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建筑美术(水彩)属于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任务是培养未来建筑师的空间色彩美学思维及审美表达能力,是后续建筑设计课程的引导课程。在建筑色彩写生教学过程中,利用雨课堂、微课、微视频等智慧教学工具,系统直观的讲授巴比松画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那比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写生色彩发展史。通过课前微课件的推送、反馈及优化教学设计;课堂精讲与拓展、弹幕实时答疑、多屏互动、测评与反馈、小组互动、作品评价的信息化设计;课后的艺术拓展资源发布,进行建筑美术色彩课程的探索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美学;雨课堂;建筑美术;水彩
本文引用格式:闫埔华.基于设计美学思维培养的《建筑美术色彩》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133-135,154.
改变教学思路,要改变不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教学思路,深入构建建筑美术色彩基础教学的结构,用“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代替“被动造型技能训练”的授课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放在建筑美术色彩基础教学的首位[1]。重组《建筑美术色彩》课程内容结构,进行1-18周课程微课件的再设计,在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提出建筑色彩在教学设计上更加重视色彩原理、西方艺术流派及色彩鉴赏、设计色彩的创意思维实1-18周课程微课件的再设计,在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提出建筑色彩在教学设计上更加重视色彩理论及鉴赏、设计色彩、色彩的空间思维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将18周的课程调整为三个章节:色彩理论及鉴赏、建筑风景色彩写生实践、设计色彩+色彩空间思维训练,见图1。
一色彩理论及鉴赏(1-6周)
(一)“色彩理论及鉴赏”雨课堂备课与课前推送践、建筑色彩的空间应用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赏(1《)建筑美术色彩》雨课堂课前制作微课课件、析课程主要以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展览为主要欣赏和分析的内容。系列建筑写生过程拍摄(预计5组中、外古典建筑),视频剪辑、配音频、图文,制作微课及MOOC。艺术拓展资源平台搭建,为学生营造信息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和互动化的教学资源环境:通过雨课堂发现设置当代艺术精品画廊平台,进行艺术拓展资源发布。该平台由教师负责维护更新,将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融入当代绘画与观念、装置艺术与材料、新媒体艺术概念与表达、行为艺术与观念等当代艺术思维[2-6]。在前期网络课程“建筑美术课程群”的基础上,深入建设‘建筑色彩设计前沿’板块。该板块由学生小组负责维护更新,收集并推送艺术前沿资讯,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艺术思潮。
MOOC视频、微视频等,进行课前预习资源的推送。系统讲授色彩基本原理、西方艺术流派(巴比松画派、印象派、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那比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写生色彩发展史。
(2)全班学生收到推送课件后,完成移动学习,学生可以“报告老师”提出预习中的疑问与想法。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已预习的学生人数,浏览学生反馈并进行课前互动交流。
(3)优化教学设计:教师根据课前预习反馈,深化学情分析,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设计,以便精准教学。
(二)“色彩理论及鉴赏”课堂教学环节
(1)开启授课、进入课堂:扫描二维码进入《建筑美术色彩》雨课堂,教师点击开始上课,学生端同步接收到课件。(2)雨课堂导入《建筑美术色彩》色彩理论及鉴赏微课件。(3)精讲与拓展+弹幕实时答疑,探究协作学习。(4)多屏互动:可视、直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测评及反馈:试题推送,实时获取反馈。(6“)弹幕式”在线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小组之间互动。
(三)“色彩理论及鉴赏”雨课堂课后拓展
通过雨课堂发现设置‘当代艺术精品画廊’平台,进行艺术拓展资源发布。该平台由教师负责维护更新,将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融入当代绘画与观念、装置艺术与材料、新媒体艺术概念与表达、行为艺术与观念等当代艺术思维。
二 建筑色彩写生实践(6-12周)
(一)“建筑、风景色彩写生”雨课堂备课与课前推送
(1)课前制作微课课件、MOOC视频、微视频等,进行课前预习资源的推送。其中MOOC视频为教师录制的系列建筑色彩写生步骤及技法讲解。系列建筑写生过程拍摄(预计5组中、外古典建筑),视频剪辑、配音频、图文,制作微课及MOOC。
(2)全班学生收到推送课件后,完成移动学习。
(3)优化教学设计。
(二)“建筑、风景色彩写生”实习基地色彩写生实践教学
(1)美术实习基地写生教学:学习并掌握建筑风景色彩写生中造型观的基本概念、色彩基本理论、基本法则及绘画的表现技巧。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及较强的造型理解力、判断力);严谨的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步骤、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严谨表现技巧)。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记忆力、默写的表现力。
(2)选择古村落、古建筑进行写生。描绘古民居、园林等建筑形式;描绘古建筑雕梁梁画栋、飞檐翘角、青砖、门当户对、砖雕、石雕、木雕等建筑装饰元素;探究儒学传统、风水观念、哲学意识、建筑技巧及生态原理。
(3)通过写生实习,开阔建筑艺术视野,积淀古建筑文化,提高建筑艺术修养,培养现代建筑美学思维。
(三)“建筑、风景色彩写生”雨课堂课后拓展——交流互动平台
(1)学生在完成绘画作业后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绘画作品扫描件的上传。
(2)学生之间互动、点赞,相互作出评价,完成自评、组评、师评等多样化的评价过程。
(3)教师对绘画作品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
三设计色彩+色彩空间思维训练(12-18周)
1.设计色彩教学模块
(1)色彩的象征性表达训练:掌握不同色彩的不同视觉效应及不同地域文化的色彩认同;
(2)色彩搭配和对比效果的训练:为学生的设计创造提供全新的视觉心理体验;
(3)色彩直觉练习:使学生主动扩充色彩的色域和使用范围,激发学生对色彩创新兴趣;
(4)色彩对照练习:让学生追求视觉上的平衡,
据此考证新的设计色彩是不是理想的色彩组合等。
2.色彩的空间思维训练:包括立体色彩和空间色彩两个环节。立体色彩是在三维空间中形成的色彩视觉实体,而空间色彩是空间中的色彩对比与参照。
3.在前期网络平台“建筑美术课程群”的基础上,搭建’建筑色彩设计前沿’板块。该板块由学生小组负责维护更新,收集并推送艺术前沿资讯,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艺术思潮。
四《建筑美术色彩》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创新点
1.重组《建筑美术色彩》课程内容结构,进行1-18周课程微课件的再设计,用“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代替“被动造型技能训练”的传统授课方式,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放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的首位。在现有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提出建筑色彩在教学设计上更加重视色彩原理、西方艺术流派及色彩鉴赏、设计色彩的创意思维实践、建筑色彩的空间应用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赏析课程主要以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展览为主要欣赏和分析的内容。
2.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促进《建筑美术色彩》教学直观性与生动性,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实现精准教学。实现备课模式创新,课堂环节创设教学情境,课后艺术拓展及互动平台搭建等。运用雨课堂导入微课、MOOC等影音资源:系列建筑写生过程拍摄,视频剪辑、配音频、图文,制作微课及MOOC。
3.艺术拓展资源平台搭建,为学生营造信息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和互动化的教学资源环境:通过雨课堂发现设置当代艺术精品画廊平台,进行艺术拓展资源发布。该平台由教师负责维护更新,将通过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融入当代绘画与观念、装置艺术与材料、新媒体艺术概念与表达、行为艺术与观念等当代艺术思维。在前期网络课程“建筑美术课程群”的基础上,深入建设‘建筑色彩设计前沿’板块。该板块由学生小组负责维护更新,收集并推送艺术前沿资讯,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艺术思潮。
参考文献
[1]周至禹.风景色彩写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2](美)David Dewey著.当代艺术家水彩画材料与技法[M].周青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美)Laurie Schneider Adams著.西方艺术通史[M].4版.梁舒涵罗洁陈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4]蒋雯音,杨芬红,范鲁宁.雨课堂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14-17.
[5]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6]周宏智.建筑水彩表现技法[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