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旨在通过政治学科的校本评价的构建与实施,助力高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以明确校本评价建构思路、落实校本评价建构策略、优化校本评价功能,提升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效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校本评价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校本评价作为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是重中之重。它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实际教学情况,强调评价过程的参与性和动态性,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探索一种既能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又能适应校本特色的课程评价方式,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核心素养发展,明确校本评价建构思路
校本评价的建构首先要明确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具体要求,设计评价目标和评价任务。通过动态性和连续性的评价,定期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呈现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落实,并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应细致研读相关文件、深入研究理论以及总结先期实践经验,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尊重共性且兼顾个性的基本评价原则,明确实践流程,形成校本评价建构思路。
具体来看,高中政治校本评价应按照以下思路推进。首先,对常规评价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个维度明确了评价的关键要素,进而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进行了整体规划。其次,组织本校教师,邀请市、区教研室的学科专家,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专业诊断,探索建构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的校本评价实施路径。在此过程中,明确评价建构的如下重点: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体现了学生的进阶发展,而进阶评价需要从横向进行联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发展以及情感价值发展等;评价需纵向贯通,追踪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学业品质,突出对学生自我增值动态发展的评价;评价的工具应具有科学性,生成的评价表达应满足多样化,评价的后续调控应掌握及时性。通过把握这些重点内容,学校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核心素养要求融入学生政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更加直观、全面地反映他们在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方面的成效。最后,为确保改革成效,学校应通过样本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进。选择一个班级围绕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实施校本评价策略,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采集信息,关注样本的学习效度,动态调整评价各要素,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调试,不断优化评价体系;注重向课程、管理、评价、信息技术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质量提升的策略,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要素整合到系统优化的过渡,通过试点辐射引领,推动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的校本评价体系的有效建构。
二、坚持循序渐进,落实校本评价建构策略
为有效推进校本评价的实施,学校需在明确各方主体权责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开放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内外互补的校本评价机制。这将有助于促进教师、学生、家长及专家学者等多元利益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对话,形成校本评价的“共同体”,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还应根据预期计划,循序渐进,落实校本评价建构策略。
首先,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一直以来,高中政治的评价主要采用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存在限制。对此,学校首先从评价方式入手,在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等,旨在弥补纸笔测评在考查数学表达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组织教师研讨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多角度呈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既是对核心素养要求的回应,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情况的观照。基于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通过赋分的方式进行区分,以便于量化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通过这样的校本评价,实现了对学生发展情况的量化评价,同时也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进而促使教师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教学实践,保证了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果。
其次,形成“以评促学”的评价方案。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的校本评价,旨在通过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在政治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这一评价方案应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基于此,这一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需要经历如下步骤。其一,根据教材中知识点在整体学科体系中的比重,通过细化知识点的分项目统计,确定学生的分层评价。此举旨在更为精准地诊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能够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其二,探索评价体系的创新,将日常行为习惯纳入评价范畴,不仅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习惯等纳入学科评价,还应将校本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评价,并针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不同评价标准展开评价,以此形成多维度、科学的诊断和激励机制。其三,实施基于个体发展的进阶式评价,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更大程度的自我提升,利用增量评价工具分析每一个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维度实现的提升,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
最后,形成反馈评价机制。在初步试点阶段,学校深入实施校本评价工作,通过收集各方面的反馈结果,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前评价体系的优势和不足,更为后续的完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实践基础。例如,某高中基于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构建了进阶评价体系,旨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为检验校本评价的实施情况,学校以高二某班作为试点,展开实证研究。其中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三课“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为议题,以李子柒为例创设情境展示中华文化走出去,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深层原因并探究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以世界其他文化“渗进来”为线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如何抵御文化入侵与文化霸权、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而强化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在课程教学中,教研组围绕议题式教学如何展开及议题如何设置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并基于观察点设计更加细致的评价量表,通过打分形成评价反馈,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情况。通过评价反馈结果,学校组织教研组研究校本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优化调整,进一步凸显评价的功能性。
三、加强总结反思,优化校本评价功能
校本评价不仅是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是为了指导课程教学实践。因此,在开展校本评价时,应重视对评价的总结和反思,运用评价结果,突出其在促进教学改进方面的作用。目前多数学校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校本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诊断方面,忽视了其他功能的开发。对此,学校应主导校本评价的实施,重视评价的核心功能,促使教师围绕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深入研究评价什么、怎么评价等问题,以最大化地发挥评价功能,不断优化校本评价的作用。
首先,突出校本评价的诊断功能,综合检验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评价本质上是对教学结果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通过评价,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校、教师客观地判断教学的成效和缺陷,还能揭示出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基于此,在反思总结校本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应立足这一核心功能,对政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等信息,并揭示出教学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政治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其次,突出校本评价的激励功能,使教和学都能得到提升。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对教师而言,评价可以反映教学水平,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评价则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情况,激励他们查漏补缺,提升自我。当然,校本评价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与校本课程密切相关。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进一步发现自身的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和进取心。从目前学校校本评价构建情况来看,激励功能的体现并不明显,无论是教师和学生在评价反馈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自我发展动力。对此,学校可以将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学管理的激励措施相结合,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方法突出评价的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校本评价的特色,也能够强化其激励功能。
最后,突出校本评价的调控功能。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教师而言,评价结果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评价结果则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学校可以利用技术手段的赋能,精准呈现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情况,给出精准的调控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也能够让校本评价更加智慧、精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程改革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核心素养的习得和养成来建构校本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水平,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形成反馈与调整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与评价的良性互动。根据教育教学研究可知,校本评价对于推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上述内容主要针对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主体的参与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角度对校本评价的建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参考建议。当然,关于校本评价的建构还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背景下,评价创新已成为促进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习得与养成的关键手段,而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建构更为精准、全面的评价体系也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思路。
在未来,教育工作者还应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成长数据,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素养水平,或者借助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应用等工具来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在线测验、模拟实践等,以呈现、检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以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对校本评价的赋能。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智慧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小妹.基于政治认同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4):19-20.
[2]黄海芳.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9):3-4.
[3]朱婷婷.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探究—以高中政治生活课程为例[J].学园,2018,11(16):124-125.
[4]朱厚玉.基于新形势的高中生政治认同培养路径[J].科普童话,2019(43):176.
[5]傅欣.校本课程评价工具开发:问题、理念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20):40-4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