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7 14:36: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音乐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新课改的推进使得音乐教学备受关注。在初中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也成为该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改进策略,旨在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改,优化教学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未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然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逐渐转变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在此背景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学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探索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路径方法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课题和任务。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反思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切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音乐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理念滞后。多年来,应试教育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以成绩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及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音乐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虽然新课改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对音乐学科的关注度,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创新教学方法,这使得音乐教学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没有真正达到改革效果。
 
  第二,教学方式单一。尽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已使得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会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沿用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或简单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简单展示而不加以充分应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
 
  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新课改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音乐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情况仍然非常普遍,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主动性及个性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这也容易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
 
  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种文化形式的传播与发展为学生接触和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创造了有利契机[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欣赏各种文化。基于此,学生自身的音乐审美取向和喜好会在多元化的音乐环境中不断发生变化,其审美需求和喜好也在逐步趋向个性化。教师积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单纯学唱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审美感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及音乐相关技能的提升。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审美技巧后,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来陶冶情操,这对于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音乐审美需求有积极意义。
 
  (二)拓宽学生音乐审美学习的视野
 
  对于初中生来说,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音乐形式之一,并逐渐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主流的审美文化[2]。如何有效突破流行音乐的局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知能力,已成为众多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议题。对此,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接触更丰富、优质且极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其音乐学习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与满足,这对于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素养均有积极帮助,是促进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真正从音乐学习、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才能真正发挥出音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初中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出发,了解并尊重学生个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教学活动的组建,比如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等,以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卡门序曲》时,由于这首音乐是国外传统音乐,绝大多数学生对其了解甚少,甚至完全没有听过这首音乐,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本身就对这类传统音乐没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沿用传统方式进行音乐内容讲解和背景讲解,带领学生听范唱、学唱,学生将难以产生兴趣。故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斗牛比赛”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以激烈的、紧张的比赛片段来调动学生情绪,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播放几段不同的音乐,在其中穿插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并引导学生思考哪段音乐与斗牛比赛的场景更契合,从而引入《卡门序曲》。这样以视频片段及流行音乐等作为辅助进行教学,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音乐学习热情,从而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二)合理构建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初中音乐教材中涉及的音乐知识和内容非常丰富,而不同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往往也不相同[3]。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深刻体验、形成共鸣,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其音乐学习质量提升均有积极帮助。故而,教师需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元素,并通过适宜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相应情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熟悉的情境中充分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与音乐形成情感上的互动和连接,以此促进音乐教学质量提升。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樱花》时,考虑到学生对于春日樱花烂漫的情境印象深刻,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樱花盛开的视频或图片,同时播放《樱花》这首音乐,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对“樱花烂漫”的情境以及《樱花》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产生更真实的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鸣。
 
  又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校园的早晨》时,鉴于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进行音乐情境构建。比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这首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音乐,并回想自己每天清晨走入学校时的情境和心情,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情感。
 
  再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拓展讲解此音乐的基础知识以及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促使学生对此首音乐产生一定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聆听音乐、观看音乐舞蹈视频、学唱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节奏进行拍手、创编舞蹈动作等,通过肢体动作的配合让课堂氛围更融洽、学生学习体验更深刻。这样通过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营造音乐情境氛围,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又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三)重视经典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职责。在当前多元化的音乐背景下,发展学生的自主音乐鉴赏与判断能力,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重大[4]。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增加对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督促学生自觉抵触不良音乐文化侵蚀,为其审美素养发展保驾护航。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分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音乐文化和思想情感,并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美和情感美,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获得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内容、蕴含的文化背景、情感内涵等,然后再为学生播放《野蜂飞舞》这首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体会这两首音乐在表达方式和演奏方式上的差异。以对比赏析的方式促使学生更深刻、直观地体验不同的音乐形式,有助于实现对学生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的培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再如,在教授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百鸟朝凤》时,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这首音乐的基本知识,如唢呐的构造及表现力、乐曲的情绪、模仿的哪几种鸟鸣声,以及“百鸟朝凤图”的相关传说等内容,促使学生对这首音乐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搜集的清代画家沈铨《百鸟朝凤图》的图片,将这首音乐描绘的场景直接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然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音乐,为学生呈现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模仿歌曲中不同的鸟的动作及情绪,让学生通过听、看、模仿等不同方式来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使学生对音乐内容、音乐所描绘的场景等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实现其音乐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发展。
 
  (四)积极拓展空间,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往往在教学空间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师通常以教室为阵地、以自身为主导进行乐理知识讲授、音乐背景知识讲解、唱法技巧传授等,教学模式单一且固化,这也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5]。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打破常规,从音乐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注入更多新鲜元素和活力,为学生营造更和谐、更开放的音乐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知和感受,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进而获得更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春天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操场上或附近公园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万物复苏的神奇与美妙。与此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百鸟朝凤》这首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生机勃勃、栩栩如生的意境。又如,在开展学校大扫除或带领学生到附近社区做公益劳动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船工号子》《军民大生产》等劳动主题音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力量。此外,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小型音乐会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结合音乐自主设计排练音乐舞台剧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拓展音乐教学的范围及形式,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更充分地感受音乐、了解音乐,使其真正获得音乐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敢于进行教学方式的突破创新,以多元、丰富的方式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真正为学生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学习活动中领悟音乐的真谛,使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艺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22):181-182.
 
  [2]徐成容.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交流,2018(31):98-99.
 
  [3]李鸥.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7(14):68.
 
  [4]魏艳梅.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术评鉴,2018(7):121-122.
 
  [5]张洪朝.古诗词流行歌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探析: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漫动作,2023(2):58-6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7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