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民族地区高中学校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开展高中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语言文化、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教育国际化角度阐述高中英语阅读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教师认知、学生认知、教材内容层面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现状。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如提高文化素养,开阔教师视野;灵活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式;深挖校本教材,有效融合案例等。认为边疆地区由于民族、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徐恒栩2019),这就要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具有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功能,既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注重提升其文化素养。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深挖教材,对其进行拓展,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具有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介绍当代中国”(梅德明、王蔷202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从语言文化角度看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注重对语法知识及解题技巧的讲解,学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仅限于课本内容。然而,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而忽略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可能会产生文化失语现象。将高中英语阅读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
(二)从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角度看
中华民族各民族经过数千年的融合,形成了现在的民族共同体。从历史上看,我国始终强调并承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张锁军、赵宏宇2022)。英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了解不同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英语阅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偏差。学生通过阅读与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相关的英文篇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提高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从教育国际化角度看
随着“一带*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显著增强。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单向学习,而是培养能够促进双向平等的跨文化交流交际的人才。因此,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中英语阅读,可以探索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认知层面
首先,部分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薄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以便深刻、透彻地将中西方文化传授给学生。其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词汇、重点句型及语法的讲解上,从而忽视了对文章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即注重表层文化知识,对深层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邵素语2023)。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语言知识讲解,导致文化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缺乏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廖敏2023)。
(二)学生认知层面
英语教材大多介绍的是英语国家的语言知识及社会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比如,当教师问学生知道的节日有哪些时,学生谈到最多的是Christmas、Valentine、Halloween等,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提及较少。以所在学校为例,教师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卷调查。分析问卷结果发现,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度比较高,但是还不够全面。边疆地区的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本地区以外的中华文化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够。
(三)教材内容层面
以人教版为例,高中英语教材内容涉及传统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团结等方面内容较少,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宣传不多,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及对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和宣传不够,不利于教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融入课堂教学。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一)提高文化素养,开阔教师视野
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和关键,想要更好地在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育人先育己的思想。文化素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应该涵盖更广泛的学习领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涵养。英语教师可通过多种路径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大思政认识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修养,培植自身的核心价值观认识。第一,教师要通过学校教育、自学等方式学习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二,教师要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以开阔视野。第三,教师要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多读书、多学习,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灵活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灵活处理教材,完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多元且高效的教学主题,挖掘教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拓展英语第二课堂的补充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和素材,如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单元话题,有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的单元话题,有厚植尊重热爱生命的教育的单元话题,有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的单元话题,有明确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的单元话题等。这些话题在英语教师的合理选材并整理后,可以很好地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素材,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润物细无声”地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如运用任务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案例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运用互动换位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深挖校本教材,有效融合案例
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全方位把握阅读材料,深挖教材内容,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和拓展,发掘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相关的内容。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阅读文本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Step 1:Lead-in
Q:Do you know what a cultural relic is?Are all old things cultural relics?
通过这两个问题,先让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课件上展示Ming Dynasty vase、Mogao caves、The Great Wall、Yuanmingyuan、Thangka、Tibetan Opera和The Potala palace的图片。
A:A cultural relic is something that can represent cultures,which has survived for a long time to tell the history,and it is very rare and valuable.Cultural relics can be craftworks,buildings,books,paintings,music and so on.
教师对cultural relic的概念及文化遗产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使学生对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Q:Do you know any other culture relics in Tibet?
A:We got various answers through the discussion.For example: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Folk songs of Menba,the making of Tibetan incense.
通过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讨论,学生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文化自信。
Q:Do you know the amber?And do you know the Amber Room?
A:Show a picture and explain.
教师展示amber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amber和the Amber Room,并让他们思考the Amber Room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Step 2:Skimming
Q:What does the Amber Room look like?
A:The amber which was selected had a beautiful yellow-brown color like honey,the design of the room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it was also atreasure decorated with gold and jewels.
Q:What was it made for?
A:It was designed 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Step 3:Careful reading
Q: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A:It was first made 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Ⅰ.Later,CatherineⅡhad the Amber Room moved to a palace outside St.Petersburg where she spent her summers.
Step 4:Presentation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have a presentation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culture relics in class.
演讲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Step 5:Summarize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文章当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the Amber Room及其丢失的过程有了了解,从而引发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展开思考。
Step 6:Homework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as the Amber Room of Yuanmingyuan in Beijing?Give your reasons.
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文化遗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分析和高中英语阅读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融合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分析,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实践,用心设计优秀的阅读教学案例,不断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如提高文化素养,开阔教师视野;灵活处理教材,丰富教评方式;深挖校本教材,有效融合案例。这三个培养路径凸显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用文献
廖敏.2023.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创新性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13):73-75.
梅德明,王蔷.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6.
邵素语.2023.文化意识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13):102-105.
徐恒栩.2019.高中英语学科素养中的母语文化意识培养与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外语教育,(6):76-80.
张锁军,赵宏宇.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报,(5):144-14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