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16:25: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对促进专业内涵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在引导、促进、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树立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得到了众多高校的关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校;内部;专业;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刘红等.高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19):143-144.

一 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概念

        专业综合评价体系起源于专业评估。在专业评价中,专业评价体系对专业评价的结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输入、使用相同的数据及资料,其结果会截然不同。所以说,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是专业评价的核心、关键所在。

       在今天,专业评价早已经应用于社会上的多个领域,如质量评价、环境评价、消防设施评价、财务评级等,而高校关于内设专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起步。较之于其他领域的专业评价,高校关于内设专业的综合评价所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繁杂、且其评价对象自身并不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直观性。

二 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高校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党、国家、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第二,高校建立的评价指标、内容、规范、要求等应具有持续性、系统性、客观性等,使建立的评价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可运转的整体。

       第三,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主体为高校内设的各个专业,在进行专业评价时应运用科学的、可行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方式、方法,有计划的对高校内部设立的各个专业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价,形成高效的、有机的、系统全面的高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及机制。建立的高校内部的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应该能够对高校的所有专业进行宏观的、全面的评价,能够对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全面性的、系统性的分析、调查、研究、论证,并在该基础之上对高校内部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资源的配置更合理、更科学,进一步提高高校内部设立专业的内涵建设及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校在内设专业进一步的改革、调整方面客观的、全面的、有依据的、有目的进行相关的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

 
        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事先明确评价对象、主体、识别特征、标准等。高校在进行内设专业评价时首先应先明确评价的对象及其识别特征。高校内设专业的评价主体应为高校设立的各个专业,对每个专业的评价又可分为诸多方面,比如是从专业的就业率进行评价还是专业的申报率进行评价,是从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进行评价还是从该专业对社会发展的有用性进行评价…等等,基于这类特点,高校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必须事先明确评价对象的识别特征。在选取识别特征时应该是能够代表该专业的重要的、主要的或者唯一的特征,同时评价过程中使用的识别特征必须符合党、国家、高校的发展方向。

         有效、合理、科学的专业综合评价体系不但能够提高本校设立专业的内涵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为其他高校在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时提供参考、依据、经验等,促进各大高校专业内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高标准的人才也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三 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时,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在设定基本原则的时候需要从我国高校及国家建设的发展方向、需求入手,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才能符合、适合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利于高校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人才。

        3.1以国家、高校的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首先我们制定的评价体系一定是要符合党、国家、高校的房展方向的,也要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事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在量上的满足,在品质上也要做到高标准、高效能、高质量。

       3.2科学性、发展性原则:评价标准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可论证的、可发展的基础上,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要求的核心要素。并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内部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需要适应我国高校及其内部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3.3客观性、针对性原则: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符合高校特点及发展方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建立高校内部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时,应保持良好的客观性,不应因主观意识而忽略、改变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3.4准确性、真实性原则:在进行评价之前或者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研究、论证时,必然会涉及对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搜集与整理的资料需要相关人员保证其准确、真实。因为不论是评价工作还是后续的分析、判断、研究与论证工作,都是在对数据、资料的处理,如果不能保证我们所使用的数据、资料真实、准确,则将影响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乃至后续的分析、判断、研究与论证。

       3.5排除分析方法单一性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数量的特征、关系、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结果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而定性分析则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哲学思辩、历史求证、等思维方式,着重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所以二者应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3.6一致性原则: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时还应该注意标准、程序的一致性,对于同类型的分析对象针对其确定的标准要保持一致性,只有保持了一致性,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四 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措施

         在进行高校内设专业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要保证使用的评价方式及方法能够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保证问题能够被及时的发现。

        从而将高校内设专业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内设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能够运转的整体。

        首先,在进行高效内设专业综合评价时要考虑到所使用方法中量与质的结合,即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模型、相关技术等实现信息、数据的批量处理、同步共享、简化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借鉴其他高校、其他领域、国内外的相关先进技术,使评价方式简单、易行的同时保证其质量与效果。

        其次,在进行高校内设专业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对进度、对问题不断地进行沟通反馈,在对过程信息及时处理的情况下,高校内设专业综合评价体系才可正常的运转。为了避免评价系统在运转过程中突然停滞,需要我们校方提前制定一个流程,即应急处理系统,在评价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异常状况时如何进行处理、反馈、解决。在某些问题上也可采取民主制,采用实名或匿名的投票、提建议机制,获取全校师生及教工全体的意见、建议。

\

 
         最后,既然要把高校内设评价机制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少不了相关人员的配合,在数据采集方面、在信息传递方面、在调研调查方面均少不了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关于如何得到支持,首先应由校方对要进行的内设专业综合评价活动进行公示,获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及建议,模拟评价工作的过程,找出问题,并针对问题系统的、全面的制定解决方案,并对评价系统、流程进行改善、调整。

五 结语

        构建专业综合评价体系对高校及高校内部专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高校及高校内部专业的建设中,只有对自身作出客观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评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及其专业进行更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使高校能够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31(06):32-34.
[2]王海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L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究,2018,29(02):62-68.
[3]寇晓东,徐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09(29):401-402.
[4]唐颢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内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