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保证人才质量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09:34: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实际建设情况及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现代学徒制质量评价的思考及建议,旨在促进人才质量监控在培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质量;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张义俊,等.高职院校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保证人才质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4):39-41,44.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1](教职成〔2014〕9号)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把提高技能和培养高尚职业道德高度融合[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的实际行动。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适应工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积极有效的途径[3]。构建一套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助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推行实施。

一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标准概述

(一)育人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中国的现代学徒制是借鉴于国外职业教育双元制并在全国推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及教育定位的重要方向,育人质量是能够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新型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构建评价和质量监督体系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而言,随着人们对汽车购买欲望的提升,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汽车制造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紧缺人才。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实现校企生三者无缝对接的关键,还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本质体现[3]。

(二)育人质量的评价和考核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有传统考核方法和新型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践技能的考核为辅,分别占据不同的权重。从现代学徒制新型育人的角度分析,执行新型考核法,企业对所需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快速融入团队的协作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因而教学质量标准的制订逐渐变成了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强调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监控评价[4]。

         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应突出教学质量和学徒能力素质、基本素质的提升度。根据十九大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学质量评价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监控力,创建适应现代学徒制即新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明确评价要素,综合学校、企业、学生、行业及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角度的评价指标,制订评价内涵,形成“企业、学生与学校三者相融合”的动态教学综合评价体系[5]。依据校企共同研讨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双方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见图1)包括教学设计评价体系、教学准备评价体系、教学实施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每一项评价体系有不同的评价意义;评价结果分A、B、C、D四个级别[6]。

二现代学徒制质量评价分析

        现代学徒制教育最终目的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毕业后可以与企业无缝对接,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生产的专门人才。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导的理念,校企双方的一切工作要围绕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而展开。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质量应从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两个层面进行评价,监控体系应全面涵盖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进行[5]。

\

 
(一)校内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1.设置多元化课程


       校内课程的设置要围绕企业的需求,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学校利用一系列调研数据,与企业定期商讨沟通,共同制订学徒班的培养方案。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奇瑞)班为例,校企双方依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从培养方案的完善入手,合理整合课程,建立多重模式并存的课程体系[7]。校方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数据,依据企业对岗位人才的急切成都,分析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知识层次,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设置合理实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能力,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优化过程中,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全程参与。

         校企共同组建课程研发小组,共同确定了学校技能课程和企业岗位课程的衔接与融合,建立了“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课程体系架构[8],将所学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进行设置,每个模块可以分解成多个岗位,每个岗位设定多个实训项目。


\

\



2.加强过程评价

         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必要的,在培养人才方面,学校和企业应在关注学生文化知识摄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徒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实践技能为的培养,发展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是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学校应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生产,提升教师实践操作技能,提高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能力。企业定期选派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师傅到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企业师傅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企业师傅对学生评价的权重,学生日常的实操考核成绩不能低于期末总评成绩的50%,企业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学习态度、工作积极性、工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对师傅传授内容的理解、动手能力、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和问题、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9]。学生的企业实习、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都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任课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结合企业的生产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布置合适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期末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主要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师傅协同学校教师,共同商议,根据课程特点设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实践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技能法”,让学生现场动手单独或合作完成实践任务。把过程评价分解为阶段和模块评价的综合[10]。任务驱动考核能够激发出学生实践动手的积极性,提高学徒的操作技能,并启动其创新思维的养成。

3.校企双方的培养策略应刚柔相济

        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增进校企合作的诚信合作。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汽车制造技术与装配专业为例,为了尽快促进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满足学生对技能提高的愿望,学校从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学生走进企业定期参与企业文化的认知,并聘请企业技能熟练的师傅走进校园传授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文化。为很好地促进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学校创建了网络在线评价和企业岗位技能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线上教学和评价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指导师傅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满足在校生求知欲的矛盾。合作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设置指导师傅在线指导,设立校企共建,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在线论坛。应注重联合培养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的开发,从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资源扩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互联网+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成立专职部门,联络校企人员互派及学生的派出和接收工作。企业师傅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师傅建立高技能人才档案库,学生的实践教学由师傅全程负责,让实践考核以师傅制定的考核标准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学生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了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迅速地由学生转变为不需要岗前培训的企业技术人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实行淘汰制,对不符合企业技能要求的予以淘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实习、就业有一个积极的竞争态度,促使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二)校企合力保证人才质量

        学徒进入企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企业师傅在特定时间内对学徒做出评价,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客观反馈。反馈内容主要体现在学校在教学、考核评价等各个人才培养环节的质量。依照反馈信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积极探讨和总结出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疏漏和经验,好的经验继续用于下一届学生的培养并加以完善,不足的问题,三方积极交流,认真分析原因,谨慎论证并调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质量监控系统等环节,力争培养模式更接近于理想化。同时,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建立线上信息反馈系统,对每一位学徒建立评价账户,对其进行社会跟踪评价和企业评价。可以把新工作的适应能力、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工作积极性、创作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几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

        高职院校根据人才质量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查找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学校应定期回访,派专人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岗位变更、技术工艺更新对人才专业需求的变更,多发现企业与学校对人才共培的契合点。学校应积极建立毕业生二次技能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创建学生自学和在线技能培训课程,提高技能水平。学校要为现代学徒制毕业生的自身发展提供多渠道的专门培训机会,让学生通过培训获得更多个人发展所需的技能,拿到有助于职业提升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结论

          高职高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校企双方合作趋于成熟的体现,只有校企协调合作、互惠合作和融入性合作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最初设定的目标。企业积极全面参与学徒的培养、学生理性参与企业的生产和学校的理论学习,学校、企业、学生在学习和岗位培训过程中做到教有所需、培有所用、学有所长,三者各有所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能出色地扮演并完成自身的角色。校企双方对人才的监控和保障体系是对学生能力达标的承诺,有利于对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加以纠错。

参考文献

[1]叶煜.农业类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7(10):26-29.
[2]李海波.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型人才孵化式培养探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36-39
[3]张虹.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思考—以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为例.中国卫生产业,2017(8):150-154.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3-96.
[5]田其濡.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33):177.
[6]刘静慧,关晶.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研究——基于2004-2014年公开文献的数据分析[J].职教论坛,2015(25):21-27.
[7]陈俊兰.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性、现实性与合法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9-24.
[8]张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45-49.
[9]米海敏,王淑平,郭胜.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0):30-31.
[10]冯雅琪,代建学,郭颖,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初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