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工程教育已经进入专业认证全面开展时期。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院系教学管理改革面临全新的挑战与契机。目前我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国院系教学管理模式化,持续改进缺乏实效;院系管理人员组成不完备,结构不稳定。为适应专业认证提出的要求,关键是要发挥院系教学管理主体作用的途径,具体举措包括:创新理念;完善院系教育管理队伍;规范常规教务管理,注重教学特色管理;教研室管理。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管理;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李曼焘,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改革的挑战与契机——以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3):30-3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工程类专业实施的专门认证,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同组织开展,其宗旨是通过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促进工程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正常流动。《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之一。工程学位的互认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标准的互认实现的。我国于2013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2014年初提交转正申请,经过该组织的资料审查、现场考察和会议表决后,2016年6月实现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已经进入专业认证全面开展时期。
我国在1992年参考工程教育国际认证标准,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的6个工科专业开展了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22个专业通过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从1992年的8个发展到现在的122个,说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与重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也为推动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开展专业认证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给出某个专业“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对工程教育进行一次很好的把脉,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供指导和帮助,促使其向更高水平发展。众多高校已经开始关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创新能力提升[1]、课程的教学模式[2]、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但对于在该背景院系教学管理的挑战关注不多。
一专业认证对院系教学管理的挑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核心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贯穿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全过程,要求学校对教学活动进行定期自我评估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专业认证的结论既是对以前教学工作的总结,也是下一次认证工作的开始,各个专业必须将评估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工程教育专业的持续改进效果,有赖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3]。持续改进怎样才能做到位呢?这就需要学校内部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厘清自己的职责权限,细化任务、目标和考核要求。目前,多数高校采用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系,专业认证的各项标准对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改进增强了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求被认证的专业建立一种具有“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机制。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人员的角度结合持续改进理念,探讨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系教学管理。
二 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院系教学管理模式化,持续改进缺乏实效
目前两级管理体制下,多数高校以学校一级作为管理的核心,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多是按照上一级的指令开展,上传下达,进行事务性的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事务繁杂,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终日忙于应付学校各种通知和检查,无法把工作重心和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审核上。学校教学管理文件面向全校专业和师生,注重的是教学规范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不能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特色和实际面临的问题,对于具体专业并不是都适用。长期权威服从管理模式抹杀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导致院系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多是模式化的执行学校布置的工作,产生了只要不出差错就是完成了工作的保守思想,对于专业的持续改进成了形式,没有触及实质。另外,从学生从面来看,多数学生为了避免考试挂科及留级等情况,费尽心思来通过考试科目,致使自己的特长、个性和爱好消磨殆尽。总之,这种模式化的教学管理方式,对高等教育及培养创新型才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大。
(二)院系管理人员组成不完备,结构不稳定
院系管理人员一般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主管教学系副主任,教务办工作人员组成。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集教学管理、教学、科研、行政等多种事务于一体,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主管本科教学系副主任一般由专任教师兼任,面临着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压力,无法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管理上,繁杂的教学事务和长期的不受重视使得教学系副主任一职人员频繁更换,严重影响到院系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以及教学管理的延续性与系统性。教务办工作人员很少有教学管理专业出身的,不熟悉教学管理的相关知识,安于现状,工作缺乏动力和激情。
(三)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目前教学管理模式
1.学院介绍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经过几代人长期的奋斗与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完整的地、测、采、选等专业的地矿学科群,形成了完整的矿业人才培养基础和平台。学院下设四个系:地球科学系、矿物加工工程系、资源开发工程系、国土信息与测绘工程系。开设有: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9个专业,在校学生
1700多[4]。
2.管理模式
目前我校教学管理采用的是:学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处于整个教学管理的核心,各学院设有教务办,按照教务处各个职能部门的通知和要求,进行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昆明理工大学教务处现有教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办公室、实践与创新教育科、教务处办公室、选课与信息管理科、教务科7个部门,而学院层面只有一个教务办公室。学校教务部分的各种通知、指令均是由学院的教务办公室进行传达并实施,但由于教务办公室的编制岗位人员有限,工作强度压力大,能合格完成学校教务部门所交代的任务已实属不易,因而不能充分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爱好开展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此外,青年教师还存在教学和科研任务,很难有充足的精力来展开管理工作。
三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认证现状
2014年矿物加工工程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3年,2017年已经申请复认证。2015年采矿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也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3年,准备2018年申请复认证。目前测绘工程专业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专业认证。经历了几次认证之后,我院开始严格对照专业认证的各项标准来规范本科教学,强烈的意识到持续改进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如果一个专业的持续改进做到位了,那么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进而通过专业认证就成了必然。一个专业要持续改进,单凭服从学校安排,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一级教务部门要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必须使院系一级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施教学计划。
四 发挥院系教学管理主体作用的途径
(一)创新理念
在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必须扭转对于院系管理过多,过细的现状,两级之间必须明确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学校一级主要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学校进行管理,尽量避免事务性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将具体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专业的发展建设,改革创新等具体工作重心下移到院系,发挥院系教学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作用。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创新理念,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开拓思维,积极创新。把学校教学管理的细则落实到专业层面,建立一种“评价-反馈-改进”反复循环的持续改进机制,对照专业认证的各项标准,不断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改进。
(二)完善院系教育管理队伍
科学、高效的教学组织体系的建构,是保证教学管理有序运转的重要前提。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日常教学的有效运转,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教育水平的提升[5]。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要围绕提高素质,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几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院系教育管理人员要注重高等教育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支持教学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外出培训和交流,强化对相关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能够与时俱进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兼职担任教学管理的副院长,副系主任要尽量减轻他们其他方面的工作压力,加大对于教育管理工作量的核算,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投入教学管理中。二级学院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奖惩机制,避免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消极怠工,奖励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创新,做出贡献的管理人员,积极进行成果申报,在职称评定时候给予体现,以此稳定院系教育管理的队伍。
(三)规范常规教务管理,注重教学特色管理
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可分为常规教务管理和教学特色管理两个方面。常规教务管理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然而仅抓住常规管理是不够的,时代在变化,学科要发展,高等教育相应的教学管理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性。为了全面反映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突出管理效益,中国高校就必须在保证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把创新管理抓紧抓好,教学管理在考虑制度规范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其变化和流动的特性,即灵活性[6]。院系一级要以“教务工作需规范,教学工作重特色”为出发点,教务工作需规范就是要把各教学环节的工作标准落到实处,规范学籍管理,排调停课、成绩管理、考试安排、教学资料管理等制度,确保教学秩序稳定高效的运行。教学工作凝练特色,就是要合具体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和支持引导教学过程管理,进行成果申报,提升教学成果数量和层次[7]。为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院系应该按照教学事务管理和教学创新管理两条线。
(四)教研室管理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专业的持续改进需要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教研室是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教研室日常工作包括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研活动的开展、试卷的命题等。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的带头作用,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只上课,不教研的现状,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现有专任教师160多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管理主要依靠教研室。我院把专任教师按照其承担的课程归属不同的教研室,制定相关教研室考核办法,将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纳入此考核办法之中,要求每个教研室于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教学调研活动,每学期进行听课评教,推出教学改革课程。教研室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对新进青年教师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
五 结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施行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达到以评促教,评教结合的目的。学校一级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重心下移的改革举措,特别突出二级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赋予二级学院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更多更宽的自主权,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展创新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另外,二级教学管理部门也要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搭乘我国处于全面工程教育认证的快车道,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为培养工程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33-35.
[2]耿敬,李明伟,胡振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32):136-138.
[3]陈智,梁娟,谢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非标准化考试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36):110-111.
[4]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简介[EB/OL].[2017-3-27].http://gzy.kmust.edu.cn/html/bksjy/zysz/1.html.
[5]陈馨.高校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4-116.
[6]汪剑鲲.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44-46.
[7]朱觅.二级院系教学管理有效性探究[J].管理观察,2010(35):117-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