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某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结果发现,94.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大部分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思政话题持积极态度;在内容选择上,学生更倾向于家国情怀中的“党和国家意识”思政元素;在融入路径上,选择“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合”的学生比例最高;在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后,77.2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思想觉悟程度提升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可见,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卫生学实验,问卷调查
2004年,中*中央、国*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1]。2016年,习*平总*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3]。目前,各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这种新工作格局下,预防医学专业也应该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教育,高校的课程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即各高校应该注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国家培育输送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是指以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为载体,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人文修养、职业道德、法治思维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其关键核心在于找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使两者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契合关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要想培养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卫生学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将所掌握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解决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实验课程,卫生学实验课程是学生实现由“知识学习”转向“知识应用”的重要阵地。通过学习卫生学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方法。当前,进行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推动卫生学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对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加以研究。具体来说,卫生学实验课程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然而,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目前的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思政效果,还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实践。通过研究,课题组期望能探索并建立一套将思政教育与卫生学实验课程有机融合的有效方法和实施方案,使卫生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背景
开展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是将思政教育与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卫生学实验的知识点为切入,深挖卫生学实验中各个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从而以思政渗透的方式,拓展卫生学实验课程的深度与广度[4-5],同时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各种职业健康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中心,探索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卫生学实验课教学实践的方法。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指导,更要注意强调实践操作,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出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首先在全校统筹规划下,确立了科学的方法和思路,制定了精准合理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校级、系级、教研室协同进行一体化建设,并依照不同学科的分工,建立了多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了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打造了思政教育共同体,为课程思政由理念向实践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联动体系[6],同时,建立了针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围绕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环节设置、融入效果等建立评价监督机制,从而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实到位。随后,课题组结合本教研室的发展历史,通过资料收集、人物访谈等方式,提炼出具有特色的思政元素,并打造了拥有本教研室特色的思政教学团队[7]。接着课题组通过集体备课,梳理社会面临的实际卫生学问题,形成了教学案例库,并构建了“案例引入—问题抛出—研讨发言—理论讲评—思政升华”五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听中学(激发本能)、学中思(自主能动)、思中悟(锻炼能力)、悟中升(提升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理论思考、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同时,还定期组织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学习专业思政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方式,从而提高了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8],以及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融合的技能,使其能对课程思政知识实现专业性、系统性的掌握和运用。最后课题组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教学主阵地,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互联网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提高了课程思政质量,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块,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根据逻辑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另外,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使思政元素能够无声地寓于教学过程。
除此之外,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的看法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改进,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由理念向实践的转化,从而不断完善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研究设计
(一)一般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某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共136人,年龄为20—22岁,其中男生116人,女生20人;党员40人(29.41%),预备党员41人(30.15%),共青团员55人(40.44%)。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问卷调查开始之前,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选项无正误之分,依据实际情况作答即可。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在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开展之后,收集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认为在卫生学实验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在卫生学实验中的地位、学生对卫生学实验课程中涉及的思政话题的态度、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课程思政内容、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呈现方式及卫生学实验课程结束后课程思政对学生个人思想的提升程度自评,具体如表1所示。
(三)评价方法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了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认识、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思政话题的态度、学生认为卫生学实验课程应选择的思政内容、学生认为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应选择的路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程度,综合上述结果,对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分析。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中文版。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认识
如表2所示,94.8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4.4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0.7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二)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思政话题的态度
如表3所示,大部分学生对卫生学实验中融入思政话题持积极态度,60.29%的学生很感兴趣,27.94%的学生比较关心,8.82%的学生一般关心,2.94%的学生不关心。
(三)学生认为卫生学实验课程应选择的思政内容
如表4所示,在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上,家国情怀方面,选择“党和国家意识”的学生比例为80.15%,选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学生比例为72.79%,选择“宪法法治”的学生比例为41.18%;品格塑造方面,选择“道德情操”的学生比例为49.26%,选择“人文素养”的学生比例为55.88%,选择“个人能力培养意识”的学生比例为63.24%;科学精神方面,选择“勤奋钻研”的学生比例为48.53%,选择“创新意识”的学生比例为55.15%,选择“学术诚信”的学生比例为47.79%。
(四)学生认为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应选择的路径
如表5所示,在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路径选择方面,选择“与专业课内容有机融合”的学生比例为78.68%,选择“引入新闻、故事等形式”的学生比例为69.85%,选择“短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学生比例为71.32%,选择“其他”的学生比例为8.09%。
(五)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程度
如表6所示,将课程思政融入卫生学实验后,在思想觉悟的提升程度方面,25.74%的学生收获非常大,51.47%的学生收获较大,16.18%的学生收获一般,5.15%的学生收获较少,1.47%的学生收获非常少。
四、讨论
卫生学实验是一门可持续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应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块,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而为了掌握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情况,课题组通过问卷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在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上,94.85%的学生认为在卫生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必要的;在对待课程思政的态度上,88.23%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响应是积极的。该结果可能与该大学十分注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有关,因此本研究中大部分的调查对象更容易接受课程思政。当然,仍然有小部分调查对象对课程思政持中立或不关心的态度,认为卫生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较低,甚至可能会影响整个课程的实施效果。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不能忽视他们的声音和立场,而是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学生的观点和疑虑,寻找合适的策略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坚持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方针,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以便促使学生在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中有更多的收获。
在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上,笔者设计了家国情怀、品格塑造、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情况如下。①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包含党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宪法法治[9]。该大学是一所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学校,家国情怀思政元素的主要设计体现在“作业有害因素对作业能力影响”卫生学实验中,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讨论中暑的危害时,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工作人员在高温艰苦环境下仍然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爱国精神,以此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正确的思想政治基础,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②品格塑造。品格塑造包含道德情操、人文素养、个人能力培养意识[10]。卫生学实验课程中的品格塑造着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如在“作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的研究方法”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业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对保障作业能力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将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导到把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方面,从而在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品格的同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教育。③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包含勤奋钻研、创新意识、学术诚信,还融合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勤奋、毅力、学术诚信、唯物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因素[11-12],是一个复合概念。医学是涉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学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锤炼科学精神,对自己和患者负责[13]。例如,课题组进行了在“职业卫生学调查”实验中融入科学精神元素的设计,具体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学生要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查阅文献、拟定表格;在实施阶段,学生需要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在总结阶段,需要做到求真务实、科学严谨,最后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点评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学习、工作、科研奠定良好基础。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非常能接受的思政内容依次是党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个人能力培养意识,这表明学生在课程思政内容中感兴趣的元素是多方面的,但对爱国主义的关注度更高,这可能与该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党和国家意识的培养有关,由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关注家国情怀方面的思政元素,但在品格塑造和科学精神方面,学生感兴趣的比例较低。基于此,课题组在改进课程思政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元素,也要多融入品格塑造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思政元素,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品格塑造,树立科学精神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要通过优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等,把家国情怀、品格塑造、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卫生学实验固有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4-15]。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上,课题组主要设计了三种路径: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润物无声;②引入新闻、故事;③以动画、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融入。与专业课有机融合、润物无声的形式主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16],着力深挖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隐性渗透,以滴水穿石的方式,贴近实际、贴近卫生学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引入新闻、故事的形式是实验教学中导课的重要手段。新闻和故事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新闻和故事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贴近课程内容,且要有相关的思政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促使其主动体会和思索新闻、故事中的思政点。在辅助教学上,动画、短视频能起到的作用优于普通的多媒体形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将课程思政融入短视频和动画是思政教育的新挑战,对此,教师要将课程思政有机嵌入短视频和动画,认真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学生被动接受的思政教育模式转换为学生主动接受的模式,发挥短视频和动画在课程思政中的优势。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更喜欢润物无声的融入方式,这种方式不刻意、更自然,学生接受度更高;短视频、动画的形式也很受欢迎,这种方式更加生动有趣;新闻、故事等形式的选择比例比前两项低,其相对枯燥。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倾向于其他路径。该结果对将课程思政融入卫生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在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的选择上,多用学生接受度高的有机融入、润物无声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激发学生兴趣,使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自然接受,以及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77.2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自己的思想觉悟程度提升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充分说明课程思政在卫生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然而,22.79%的学生认为其对自己的影响效果甚微,这提醒教师,课程思政融入还需要更加细致和深入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学生对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感兴趣程度,以及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思政元素能够自然地融入卫生学实验课程教学,而不是生硬地堆砌。基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认为在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这可以通过在课程开始前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融入思政元素来实现;其次,多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元素,这意味着课题组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与他们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后,设计有机融合、润物无声的融入路径,具体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同时,课题组也可以利用动画、短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思政教育的融入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课题组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令学生有所收获,就达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
总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课题组在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卫生学实验课程的特点,课题组充分挖掘了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将思政教育与卫生学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些举措为具体展开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还需不断探索,优化细节,推动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趋于常态化。课题组将继续深化卫生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期能够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中央国*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习*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4-02-18].
[4]闫丽,李乐,李梓萌,等.思政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12):2103-2104.
[5]朱丹,黄涔,许平.新时代临床医学本科教育“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3):255-258.
[6]董为人.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J].解剖学杂志,2020,43(4):275-279.
[7]魏科,卢芳国,陈伶利,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与推广: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为例[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5):1893-1897.
[8]夏佳音.将“思政”元素融入药学专业免疫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3):360-362.
[9]杨春燕,尹梅,徐文轩.“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人文学科群的课程设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3):381-384.
[10]时雨,何志承,罗韬,等.病理学本科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50(9):1092-1094.
[11]翁律侃,郑宁.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5):612-615.
[12]马孟伟,王茜,金莉,等.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37(1):6-10.
[13]龙绍蓉,刘若丹,张玺,等.思政元素融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2(4):494-496.
[14]李锋清.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5):647-649.
[15]米娜,冯胜军.思政教育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的隐性和显性渗透[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6):737-738,746.
[16]解萍,高步刚.预防医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实证性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3,25(3):328-33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