文献综述

        健康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曾经是为了美国的退伍老兵和众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的一种社区和家庭服务体系。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积极效仿和实施民众的健康管理体系。“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并予以有效干预的活动过程。这些概念和外国的政府措施的兴起说明了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和政府所认可和提倡,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关注度的保障和政府的支持。

         健康管理在我国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学科体系建设、卫生行业实践、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2005年,卫生管理人员被列为卫生行业特有的国家职业人员;2007年,颁布了《卫生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经过几轮咨询,中国卫生管理专家就卫生管理的概念和卫生管理体系达成了“初步共识”,从而明确了卫生管理的概念和体系框架。这个年轻的学科、新兴的产业、职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从十年前的鲜为人知到现在健康管理已经日渐成为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的时尚名词、学科与行业。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健康管理的发展与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列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更让人们看到了健康管理在未来的健康产业中的光明前景。

        在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研究主要在操作层面,书籍多为培训教材,文献方面对于健康管理的理论模型亦未有较清晰地被广泛认可的模式构建。围绕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系统梳理锻炼习惯养成的相关文献以及业界对锻炼习惯养成的测量和干预手段及理论模型。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概念鲜有人涉足,近年来两个关键字的研究成果数量呈上升趋势,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地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三 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的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对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政府、学校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青少年锻炼习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

         美国国家健康与人类服务部(2009)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全民身心健康。目前,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日益减少,身体健康状况也在恶化。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会导致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运动不足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直接因素

         STEVEN(2011)认为,运动不足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公共健康问题。从历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令人担忧,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下降已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杨桦,2011),特别是肺活量、耐力、力量等素质呈现持续下滑趋势。在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诸多因素中,运动不足是直接原因。

(三)锻炼习惯养成成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手段

        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肥胖,目前公认的科学有效的方式是合理的膳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表明,饮食控制和大运动量运动干预可以改善青少年肥胖和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侯群(Chen A K,2006)[4-7]。针对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Atkinson(2002)等人提出了运动与饮食控制相结合的健康行为方式的网络干预方法,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

 
(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方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健康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不仅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备受关注的现今,在学校体育教育系统结合健康管理概念开展体育锻炼习惯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五)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对众议院的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倡升级医疗信息技术建设。2009年奥巴马在健康保险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健康保险。这些概念和外国的政府措施的兴起说明了健康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和政府所认可和提倡。在我国大部分青少年每天有10小时时间在学校接受学校的教育,因此,对学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体育健康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

四 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与体育健康管理研究展望

       1.研究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发展模式路径应在促进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旨在为政府、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理论依据[8]。

       2.对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理论模型是基础,现有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据锻炼习惯养成相关理论构建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

       3.综合运用管理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选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运动访谈、案例、跟踪、田野调查等方法整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社会体育机构等多方资源进行模式构建[9,10]。

        4.运用生活方式理论来构建青少年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的理论框架,并且对青少年体育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验证,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寻求更好的执行政策和方法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Caspersen CJ,et al.Aging.Diabetes,and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102(8),1482-1497.
[2]Chen A K,Roberts C K,Barnard R J.Effect of a shorter diet and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overweight children.Metab Clin Exp,2006,55(7):871-878.
[3]Atkinson NL,Gold RS.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health intervention.Am J Health Behav,2002,26(6):494-503
[4]WHO.Global Health Risks.2009.
[5]Fisher MP,et al.Health Social Services Integration:A Reveiw of Concepts and Models.Social Work in Public Health,2012,27(1),441-468.
[6]平杰.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47-51
[7]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4.
[8]白文飞.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786.788.
[9]陈国恩.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282.
[10]王坤.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概念模型、测评方法和教育干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