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实现终身学习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21 10:23: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学习主动性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那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学,而不是别人强加给学生的任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性进入学习,只有具备主动性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学习各科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习的主动性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教学,主动性,培养
 
  2002年实施的中国化学大学新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即对课程教育目标的全面体现,是指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后逐步形成的符合个人终身成长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科学人生观、必备品德与基础技能。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投入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养成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倡导学生领会学习方法,逐步实现终身学习。
 
  一、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一)正确处理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个只会爬的婴儿发现前面有他渴望得到的事物,那他会努力往前爬,直到满足自己欲望为止;如果是他发现够不着的高处也有他渴望得到的事物,那他或许只是看几眼,是不会努力获得的。因为,这是可望而不可求的,难度大,再努力也无法获得。其次,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有趣的、既能逐步掌握的,也能了解基本科学知识的课程,小朋友们学习起来很轻松愉快,定会大大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
 
  (二)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有一定权威性,而由教学方法丰富多变、教学水准更高的老师上课,将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一开始从内心能佩服,赞扬这位老师,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只有学生喜欢上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上这门学科。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时,作为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当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获取知识时或能很好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那么,学生这种成就感就比较强烈,学习兴趣将能得到很好提高和维持,反之就失去信心。化学的教学一开始设计的问题应简单,尽可能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就感,对化学产生兴趣。
 
  (四)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充分认识他们、了解学生共同的兴趣,并注意照顾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做学生的好老师,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是现有兴趣的衍生物。如此,弄懂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后,就有了丰富和发展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也可以将学生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五)适当给予批评和表扬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都可能遇到失败,当孩子犯错了,不能一味批评,应该正确引导,如果孩子都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了。其实,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没有非得要犯错,由于好奇或者某些错误的行为让孩子错了,孩子的问题需要老师指导。当然,批评和表扬都要合理使用,不是说不能批评孩子。没有受过批评的孩子将放任自己,继续犯错;没有受过表扬的孩子将失去信心,不知进取。因此,合理运用批评和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二、留给学生学习的空间,逐步实现自我教育
 
  (一)重视自学习惯的培养
 
  自学是学生主动去学习的过程,是学习的必备能力,是获取知识的高效手段。化学中,一开始把学生的自学习惯养成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材和配套的家庭作业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指明了思路和方法,教材中学完本课题应该知道什么,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的说明。家庭作业中每个课题的课前预习部分,只要学生课前认真阅读、预习、自学,绝大部分都是能解决的。因此,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坚持检查、监督、提问,督促学生课前自觉去完成预习部分内容。这样课堂上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对知识不会陌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步形成了自学的习惯。
 
  (二)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敏锐的洞察力是理解问题的基石,要关注周围的事物,利用周围的事物启发和引导孩子发现、肯定、赏识他们优点,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表现自我,每位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信和成就感,我们需要好好地引导、启发。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教育的主要方式,这对后进生及自卑感较重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们一方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担负着引领学生们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命。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学生一起度过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项双边教学活动。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们能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教师之间、同学间也能经常开展研讨和探究,共同提出评价,争取成果;学生们能自发学习,无论老师是否到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之间、同学间也能配合学生行动,互助合作,课堂秩序井然、生动活泼;教师态度友好,心情舒畅,对学生学习有兴趣,对成绩有自信,敢于创新,具有创新气氛。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老师,同学们的关照。
 
  (四)学会自我控制
 
  自主管理也包括了自我要求、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但这些意识的建立并非一天二天就可以实现的,是个长期的工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并不断坚持下去,那便是一个人慎独的能力。我给学生的第一堂课就是围绕两个字“慎独”。每一个人都不能简单地控制别人的自由意志,也只能促其完全自控。教育的关键在于既要关注他们,也要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做到自控和他控的结合,从而实现孩子个体从他控向自控的转化。同时通过不断的培养行为,帮助他们逐渐实现自主能力。使其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觉,愉快的完成各项任务。
 
  三、转变教学观念,先学后教
 
  (一)“先品尝”——课前提供给学生一定知识提纲,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正是要求学生先去尝试做,至于能做多少不要紧,重在坚持。课前预习也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将知识进行加工处理,最终转化成自己的知识。通过预习,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毕竟学生通过自学了一遍,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自主评价自己理解了哪些知识,不理解哪些知识。这样,我们对要学习的内容就达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课堂上,学生就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差异选择自己需要重点听取的知识。
 
  (二)“说味道”——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说说自己预习所得
 
  将课程交给他们而不是老师就撒手不管,让他们各自动手,只是有目的、有时间给他们要讲什么,根据什么来讲,根据各个班级情况,重点讲一下自己经过预习后这节课程掌握了什么内容,不掌握什么内容,切实做到“有病治病,决不能无病呻吟”最后对症下药。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适合的味道,“吃得好,吃得饱”。针对教育化学新课标的性质与目标,我们需要从化学教学实际中对新课标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探讨,以转变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该说的听,不该讲的弃,该给孩子讲的,尽量让孩子们自己讲。如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课题1燃烧和灭火》,本段内容重点是在小学生活中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由于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化学基础知识也更易于运用。于是提前布置本节内容的要求:1、说说你最熟悉的燃烧。2、通过常识性讲解对能源充分燃烧的要求,培育人们节约能源和环保等的意识。3、介绍生活中你比较熟悉的灭火方法。内容布置后,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准备资料。

\
 
  (三)“敢思敢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认识问题,实际上就是通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立问题和揭发学生问题,或者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大家商议后一起解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开,还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习中和反应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们在凉拌皮蛋时为什么要加食醋?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接着演示试验方法:在烧碗中添加了部分氢氧化钠,然后滴入部分稀盐酸溶液发现并无明显现象。设问:氢氧化钠与盐酸进行过化学反应吗?学生疑惑既然没有发现任何现象应该不反应,但预习过的学生知道是能反应的。于是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如何用实验验证该反应的确发生了。学生思考后教师再进行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再逐渐滴加稀盐酸发现红色褪去。设问:红色为什么会退去呢?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可能原来的氢氧化钠与加入的盐酸发生了反应,溶液不显碱性,所以酚酞不变红。如何证明你的设想呢?接着教师又往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在溶液中又转色了,他便表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从中知道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确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四)“静待花开”——在化学课堂中,按照化学课堂规律,严格把握尺度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教育孩子首先要让孩子建立学习的兴趣,只有孩子有兴趣了,才会对学习产生强大动力,才会自觉主动去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能学得懂,那就会越来越有兴趣。物理化学课程的启蒙教育同样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够让小朋友们对物理化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化学课程上应实施化学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班级适当减少学生对化学的重难点,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发展能力;并建立学习化学的教学策略,以培育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连基本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都存在问题。在进行相关科学探究方面的教学时确实比较困难。根据这样的需要我经常指导他们有目标,有目的地记住一些常用元素符号和词根的写法,并指导他们将常用成分和根的化合物编成顺口溜,经常记住,在各组共同监督,经常开展抢答活动。在学生对元素符号及根的化合价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最后再训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大障碍,不但要给学生分析清楚化学反应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经常练习书写,定期检查。一步一个脚印,不慌不忙,扎实打好学生基础,这样的处理和设计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弱一些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变得主动、好问;强一些的学生既发挥了他们的长处,又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愿望。
 
  四、结语
 
  教无定法,教亦有其法。由于教的方法众多,使得任何一种教法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既有优点又有弊端,处于相互矛盾状态。没有哪种方法好,哪种办法坏。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该批判性地探讨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两项任务。最终真正将一个个无知的孩子转化为“学会”和“会学”运用知识的实用型人才,进而掌握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改造社会的能力,从而一步步地实现了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193.html
本文标签: 教学 ,主动性 ,培养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