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25 10:54: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阐述情境教学的内涵,提出在实践应用中要遵循“实践性”和“趣味性”两大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实践策略,包括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情境;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三种类型驱动任务;积极引入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成果等,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培养其对汉语和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塑造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深刻理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学习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视情境创设和体验的教学方法,侧重于通过营造具体、形象且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某种特定情境下进行学习和探索。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合的学习场景,如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互动和体验中学习。情境教学能够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第一,实践性原则。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应遵循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文化的深度。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需要考虑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体验。为此,教师应创设各种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如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场景、组织实地考察或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第二,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指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引入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元素,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语文教学不仅是文字和语法的学习,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传递,在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更愿意探索和尝试,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趣味性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参与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锻炼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1.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情境情境教学的基础是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为此,教师首先应当全面理解教材内容的语言特点、历史和文化背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生活习惯等,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在此基础上,设计各种活动,如模拟古代文人雅集、重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或者创设与现代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等,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金色花》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感受出发,创设一个以“变身”为主题的创意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一种植物或小动物,讲讲“自己”与家人特别是与母亲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互动。为强化体验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一名学生扮演“金色花”,其他学生扮演家庭成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场景,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层面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共鸣,还能帮助他们在体验中更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从而使《金色花》的教学成为情感教育和创造力培养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2.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三种类型驱动任务
 
  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应设计具有差异性特点的驱动任务。鉴于新课标将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教师应设计三种类型的驱动任务,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1)基础型任务:关注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包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分析词语意义、掌握文化知识等,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2)发展型任务: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类任务通常更具挑战性,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深入探讨和分析文本。例如,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作者的表达技巧、分析不同地区文化的特点等,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3)拓展型任务:着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类任务往往是跨学科的,如结合艺术、历史、地理等领域的内容,鼓励学生从多元化角度感受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以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以互动和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文学赏析工作坊”,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通过完成各种有趣的任务和挑战,深入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在轻松且富有启发性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核心素养设计如下三种类型的驱动任务。(1)基础型任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包括识别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其基本含义。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特定描述的理解。如“作者是如何描绘济南冬景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直接信息和语言表达特征。(2)发展型任务:注重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教师鼓励学生深挖作者对济南冬景描述背后的深层含义,探讨其使用的修辞技巧及效果。例如,让学生分析作者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如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或者讨论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如何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生命体验。(3)拓展型任务:着重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散文,描述自己家乡的某个季节,或者组织一场与其他课程相关的活动,如探索自然景观如何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和艺术表达。通过这三种类型的任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济南的冬天》,还能够提升文本分析、创造性写作和跨学科联结能力。
 
  3.积极引入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成果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理解深度和创造性表现。需要注意的是,过程性评价应超越传统的知识点测试,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对文化现象的分析和感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记录和反馈学生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此评估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成果。例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活动,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和创新表达方面的表现。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识别自身的优势和改进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改进的依据,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自主性和持续的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模拟黄河河畔的环境或重现诗中描绘的壮阔场景,创设了一个富有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学生能通过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体验,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黄河的伟大与诗歌中表达的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构建多元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模式。(1)参与互动的评价:在模拟的黄河环境中,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诵或表演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关注他们对黄河形象的描述、对诗歌中黄河意象的感悟,以及交流中的积极性。(2)文化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对诗歌中黄河象征意义的阐释、对诗歌所表达的民族精神的理解等方面评估学生对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的理解。(3)创意表达的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创作短文或制作视频来表达他们对《黄河颂》的理解,评价标准不仅包括创意的独特性和表达的清晰度,还包括学生如何将文化理解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和过程性评价,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理解《黄河颂》,更在情感和文化层面深刻体会诗歌的魅力和黄河的意义,实现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情境,助力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究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初中语文应当重视情境教学的应用,以生活为舞台,以文化为灵魂,着力加强对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这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静.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0):109-111.
 
  [2]韩文波.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8):135-137.
 
  [3]冯军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语文教学之友,2023,42(10):5-7.
 
  [4]靳永彩,孙萍.初中语文教学与红色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110-113.
 
  [5]罗金敏.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3(14):106-10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