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瓶颈,然后分析了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瓶颈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策略,包括树立学习信心、强化知识积累、加强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学习,职教高考,中职生
职教高考也被称为职业教育高考,是高职考试招生的重要方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教高考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P等,对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予以规范。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职教高考得以稳步推进,同时,根据各地已公布的职教高考方案可以发现,各地基本上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考试模式,这意味着“文化素质”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同等重要。而语文是职教高考“文化素质”考试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的“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门满分150分(三门共计450分)。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需要升学的中职生来说,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对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在职教高考语文科目学习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基于此,笔者针对中职生职教高考语文学习的瓶颈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帮助中职生克服语文学习面临的困难,提升中职生职教高考语文学习效率。
一、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瓶颈
(一)基础知识题方面
四川省职教高考语文试卷第一大题共计5个小题,内容分别涉及字音、字形、选词填空、成语、病句.这些题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通常,获取这些题项的得分是学生获得理想成绩的第一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些题项上普遍并不能获得高分。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形,原因多种多样。关于字音、字形部分,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没有按照标准和规范记忆读音,且对字形结构的把握不准确;关于选词填空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语感不强,或者词义理解、词性判断出了问题;关于成语部分,是因为学生成语没有掌握扎实,且成语积累不够;关于病句部分,是因为学生没有总结分类病句类型,没有掌握划分句子结构和成分的方法。概言之,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题不够重视,加上备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最终导致其在基础知识题方面失分较多,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畏难心理。
(二)阅读理解题方面
四川省职教高考阅读考查的题型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古文阅读、诗歌鉴赏、散文或小说阅读。经常有学生在考后抱怨阅读理解扣分最多,而且有的题目内容学生不是答非所问就是交了白卷。仔细分析卷面,当前学生阅读题丢分有下面几种情况。在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学生不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对于表现文章主旨、含深层含义、体现作者立场、起承上启下作用和有一定指代性的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一方面,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即存在畏难情绪,对文言文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文言文很难,畏惧并读不懂;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存在问题,即大多教师只以“灌输式”的方法解析文言文,并未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教授技巧和方法。长久如此,容易导致中职生读不懂文言文的句意和整个文意,进而失去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的信心。在诗歌鉴赏题部分,一方面,学生的诗歌积累不足。职教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作为必考内容,其难度与高考差不多,但很多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诗歌的基本形式、风格、修辞手法等缺少了解,且在鉴赏较难的诗歌时,也不会主动翻阅资料。另一方面,学生欠缺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但很多学生往往缺乏对这些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只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读上,未能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从而无法做到准确鉴赏。在散文阅读题部分,一方面,学生对散文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学生对散文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正确,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把握不准确,导致在解答散文阅读题时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学生的散文阅读策略和技巧存在缺失。散文大多以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为主线,运用生动、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出生活的点滴。但学生缺少快速筛选信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把握文章结构等方法,导致其理解和解答出现了偏差。在小说阅读部分,一方面,学生在把握文本意识和整体意识上存在不足。在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对文章整体进行思考,不能在粗略浏览后就凭空地猜测和想象。另一方面,学生对小说主题把握不合理。学生在小说阅读时不能将剧情和人物的分析结合起来,也未能熟练地掌握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而难以正确解答题目。
(三)语言运用题方面
四川省职教高考中,语言运用题为三大类,分别是仿写句子、应用文写作、大作文。在仿写句子部分,一方面,考生仿写的词语偏口语化,有时比喻词使用不恰当;另一方面,仿写的句式结构不统一,结尾不押韵。在应用文写作部分,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时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完全靠“背结构”“记套路”来完成应用文写作,甚至还会出现逻辑不当、语言文字应用存在错误等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并不高,不够重视,在实际写作中敷衍了事。大作文是职教高考的重中之重,这部分占据卷面成绩的三分之一,但学生在大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学生读不懂作文要求。近年来,职教高考作文考查多采用议论文形式,但中职生语文基础差,因此部分学生存在读不懂题目,或者理解偏题等情况。二是学生写作文态度不端。如有些学生在考场上遇到难写的题目直接放弃或字数写不够,还有的直接抄阅读理解。三是中职生在写作中还存在口语化、素材积累匮乏、举例论证逻辑混乱等问题。
二、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瓶颈的成因
(一)语文基础较差
中职学校的生源相对较差,大部分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由于其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觉得自己不如普通高中学生,认为来职校只是退而求其次。学生对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大大影响了其理解和表达能力。加之语文教学新旧知识缺少衔接,学生容易出现语文常识欠缺的问题。虽然他们认识到语文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及专业技能的基础,但目前,中职课程已经与普通高中课程并轨,难度和高中课程相当,以致学生信心不足,在语文学习上成效不明显。
(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很多电子产品,其运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尤其是电子产品提供的数字化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阅读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停留在浅层阅读的层面上,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入、没有独立的思考等,最终形成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功利性阅读和被动阅读等不良习惯。由此,中职学生会出现信息获取不全面和思维能力受限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减弱、阅读质量下降,不利于其语文学习。
(三)家庭教育氛围欠佳
不少中职生的家庭教育氛围欠佳,具体表现为父母对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不关心,且认为学生将来是靠专业技术就业,应该把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上,对语文学习并不重视。这就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一无计划、二无目标、三无责任,对语文学习惰性大、主动性不强。概言之,中职生的家庭教育氛围欠佳,对学生学习语文起不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影响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心态和学习动力。
(四)学校教学环境参差不齐
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的外部条件之一。一些中职学校并未从培养目标出发,对学生语文学习作出明确的要求,使得教学环境参差不齐,有的语文教材配备单一,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安排形式化,有的语文学习内容设置不合理等,这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应付了事,没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上中职学校缺乏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最终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五)教师教学水平与职教高考的要求有差距
教师是中职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引路人,但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对职教高考研究不深入,只浅显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考试的命题是依据《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班和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各学科(专业)考试大纲》制定的[4]。加之有关职教高考语文教学的培训较少,使得其语文教学水平与职教高考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学采取“念PPT”的方法,没有考虑职教高考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语文内容选取“一刀切”,即只关注教材,没有纳入职教高考语文的内容;没有从职教高考的角度设置语文测验和考核等,由此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困境。
三、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策略
(一)树立学习信心
学习信心是中职生面对学习挑战时的重要心理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克服职教高考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故而教师要注重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5]。
1.积极评价学生。积极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方式。教师的眼神、话语都是积极评价的媒介,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鼓励、肯定、支持等积极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燃起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信心。对此,教师需要注重以下两点。第一,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第二,评价时,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口头表扬、书面评价、奖状等,由此,激发学生的信心,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取得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兴趣来源。”[6]鉴于此,要想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语文上的付出得到认可,教师应从平时课堂提问、批改作业、课堂笔记等方面着手。具体而言,课堂提问时学生答错了不要否定,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引导;请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让笔记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展示,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强化知识积累
1.分类积累。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中,字音、字形、成语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必不可少。从拼音、字词到句法,无一不是职教高考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引导和指导,使学生进行准确、高效的知识积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积累的技巧和方法。其中,分类积累法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针对字音的积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即根据字音进行分类、根据含义进行分类、根据字形进行分类等[7]。例如,在多音字篇,可以进行如表1所示的分类。成语的积累可以根据成语的含义将其分成八类:①望文生义类;②语意重复类;③对象误用类;④双重意义类;⑤特殊用法类;⑥谦辞敬辞类;⑦褒贬误用类;⑧易混误用类。如望文生义类,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易被误解为轻而易举。学生在积累本上写出成语意思并标注出易错点,这样才便于记忆。
2.深入分析。学生在做病句题时总选错,易失分,容易对病句题产生畏惧心理。职教高考语文常考病句类型分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及不合逻辑六大类。若学生做病句题时总是模棱两可,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解答病句题时将试题中的病句的“病因”分析出来,具体可采取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病句的类型[8]。例如,在分析结构混乱的类型句时,教师首先要总结结构混乱可分为句式杂糅、中途易辙、藕断丝连等几类,并让学生熟记常见的杂糅类型,如本着……为原则(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等。同时,教师要提供更多的病句让学生进行当场练习。最后总结在判断病句的时候,第一步应该先判断是六大类语病中的哪一类,第二步判断句子中的哪一个成分出了问题,第三步做出修改并得出正确答案。
3.培养语感,分析语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新闻联播、读官媒报纸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规范用词,学生也要学会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对此,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词语的语境,使其准确把握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以2015年真题为例:大满贯赛事关键要有顶尖高手的倾情参与,否则,(A.不管;B.即使)赛事其余环节做得再出彩,也难收同样功效。这里应该选择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在句中常与“也”呼应,表示说出结论。
(三)加强课外阅读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阅读兴趣泛泛,且纸质阅读逐渐被边缘化。对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考虑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除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还可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即要求一个学生演讲、两个学生进行点评、一个学生小结,所演讲的主题必须是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语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
2.加强解题技巧训练。要想提高学生职教高考语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必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训练。一是在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要从总体上把握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论证思路;要迅速浏览3道考题主干和12个选项内容;要读懂并明确每个自然段中心句并读细每段的重点词、句;做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区域,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二是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要注重知人论世的整体分析,强化对意象和意境的解析。这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注重教授学生对意象和意境的解析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意象和意境[9]。例如,在鉴赏《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包含的意象,如寒蝉、长亭、骤雨等。三是在解答古文阅读题时要注重渗透文言文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除了解析本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变换句式,还要注重重点字词的迁移应用,使学生具有迁移应用能力,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析未阅读过的文言文[10]。比如,在《陈情表》这一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言文句式代表不同的含义,从而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词语。四是在解答阅读题时要强调整体阅读。这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阅读篇幅较大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谋篇布局角度审读内容。对此,可按照以下思路,第一遍速读,即抓主题、概览文章内涵;第二遍带着问题阅读,即根据提问划定范围,针对性地分析并提炼有用的信息;第三遍浏览全文,即快速浏览,以检查疏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11]。
3.加强作文训练。在大量阅读后考生有一定的素材积累,此时可以将积累的素材融入写作。职教高考语文要求的作文是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基本思维模式如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一思维模式。例如,在课文“反对党八股”中,教师讲解文章第一部分重点时,要使学生了解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是为了“以毒攻毒”;在介绍第二部分关于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时,要针对性地解析其产生的危害,说明其相应的克服方法;在讲解第三部分时,教师要以总结全文为主线,引导学生知悉“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列*义新文风”的意义。随后设置仿写任务,要求学生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进行仿写,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概言之,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作文类型,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进行大量练习,以掌握每一类作文写作的思路、方法。
总之,基于职教高考的中职生语文学习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帮助学生成才,同时职教高考也将借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拓宽更多中职生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国*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4-02-2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4-0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0)[2024-02-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1/content_5686375.htm.
[4]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倪文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
[5]郑桂华.从我国语文课程的百年演进逻辑看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期待[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9):3-16.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3.
[7]屈璐,尹毅.我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的演进、问题及改革路径:以四川省为例[J].职教通讯,2021(3):41-47.
[8]张建强,黄倩春.中职学生对口升学成绩影响因素探究[J].职业教育,2022,21(9):29-34.
[9]郭娜燕.深度学习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21):174-176.
[10]韩俊富.如何提升中职生语文素养[J].试题与研究,2023(23):182-184.
[11]戴铭.中职语文素养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策略[J].职业教育,2023,22(21):78-8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