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3 15:50: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正逐步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素养不仅涵盖知识和技能,更涉及个体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体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对接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深入探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核心素养作为个体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基础能力与品质,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在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实践,特别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职教人才
 
  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实现全面发展。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在这一视角下,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和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交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责任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从而成长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职教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
 
  (二)对接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中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将体育活动与未来职业场景相结合,如引入职业体能训练、行业特色体育项目等,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理解并体验相关职业对身体素质、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等能力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
 
  (三)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视角强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关注个体成长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侧重技能测试,对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关注不足。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多元性和发展性,既要考查学生的体育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自我管理等核心素养。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同时也可以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重要参考[2]。
 
  (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需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教学研讨、反思实践等,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以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为载体,既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关注其心理健康。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身心健康促进机制,不仅为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其未来的人生旅程铸就了坚实的健康基石,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在个体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深度融合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整合,确保体育教育与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对接[3]。
 
  首先,精准定位职业需求。对中职各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其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等方面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如对于建筑施工专业,可能需要重点提升学生的耐力、协调性,使学生掌握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知识;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礼仪姿态,开展服务流程模拟以及应急情况处理演练等。
 
  其次,定制化课程设计。根据职业需求分析结果,定制化设计体育课程内容,确保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又能提升其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能力与素养。第一,专项技能训练。引入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或技能训练,如烹饪专业可开设食品安全与卫生操作的体能训练,物流专业可进行搬运、堆码等动作技巧的实训。第二,行业特色体育活动。组织或模拟与专业相关的体育竞赛或活动,如电子竞技专业可举办电竞比赛,旅游专业可进行导游模拟讲解与实地导览练习。第三,职业体能训练。根据职业特点设计专门的体能训练方案,如汽修专业可进行力量、耐力、灵活性等针对性训练,以适应维修工作的要求。
 
  再次,情境化教学实施。将职业场景融入体育课堂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在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情境中学习和锻炼。如护理专业学生可在体育课上开展模拟急救演练;电商专业学生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商品拍摄与视频制作等任务。
 
  最后,持续跟踪与调整。定期收集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等多方反馈,对课程内容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课程设计,以适应职业需求的变化,确保体育教育始终与职业发展趋势同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应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任务驱动教学。设定与职业相关的体育
 
  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布置“策划并拍摄一则展示运动装备的短视频”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拍摄技巧、运动展示、视频剪辑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4]。
 
  第二,问题导向教学。提出与体育活动或职业相关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如在体育保健课上,针对“如何预防职业病”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开展小组讨论,最终制定出一套适用于特定职业(如厨师、美容师等)的体能锻炼方案。
 
  第三,小组合作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体育项目或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如在篮球课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个小组共同策划一次小型篮球友谊赛,包括场地布置、规则讲解、裁判工作、赛后总结等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能力。
 
  第四,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元素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田径课上,引入定向越野游戏,学生需按照地图指示寻找标记点,完成各种体育挑战(如短跑、跳远、投掷等),在良好的游戏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和空间感知能力。
 
  第五,数字化教学。借助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如运动App、VR技术、在线互动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如在游泳课上,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深水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溺水自救、救援他人的技能,增强其应对职业风险的能力。

\
 
  (三)实施过程性、多元化评价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一,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步轨迹和学习态度,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如教师在篮球课上定期记录学生的技术动作掌握程度、团队配合默契度、比赛策略运用情况等,形成过程性评价档案,以此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第二,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真实或模拟职业情境中的表现,评估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如在体育保健课上,安排学生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健身指导,根据其专业素养、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等对其进行评价。
 
  第三,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如在舞蹈课上,学生分组表演后,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舞蹈技巧、情感表达、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汇总并纳入总评。
 
  第四,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如在每学期末,教师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包括体育技能掌握、健康习惯养成、团队合作经历等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分,教师结合其日常表现进行核实与反馈。
 
  第五,家长、行业专家评价。邀请家长、行业专家参与体育教学评价,如在体育实习周结束后,邀请企业导师、家长代表观摩学生汇报展示,对其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反馈给教师和学生。
 
  通过实施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改进。
 
  (四)开展体育与德育、美育、劳育融合教学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应打破学科边界,与德育、美育、劳育等其他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体育与德育融合。在体育活动中融入道德规范教育,如强调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品质。如在足球比赛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裁判判决,即使对判罚有异议也应通过合理途径申诉,以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其次,体育与美育融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艺术欣赏等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运动的力与美,培养审美素养。如在体操课上,教师播放高水平体操比赛视频,讲解动作的流畅性、音乐与动作的和谐统一等美学元素,增强学生对体育之美的感知。
 
  最后,体育与劳育融合。在体育课程中融入劳动实践,如体育场地维护、体育器材整理、体育赛事组织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用于体育场馆和清洁维护,让学生负责不同区域的清扫、设备检查等工作,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又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通过体育与德育、美育、劳育的深度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还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品位、劳动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研究揭示了体育教育在培养未来职教人才方面的独特价值与重要作用。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紧密对接,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进步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备良好身心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现代职教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沙刚.学科核心素养本位视角下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
 
  [2]张生誉.试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职体育教学[J].学周刊,2023(2).
 
  [3]黄晓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2(9).
 
  [4]徐生峰.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练赛评”中职体育教学设计的实践——以“足球单元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7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