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这个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专业课程方面的,还有身体素质、心理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均衡发展。中职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个人素质,但是必须对其推陈出新,探索出一套更加适合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学生参与度
当前中职体育教学策略虽然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中职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中职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点,体育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降低对其的重视度。而且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缺陷,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程度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一)体育教学与中职教学理念不符
体育学科毕竟不是一门培养技能的学科,因此一些中职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对教师的筛选以及体育器材的维护工作也做得不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能够使用的教学手段也很单一,这样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难以提高。
(二)体育课成绩评判标准不严格
学生对专业课更为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评分标准比较严格,直接影响到自己毕业后的职业规划。而体育学科的考评体系较为陈旧,基本上就是简单的体能测试,一般都可以通过,并且成绩无关紧要,这使得学生忽略了体育训练对其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无法很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我们对专业课的重视大于体育课,对体育课的认识度还不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一门不太重要的课程,还不如利用上体育课的时间去做一些课堂作业。即便是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种观念的形成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体育课程的不够重视逐渐累积起来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自然就不够了。
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措施
(一)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加强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应该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例如,通过加入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很快地加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或是其他教学任务时,应该基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情况,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比如,有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比较在意个人形象,不愿意做太过激烈的运动;有些学生体能素质差,不适宜做太过激烈的运动。教师应该针对这些情况单独进行考量,设计出一套适用于每个学生的训练方法。
学生是体育课堂的受益者,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塑造学生的个人素养。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考虑学生本身的因素,还要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交还给学生。教师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后,让学生自主地分为若干小组,并且选择一名领导者,在小组中起到带动气氛与维护秩序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素质教育倡导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够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往往一位幽默风趣并且亲和力较强的教师能够很快地获得学生的好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活跃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需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进行改进。针对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展开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加强对本专业的学习,从而使体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实用。体育教学的作用主要是以辅助性的作用为主,设计一些与专业课相关的体育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进而帮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热爱体育运动。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体育课堂的参与度,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是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只有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增强学生在将来走入社会后,面对社会压力时的信心。中职教师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学生体育课堂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包佶.提高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J].学园,2014(6).
[2]孙小龙.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