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量和树立量感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量感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其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从培养学生量感的视角出发,围绕小学数学量感培养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意义、策略及反思进行探讨,旨在落实新课标精神,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量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课程目标,而量感则是数学眼光的具体表现之一,即对客观事物的尺寸、重量等属性的感官认识。体验式教学则强调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与实践参与,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很有帮助。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量感,努力将其植入数学教学中并恰当运用体验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实际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属性与特征,切实培养学生的量感等数学素养。
一、体验式教学对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体验式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与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真实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现实体验的机会。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量感培养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认知体验;确保学生有效感知客观事物的规模形态、运动速度等方面的特征,逐步形成良好的量感素养。
2.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亲历性,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把体验式教学引入指向量感培养的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究书本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更精准把握客观事物的属性及特征,还能顺利启动自己的学习思维,自由地思考与探究,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过程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改变课堂学习状态,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有利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体验式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认知,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过程。在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使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以此逐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在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以更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其感知“量”的能力,落实新课标相关要求。
1.引入具体情境,建立量的表象
“量的认识”是对物体的量的度量单位与不同属性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提升量感素养的重要基础。“量”的相关知识概念相对抽象,较难直接用语言将其描述清楚。为让学生更好感受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某种属性,使学生能顺利建立“量”的表象,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强化学生的理性认知。
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拿出用“mL”作计量单位的生活物品,如眼药水、易拉罐可乐等。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食用油油桶、汽油油箱等日常生活中用“L”作单位的物品。同时,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更多用“mL”或“L”作单位的物品,并要求学生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计量单位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明确“‘mL’这一单位主要用在比较小的容器上,‘L’主要用于较大的容器”。这样一来,可以催生学生的量感意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mL”与“L”两个计量单位,建立与之相关的概念表象,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组织数学实验,丰富量的认知
量感即对量的感受,这是一种极其抽象的直观感知,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悟”出来的。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使学生对量的认识更丰富,为学生提升量感素养创造良好条件。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教师拿出1瓶矿泉水(1L),以及250mL、300mL、500mL量杯各1个,同时布置相应的实验任务:“1L=mL。”教师再随机叫三位学生上台开展实验,验证“升”与“毫升”的进率关系。实验过程中,一位学生只使用了300mL的量杯,发现1L水可以装满3个量杯并剩下一些水,得出“1L>900mL”这一结论;一位学生使用了500mL的量杯,得到了“1L=500mL+500mL=1000mL”的结论;一位学生使用250mL的量杯进行验证,得出“1L=250mL×4”这一结论。教师拿出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容器,组织学生利用这瓶矿泉水进行探索,求证“1L=dm3”。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两个常用容积单位的感知,正确认识“1L”与“1dm3”的大小关系,进而有效推动学生提升量感素养。
3.开展估测活动,深化量的感悟
“量的估测”是一种较深层次的量感体现,主要是指在不利用测量工具的前提下,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物体的量的大小。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量感素养,与其自身是否具备一定的估测能力有很大关系。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组织学生开展估测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推测,不断修正自己的感觉及判断,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事物的“量”的感悟。
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例。在了解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之后,教师拿出讲台上的粉笔盒,同时引导台下的学生进行估测:“这个粉笔盒有多大?使用哪个体积单位比较合适?”对于学生说出的各种答案,教师不能马上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要把它们整理记录到黑板上。教师随机叫三位学生上台进行验证,看一看这个粉笔盒与棱长为多少厘米的正方体一样大。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身边的物品继续进行估测,如铅笔盒、书包、讲台桌等。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同时要求学生及时对相关事物进行测量,以此验证估测的准确性。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积累估测经验,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cm3”“dm3”与“m3”三个体积单位的大小,进而助推学生量感素养的发展。
4.创设实践练习,强化量的感知
量感培养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迁移运用“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量的分析、量的判断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采用体验式教学开展量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生活对接训练,适时引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践练习,以此促进学生建立对于计量单位的深度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量感素养。
如在完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圆的周长”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计算学校塑胶环形操场的长度,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强化对于“面积”这一单位的感知。例如,在结束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王叔叔有一根长方体木料,长、宽、高分别是2.5米、1.6米、1.5米。他准备把这根木料锯成棱长9分米的正方体,用它们做小凳子。请问,王叔叔可以做成多少个凳子?剩余的木料有多少立方厘米?”促使学生牢牢掌握“m3”与“cm3”“dm3”的进率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量感素养。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反思
1.探寻科学、有效的体验式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但它也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创设情境、教学应变等能力。为顺利采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一方面,教师要灵活运用上网收集资料、查阅专业书籍等方式,不断深入认识与理解体验式教学,积极探寻与之相关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围绕“如何有效组织体验式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一来,教师才能更好开展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以使学生获得切实发展,有效提升数学量感素养。
2.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验式教学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教学能否顺利展开,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扎实。在备课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量”的相关知识概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为例。本课主要介绍了“cm3”“dm3”“m3”三个体积单位,教师应当注意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实际例子,设置针对性的估测活动,以此制订一份完善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在之后教学中,教师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感知事物属性与特征的机会,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力。
3.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更好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但前提是学生能持续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激励、导向等功能,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指向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班内每位学生的实际体验情况,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如在数学实验的开展过程中,某位学生认真但未能顺利完成相应任务,教师应使用“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等鼓励性语言进行点评,协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量感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秋君.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3(28):39-41.
[2]王银芝.唯有情境活水来—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例谈[J].山东教育,2023(Z4):94-95.
[3]严静娟.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2):101-103.
[4]叶凤.深度体验助力小学生数学量感形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9):92-9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