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 ——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1 17:1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普通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是高等院校农、林、草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设置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课程组在本轮教学中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将平时的阶段性测验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理论课教学效果,并将案例与理论结合,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最终达到培养生态学优秀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学;考核时段;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张青青等.《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
(22):90-92.

        由于世界人口剧增、科技快速进步和社会迅猛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对自然资源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全球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出现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和水体以及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与环境问题甚至是生态灾难。生态学已经不仅仅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且涉及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人类迫切的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关系,促进人类更好地认识、恢复、管理生态系统,协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1,2]。当前,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需要进行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和建设,这就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生态学专门人才[3]。在新时代背景下,普通生态学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普通生态学教学提供参考。

\

 
一 课程简介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学科地位来讲,它是各种生物学分支科学的基础,属生物学基础学科。而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如:人口膨胀、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粮食不足、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本质就是生物与环境关系破坏,其解决途径也只能依赖于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因此生态学被喻为“人类的生存科学”[1]。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知识保障。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性科学,根据其自身特点,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组织层次,全面系统的对生态学内容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同时,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自然的发展就是人类发展的生态意识,实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4]。

二 存在的问题

        针对《普通生态学》课程,教研室成员前期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且开展了多次交流讨论,进行了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建设,包括收集并整理了新疆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新疆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新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新疆部分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特征,调查并分析了新疆主要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及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建设的相关措施,新疆主要生态系统生态恢复与治理案例库建立(以荒漠草地生态系统为主),并将资料和案例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

        但是,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目前《普通生态学》课程以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提问及讨论、实验报告等)占40%和闭卷笔试占60%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传统、单一,上课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全面、有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很大一部分同学考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只看笔记或习题不看书,死记硬背,考试过后知识很快就被遗忘,根本不清楚生态学是什么。这种考评方式失去了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不能公平公正地衡量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从而不利于学风的建设,抑制了学生个体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因此,需制定更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测验融入到学生平时课堂的学习中,通过阶段性知识测验提高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学习效果差的现象。另一方面,该课程目前现有的教学资料急需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需反映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在理论教学环节,不能仅仅单纯的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需要通过讨论题目和时间的设计与安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有待进一步丰富,仅依靠课堂文字或简单的图片展示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普通生态学课程的重点是要向学生们讲解清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这个问题是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核心问题,学生如果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一思想深刻理解清楚了,他们就会从总体上懂得“生态学是什么”,也就容易理解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对生态学产生兴趣,而这些都需要结合相应详实、丰富的案例资料,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大自然中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学现象或生态学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兴趣,以及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

         鉴于此现象,本研究首先进行试题库建设,根据新的教材和调整的教学大纲,搜集和整理多种类型的相关试题,通过题库中试题来增强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设置改革该课程考核方式,抽取部分试题进行阶段性测试。生态学的基础内容包括四大层次:个体篇、种群篇、群落篇、生态系统篇,因此,每一部分进行完可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平时的阶段性测试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共同作为此课程的最终成绩的重要依据。其次,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大量搜索国内外生态学教学的先进和具有区域可操作性的案例,并结合科研项目,设置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不同层次以及应用生态学相关案例,将案例库应用到《普通生态学》以及相关的课程教学当中,理论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去解释生态学现象和分析生态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三 课程教学改革

(一)试题库的建设


       作为生态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试题库的缺乏给试卷编写带来的困难。课题组在已有试卷的基础上,从试题本身内容、试题管理方面,对试题的设计和试题库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最终建立内容覆盖全面、重点突出、题型丰富、适合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的试题库,并通过试题库建设,逐步实现教考分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以及教学质量的相对稳定性,提高试题和试卷的质量,保证考试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二)考核时段改革

         传统的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存在考核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死板、考核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建立完善的课程相关材料,包括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授课教案、教学PPT等材料。其次,该课程共50课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实验8学时。课堂讲授的42学时包括教师主讲38学时,测验、讨论与讲解试卷为4学时。课题组成员计划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后习题进行4次随堂的阶段性测试,用时约30分钟。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详细记录,并和期末考试成绩一起核算并进行上报。设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10%,实验报告15%,课堂案例汇报展示5%,随堂阶段性测试20%,用来把握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程度和重要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结束后,
整理平时阶段性测试相关材料,填写并完成随堂阶段性测试登记表,总评考核成绩并完成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

 
四课堂组织实施效果评价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其中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上课适当讲解,比如个体篇的光因子的生态作用,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方式等,内容虽然简单,但需要学生课下自己花点时间进行梳理,但是由于学生自认为对这些内容很熟悉,没有足够重视,因此学生在作答时失分很多,导致阶段性测试Ⅰ最终仅有3位同学过60分。通过公布分数和课堂讲解试题,学生也得到了警示,学生开始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在种群篇的阶段性测试Ⅱ中,效果明显好转。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将重要的知识点理解掌握并内化于心,因此,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失分较多。群落篇和生态系统篇,涉及的一些概念、理论如群落的演替、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等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这些抽象的理论需要通过结合案例进行重点讲解和讨论,在不停地“温故而知新”[5],学生积极思考并将知识串联并融会贯通,教学效果显著。

        《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应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为导向[6],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及随堂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改进弥补,后续知识不断串联前面章节的内容,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在阶段性测试Ⅲ和Ⅳ中大大提高。案例库将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认可案例教学,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良好,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取的案例贴近现实且有意义。另外,给学生提供一些当前生态学领域一些热点问题作为讨论题目,将这些讨论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课下查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并制作PPT课件,上课进行汇报展示,最后根据PPT课件制作以及展示汇报的质量来评定分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整理总结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 总结

        通过《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整,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过程考核方式也使考试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以及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激励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同时,课堂教学中引起丰富、详实的案例资料,尤其是结合经典现实案例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但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改革并非易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足够的重视,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和谐统一。在《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仍需要今后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允菲,王德利,邢福.浅析高校通识教育中的生态学课程设置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37-139.
[2]田迅,王聪.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327-328.
[3]刘方明,李修平,郭勇等.普通生态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3(22):30-31.
[4]陆娴婷.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46-47.
[5]杨允菲.免费师范生的生态学教学改革[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8,8(4):16-19.
[6]梁娟,伍贤进.普通生态学课程考核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15(10):123-1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