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科育人融合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7 14:1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英语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挖掘英语学科内在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英语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获得核心素养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学科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智育与德育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讲授,还要充分挖掘该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所谓学科育人即实现学科知识传递与人生价值培养的有机融合,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科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要充分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初中英语是高中英语的重要基石。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具有连贯性,这进一步强调了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严格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情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英语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尊重文化差异、汲取文化精华、具有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意识的高素质人才[1]。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科育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身心发展巨变、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对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情感发展需求的关注,并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给予学生正确的三观的引领,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发展。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和教师过于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而对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挖掘与重视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第一,教师自身德育意识淡薄。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将重点集中在知识传授及答题技巧方面,缺乏德育渗透意识,学科育人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德育只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与英语学科没有较大关联,自己只需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即可,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品质发展的重视,严重制约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此外,很多教师缺乏德育渗透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挖掘德育元素,难以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这也会影响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2]。
 
  第二,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充分。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载体,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德育元素。但事实上,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难以找出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或无法找到英语学科教学和德育的融合点,这就导致其在教学时很难进行德育渗透。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研读梳理时只将重点集中在学科知识上,过于关注对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解读分析,对育人元素、德育元素的重视度不足,这也影响了英语学科德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科育人价值的发挥。

\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科育人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言传身教,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求知欲,还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是学生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且对其产生影响较大的群体。教师的日常言行举止及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学生讲授学科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道德素养传授给学生。教师的道德素养、良好品质往往是在与学生进行的日常交流及其日常行为中得以彰显。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及生活中,必须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每个细节,在教学中应努力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意见与想法。同时,教师还需通过自身的良好品德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正向引领与示范作用。此外,英语教师在学习和深造过程中通常会接触各种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想,这也需要教师去伪存真,合理筛选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先进的思想,促使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渗透,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3]。
 
  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保证衣着得体,行为举止礼貌规范,在课堂上可多运用礼貌用语和学生沟通交流,如“Good morning”“Glad to see you”“You are so kind”“Could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等。这样教师通过使用规范用语、礼貌性用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在无形中给予学生熏陶和影响,使学生逐渐养成规范交流、礼貌交流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德育元素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要想实现德育渗透,教师要增加对教材研读的重视,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品德行为的发展主要源自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应用及迁移创新。从当前初中英语教材内容来看,“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话题贯穿于初中英语教材始终,与学生成长发展紧密关联,极具育人价值。但这些内容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敏锐捕捉、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结合教材内容及整体教学目标制订科学适宜、具体可行的德育目标,补充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德育渗透及学科育人提供支持。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中Topic 3“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如从交通工具的变化入手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在了解交通工具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对生活条件的改变产生直观感触和了解,深化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与爱国情怀。
 
  又如,在讲授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Saving the Earth中Topic 1“Pollution has caused too many problem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为学生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拓展有关环境污染的内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当前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可以为学生拓展白色垃圾相关内容,比如塑料袋的降解时间。教师可以用触目惊心的图片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以及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英语学科与德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再如,在讲授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Our World中Topic 2“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这部分内容时,在给学生讲解教材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及主题为学生拓展关于地震及其他常见灾害(如火灾)的自救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并表达在灾害发生时应采取的自救方法,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开展文化对比,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知识为中外优秀人文及科学知识,不仅涵盖物质文明知识,也包括精神文明知识,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要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既要重视知识讲解,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如中外文化对比、古今文化对比等,让学生在文化对比、思考及内化吸收中形成对多元文化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尊重多元文化、具备跨文化意识的综合型人才,为其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奠定基础[4]。

\
 
  例如,在讲授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7 Food Festival中Topic 1“We'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这部分时,教师可以从Food Festival这一主题切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西方重要节日的美食进行整理,如西方人在圣诞节、复活节一般会准备哪些美食;然后,再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进行整理,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的美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开相应的知识拓展,为学生讲解不同节日的内涵以及中国各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及情感。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析东西方在饮食习惯、节庆习惯等方面的异同,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意识,并且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实现对学生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此外,在课后阶段,教师还可通过微信班级群、线上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重大节日庆祝方式的文本、视频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外节日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为学生成为祖国文化传播者、世界文化交流者奠定基础。
 
  (四)创设实践活动,充分践行文化价值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即“兴趣”,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中践行文化价值,充分落实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当涉及东西方礼仪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东西方礼仪小竞赛”活动,每组派出两名代表,以英语演讲、表演等方式对东西方礼仪进行展示,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相应奖励。此类趣味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文明待人接物、规范用语及文明交际的技能,将文化品格的培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5]。
 
  又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如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用英语讲故事、画英语手抄报、用英语进行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庆祝节日,使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产生深入感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此外,用英语讲故事、进行情景表演以及做英语手抄报等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是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体现。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师应突出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英语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真正将核心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于学生行动之上,使学生能做到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云霞.学科育人价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解析[J].格言,2022(12):63-65.
 
  [2]杜颖妮.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 3a—3c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19):31-33.
 
  [3]赖中平.学科育人新思路: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思考[J].英语学习,2022(7):56-59.
 
  [4]柯秀红.依托语篇文化内涵,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语篇为例[J].英语教师,2021,21(17):181-183.
 
  [5]于康凤.学科育人目标导向下的教材文本分析: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7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