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7 16:45: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介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坚定文化自信,助其提升文化素养,促其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结合教学实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即梳理语篇内容,挖掘文化元素;布置学习任务,分析传统文化;开展迁移应用,传播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借助传统文化组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培养文化思维模式,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发展,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课程内容创设文化情境,组织文化探究活动,以学生兴趣为指引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他们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信(教育部2020)。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能够赋予阅读课程以文化色彩,给予学生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提升核心素养。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以单词、短语等语言点的讲述和习题演练为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在阅读文本时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述,使得对文本的理解较为浅显,只能掌握零碎的知识点,难以整体提升阅读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课程的契合点,在阅读分析中深度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资源,创设直观的与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以文化为载体的问题和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在文化活动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阅读课程的融合能够增强英语课程的吸引力。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理解丰厚的文化底蕴,感知深厚的文化内涵。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路径
 
  (一)梳理语篇内容,挖掘文化元素
 
  高中英语教师要革新课程模式,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文化素材,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文化启迪,从而提高其文化素养。英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传统文化开展协同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Festivals and Customs中的语篇围绕节日和习俗展开,教师组织一系列课堂活动,挖掘文化元素,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梳理语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该单元主要围绕节日和习俗展开,包括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相关习俗。关于春节,学生了解年夜饭、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习俗,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关于清明节,学生了解扫墓、踏青等活动,讨论祭奠祖先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任选一个节日或习俗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上展示,每个小组以PPT、海报或口头报告等形式介绍该节日或习俗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其次,教师组织文化展览活动,鼓励学生收集象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品、图片或手工艺品,并在教室和校园的展示栏里进行展出,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演,如舞狮、舞龙和京剧等,通过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表演,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与节日或习俗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和扇子等,了解手工艺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王怀宇2023)。
 
  (二)布置学习任务,分析传统文化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好英语教材中显性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隐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布置以探究文化为目标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了解传统文化的背景知识和深刻内涵,逐步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认同度,激发其文化传承意识,为其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奠定基础(尚立伟2023)。高中英语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计层次化学习任务,创设以文化为载体的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内涵,使他们在深度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Protecting our heritage sites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时,教师播放视频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并激活他们对埃及吉萨大金字塔、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中国黄山的背景知识,还设计问题:“What other heritage sites do you know about?”学生联想到中国的长城、布达拉宫和兵马俑等。教师以“看”调动学生了解自然和文化遗迹的积极性。随后,教师通过一组图片对比现有的保存完好的建筑与已消失的“文明”,如柬埔寨吴哥窟、奥地利维也纳历史中心与中国的圆明园遗迹。教师通过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se heritage sites?Why should we protect these heritage sites?”将话题引向保护自然和文化遗迹,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并探讨保护遗迹的意义,从而为阅读教学环节作知识储备和铺垫。
 
  在阅读板块,学生需要完成以下阅读任务:速读文章,以问题“What is the writing style of the text?”为引领,解读文章的体裁结构,然后通读全文并概括文章的结构框架,通过主旨句分析遗迹遭到毁坏的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并为后续精读分析作铺垫。在精读环节,教师播放埃及吉萨大金字塔受到风沙侵蚀和伊朗巴姆古城在地震中被毁的纪录片,让学生切实感受自然力量对遗迹造成的破坏,激发他们对遗迹被毁的惋惜之情和保护遗迹的欲望,让他们小组讨论:“What measures can we take to stop or prevent natural forces from damaging heritage sites?”之后,教师归纳总结“虽然在保护遗迹不受自然力量破坏方面人类能做的有限,但是减少人为破坏大有可为”。接着,教学过渡到与人为破坏有关的第三段:战争对遗迹的破坏。教师呈现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被毁的惨状。教师还通过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Summer Palace?”引导学生探讨圆明园被毁的原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并引出第四、五段的内容。教师再次提出问题:“When you visited the heritage sites,was there a large crowd of other visitors?What influence does the flood of visitors have on the heritage sites?”引导学生反思“海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是否突破了遗迹的承载能力,对其造成了破坏?”。教师结合第五段的内容,通过问题“What influence do you think widespread development have on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s?”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深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概括第六段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死亡带来的危害了解到这些危害不仅影响世界遗产本身,而且对人类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遗产就是造福当代、福泽后世。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heritage sites according to the lecturer?”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世界遗产的责任。

\
 
  在设计本单元教学时,教师还补充了以圆明园、吴哥窟、维也纳历史中心、大堡礁为载体的资料,以图片、视频为辅助,利用多媒体介绍其背景知识,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显著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遗产的意义和价值。在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引导他们结合文章内容及历史资料分享对这些遗迹的了解,结合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分享所思所感,树立践行遗产保护的理念,意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开展迁移应用,传播传统文化
 
  高中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身心趋于成熟,但是缺乏社会阅历,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巧妙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其在语篇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培养文化意识(石慧2020),促使其言行外化为文化行为,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在此期间,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设计,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布置迁移应用的学习任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实践探究,如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习俗,向外国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迁移应用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例如,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4 Protecting our heritage sites的拓展阅读Following the Silk Road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地理范围、历史发展、贸易和文化交流及其历史意义,旨在使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在古今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在文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时空穿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开展一次时空文化之旅,借此开展迁移应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教学实践,借助多媒体创设时空穿梭的情境,并设计针对性问题:“What would you like to work as along the Silk Road?”学生的答案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官员、游客、外国使者和客商等。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将其分组,让他们结合文章内容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角色扮演。官员组想要服务往来商贾,促进丝绸之路的长远发展;游客组想要欣赏沿线美景,领略沿线各国的风土人情;客商组想在赚钱的同时丰富沿线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教师概括学生的观点,总结丝绸之路不仅代表着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是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瑰宝。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布置迁移应用类探究任务,让他们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遗迹,如长安古城,并以发展的眼光探究“一带*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的关联,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观点。这些思想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学会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思考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课程的融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阅读教学的吸引力,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挖掘语篇所蕴含的文化素材,了解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联系其已有生活经验,创设文化相关的问题情境,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和提高文化认同度,并鼓励他们开展迁移应用,培养他们自觉宣传遗产保护的意识,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和重担。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尚立伟.2023.中华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14):81-83.
 
  石慧.20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与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6):91-92.
 
  王怀宇.202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探究[J].中学生英语,(44):71-7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