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文化交流,多维拓展世界观。从教师、教材、形式、学生等角度分析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即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文化;深入研读文章,扩大选材范围;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这就要求初中英语把中国文化放在和其他世界文化同样的地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对比中外文化,提升语言能力和交际技能、文化和审美素养、品德和道德素质。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知识
初中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兴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十分明显,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刘国丽2023)。同时,青春期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人格成长需要优秀的文化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对民族、国家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甚至把投身建设祖国作为远大志向。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品格修养。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观念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知识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助力培养综合性人才。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为了避免母语文化对英语文化产生负迁移,教师往往会采取脱离汉语文化或者将英汉文化对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这在无形中让学生对汉语文化产生排斥心理。同时,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度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把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结构、词汇、句型表达、语法规则等方面,依赖教师的单向输出,易使学生产生排斥感和畏怯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熟悉感,从而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英汉文化对照学习中发现文化异同,激发他们探究文化差异的热情,提升其跨文化意识。一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专注度都得到提升,其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提升文化交流,多维拓展世界观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偏向介绍英语文化,虽然是一种拓展学生世界观的有效手段,但这样的学习是单向的英语文化输入。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对英语文化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掌握交际技能、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语言了解其他文化,进行文化交流。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了解更大的世界,还要通过外部世界了解本国文化,从而对自己的文化有立体、清醒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不仅要立足中华拥抱世界,还要通过世界看中华。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观念及不同视角下的文化认知在学生大脑中交锋碰撞,不仅能拓展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能激发他们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助力其心理成长。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文化意识落后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观念意识陈旧,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内容的重要性。一些教师本身就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的“做题家”,对英语语法规则极为熟练,却忽略了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这一事实,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内容,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形式而轻内容,虽然进行英语相关研究,希望把相关研究理论转化成教学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条件有限,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意识到学生只有从阅读语境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感知,不再局限于为考试而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材文化内容挖掘不足
初中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限,而且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较狭隘,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忽略其他资料的有效补充。首先,英语教材着重对英语文化的展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较少,而且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未做到根据文章主题进行有效拓展,不能将相关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照,难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文化语境。其次,部分教师对英语教材外延的认识不足,把教科书奉为圭臬,忽略了教辅资料、课外读物、视听材料、网络媒体等广义教材的使用,无法把这些媒介上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化内容纳入阅读教学,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匮乏。
(三)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单一
首先,传统英语教学以应试为导向,重视词汇表达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上课依赖讲练模式(李红、何明2023)。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达,这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被灌输的客体,而非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能被有效处理,更不能与已有知识一起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其次,由于教学过程严重依赖教材和书面练习资料,缺乏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料,教学活动显得单调乏味、不够直观,使得学生无法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最后,教学活动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中进行,缺乏真正的文化语境,因此学生无法通过语言活动和实践活动切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其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得不到拓展。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首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能直接提高考试分数,因此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其次,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上比较保守,主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文化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习俗等,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采用讲授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参与。最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会影响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思维呈现出片面性,对于刚刚接触的英语世界文化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看法,片面地崇洋媚外而轻视中国文化,以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文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想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就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认知。中华上下五千年诞生了不少璀璨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其次,教师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不局限于传统节日、民间工艺、饮食习惯等方面,将范围拓展到人口变迁、语言演化、哲学思想、古玩器物、地方习俗等方面,让学生在多样化主题中提升文化认知和文化修养。最后,教师要提升对文化交流的认知,明白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通过英语了解世界,并让世界了解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向地接受外来文化,而是承担起沟通中英文化的责任,促进中英文化交流。
(二)深入研读文章,扩大选材范围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单元主题,利用好教材内容,还要跳出教材,把视野放在更广泛的空间,拓宽选材范围。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紧扣单元主题,丰富语篇语料,使学生习得的语言知识与母语文化充分衔接,引导他们从另一种语言的视角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从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陈云凌2023)。其次,教师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时,拓宽视野,挖掘、引进课外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课外资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时,教师还可以从英语媒介中寻找资源,为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全新视角。在选择相关资源时,教师还要遵循适度性、关联性、体验性和对比性原则,保证学生能从合适的资源中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活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首先,教师要转变“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引入多媒体,让阅读教学生动起来,如在导入部分使用PPT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图文,在文章结构提炼部分通过电脑演示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互动视频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单词、短语等。其次,教师要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针对文章中出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讨论,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故事分享或者文章复述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从熟悉的内容中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师要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中英文化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珍宝,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结晶,对初中生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符合新课标对培养新时代综合人才的要求,还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阅读作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基本渠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中提升语体识别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交流能力等,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体悟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在考虑学生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进行必要补充,同时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引用文献
陈云凌.202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1):126-128.
李红,何明.2023.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教学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30):81-83.
刘国丽.202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简析[J].现代农村科技,(4):89.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