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15:1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认为在学科融合学习的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与科学教育关联或互通的科学知识、方法、技能、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基于CLIL理念,围绕制订多维度渗透目标、确定多样化渗透内容、设计多种类渗透活动、开展多元化渗透评价等阐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科学教育
 
  引言
 
  2021年6月,国*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把弘扬科学精神融入育人全链条(国*院2021)。2022年9月,中*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将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兴趣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中*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202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核心,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等素养,变革教育中存在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现象,强调“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导向(林崇德2016)。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其核心素养,使其具有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英语教学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人文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其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部2020)。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帮助他们通过语言学习达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
 
  阅读教学以语篇为依托,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英语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重要意义,是他们在知识面拓展、跨文化意识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良好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等的有效手段,也是其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语言和科学人文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精神的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是什么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科学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学科融合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实施核心素养教育、响应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将语言与学科学习相融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内容和语言整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简称CLIL)倡导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改革,通过将语言教学与科学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语言”转变为“用语言学习”。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或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认知活动,包括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及最终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的开展为学生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对其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培养目标层面来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注重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强调在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提升其学习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2020)。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充实、丰富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相关内容,为其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部2020)。科学进步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保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育人层面来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入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有机会接触和理解科学文本,掌握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科学素养,形成解决科学问题和应对科学挑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科技社会的发展。其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参与,如问题的提出、分析、推理和论证。这样的思维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最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包括对科学道德的尊重、对科学事实的追求、对科学方法的推崇,有助于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科学领域深入研究的兴趣,为其未来在科学研究、创新发展和社会问题解决方面作出应有贡献奠定基础。
 
  从科学素养培养层面来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在真实而有意义的科学情境中用英语阐释科学概念,表达科学观点,解决科学问题,完成科学探究,提升科学素养(王建平、李振东2022)。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通过基于英语语言和科学教育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创新的优秀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学科融合和跨学科教学的理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英语自觉、主动地阐释科学概念,表达科学观点,解决科学问题,完成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关亚欣、王晓东2022)。通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领域,科学教育的渗透成为焦点之一,其核心在于实现融合。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以英语学科为主导,将与之相关或互通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林平珠2023)。
 
  (一)聚焦多方面素养,实现多维度渗透目标
 
  多维度目标设计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以实现多方面素养培养的基础。在制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避免简单罗列或叠加两门学科的目标,而应依托科学教育内容和活动制订英语语言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注重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多方面素养的综合培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
 
  在高中英语课程内容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作为三大主题语境,在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被视为主要依托,对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起关键引领作用(教育部2020)。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应基于主题语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多类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科学思维并发展科学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引入科学相关的阅读素材,如科学文献、科学新闻、科学实验报告等,能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科学知识和科研成果。学生通过阅读科学文本,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推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阐释等,从而在阅读中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进行创新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实验故事和科学探索案例等,能激发对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的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1)阅读有关约翰·斯诺(John Snow)研究霍乱病源的记叙文,把握文本时间线索,理解、分析、梳理文本特征和信息,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常见方法;(2)看懂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图注的内涵,分析霍乱地图和数据,深化对文章主题和内涵的理解;(3)通过观看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科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科学探索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的视频,深化理解“科学无国界”及科学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4)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复述并阐释约翰·斯诺攻克霍乱的过程和原因,分析他的性格特点,领悟科学精神的真谛。
 
  上述目标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聚焦学生多方面素养培养,凸显探究与合作,体现多维度渗透方向。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增长其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发展其科学技能。这样的综合培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科学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多层次需求,确定多样化渗透内容
 
  教学目标要能够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确保共同进步,又能满足个性发展(教育部2020)。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可以通过明确多层次的需求和确定多样化的渗透内容实现。
 
  首先,明确多层次的需求指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不同需求和期望,确保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这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跨学科知识的积累、科学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可以制订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渗透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确定多样化的渗透内容指选择多样的科学教育素材和活动,以满足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论文、科学新闻、科学案例等文本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知识、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科学伦理、探究科学方法、探索科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社会影响,以及科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通过多样化的渗透内容,学生可以在高中英语阅读中拓展科学知识,涵养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要想实现明确多层次需求和确定多样化渗透内容的目标,教师就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创设具有科学教育元素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科学展览、科学讲座等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更具体、实际的科学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组织项目学习或研究小课题,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其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仍以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的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该课时围绕单元主话题“科学和科学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约翰·斯诺创造性地探究霍乱病源、切断感染源并最终阻止霍乱流行的过程与方法,帮助他们思考和梳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常见方法,理解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的品质。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创设丰富情境,确定科学教育渗透内容,帮助学生在综合运用英语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思维探究科学原理,理解科学精神,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总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需要明确多层次的需求,并确定多样化的渗透内容。教师通过明确学生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多样化的科学教育素材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积累科学知识和发展科学思维。同时,多样化的渗透内容需要注重教学的适应性和连贯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科学主题或领域进行渗透,以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联性。
 
  (三)厘清多阶段关系,设计多种类渗透活动
 
  5E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5E指Engagement、Exploration、Explanation、Elaboration和Evaluation,即参与、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教学环节(见下图)。这是一种可以用于设计科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兴趣培养、概念学习、技能发展、思维培养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基于5E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需要厘清5E涉及的多环节、多阶段关系,并设计多种类型的渗透活动。
 
  仍以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的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进行说明:
 
  在参与阶段,教师引入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展示多媒体素材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引发他们对英语阅读和科学教育的兴趣。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开篇页两个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图片引出科学研究的话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根据开篇页的名言引出主题意义:科学精神的内涵—创新与质疑精神的重要性,为后续体现科学精神的阅读及人物分析作铺垫;通过让学生观看霍乱故事的视频引出霍乱的话题,为创设真实情境铺垫背景信息。
 
  在探究阶段,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师提供与科学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科学实验报告、科学新闻或科学文献,并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材料,获取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并运用英语阅读技巧提取关键信息。例如,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梳理约翰·斯诺的研究过程和基本步骤,形成知识结构图,为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作充分准备。
 
  在解释阶段,学生理解和解释所学的科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使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教师设计逻辑紧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加深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英语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基于阅读后获取的信息画思维导图,然后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复述阐释约翰·斯诺击败霍乱的流程,并探讨科学精神。
 
  在迁移阶段,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教师设计项目学习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和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和语言描述约翰·斯诺探究霍乱源的过程,内化语言,同时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基于文本,深入探究约翰·斯诺成功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约翰·斯诺的性格特征和科学精神。
 
  在评价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评估任务,如写作、口头报告、小组展示等,以评估学生在英语阅读和科学教育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支持。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约翰·斯诺探究霍乱源的过程,并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约翰·斯诺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并分析、评价其性格特征。当某一学生分享观点后,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反驳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四)探索多路径反馈,开展多元化渗透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样评价活动,监控他们的学习全过程,检测教学效果,并最终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教育部2020)。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有意识地监控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全过程的表现。在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说明活动内容和形式,给出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定,指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目标,并能根据标准及时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教育部2020)。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探索多路径反馈,并开展多元化渗透评价,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反馈方式,并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时,教师应提供多种反馈途径,包括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小组讨论、同伴互评等。通过不同的反馈方式,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科学理解、思维品质等给予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全面提高。仍以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s的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并复述相关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评价“脚手架”(见表1),方便他们开展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同时便于教师评价,并最终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
 
\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成效自我评价表(见表2)进行多路径反馈和开展多元化渗透评价,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展,发现优势和不足,并激发学习动力。同时,个性化反馈和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这种双向的反馈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结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能让学生基于丰富语料和真实情境,拥有更多机会用英语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语言输出,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探究方式,在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听、说、读、看、写等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科学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渗透科学教育是更新学习内容、重构学习理念、重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用文献
 
  关亚欣,王晓东.2022.“英语+科学”赋能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课程构建[J].英语学习,(2):38-42.
 
  国*院.202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DB/OL].2021-06-03.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5,12,57,77.
 
  林崇德.201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J].人民教育,(19):12-16.
 
  林平珠.2023.小学“英语+科学”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6.
 
  王建平,李振东.2022.小学英语与科学融合学习的内涵及课堂构建[J].英语学习,(2):33-37.
 
  中*中央办公厅国*院办公厅.2022.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DB/OL].2022-09-0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6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