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 GIS 技术的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6:37: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呈现了天津市公办幼儿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特点,并探讨了公办幼儿园的服务压力情况和优质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发现,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分布总体较为均衡,但存在部分区域聚集效应和城乡差异。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公办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天津市,资源配置,GIS技术
 
  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作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布局对于推进城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GIS技术对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进行分析,为天津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指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是指所有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包括由教育部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集体(街道、村集体)等,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及财政经费创办的幼儿园[1]。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布局体现了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因此,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数量是否充足、服务压力情况如何、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情况如何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特征和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一种凭借计算机技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收集、保存、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分析系统,可以用来观测一定地理区域内某种资源的分布情况[2]。本研究通过GIS技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法,呈现了天津市16个区公办幼儿园分布情况及服务压力情况。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查阅2021年《天津市统计年鉴》,获取2020年天津市各行政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二是通过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获取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的名称、地址、数量等基本情况;三是通过查阅《天津市教育统计年鉴》获得各区公办幼儿园班级数、在园幼儿数、园所等级等信息。此外,本研究还对天津市8个区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者、10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围绕公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访谈。
 
  三、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分析
 
  (一)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整体分布情况
 
  为考察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的整体情况,笔者通过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获取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的具体地理位置,然后利用地址转经纬度工具,将各公办幼儿园地理位置的文字描述转换为地理坐标。而后,笔者通过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门户网站获取天津市行政区划地图,利用ArcGIS中的地理配准工具进行坐标配准,将二者叠加后,获得2020年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的分布情况图(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分布总体比较均衡。这和天津市2019年以来通过扩大城区幼儿园增量、推进村办幼儿园建设、规范小区配套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大力发展公办园的举措有很大关系。
 
\
 
  公办幼儿园在天津市市内6区(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的整体聚集效应明显。截至2022年6月,这6个区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的22%,而这6个区的面积仅占天津市总面积的2%。其余10个区的公办幼儿园多集中在区中心,并且以区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向外发散,村办幼儿园分布较广。
 
  在着力扩大城区幼儿园增量的同时,天津市在农村地区新建、重建、改扩建了一大批村办园,尤其重视每个乡镇至少要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近年来,天津市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将全市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对部分未核拨过编制的,按照每所中心幼儿园不超过2名事业编制的标准给予补充;对教师配备不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等方式聘用有资质的教师,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及时补充教师队伍。而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村办园、民办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带动区域内幼儿园共同发展。
 
  (二)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密度等级分布情况
 
  本研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核密度分析法,考察天津市各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密度情况。核密度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是将目标区域划分成指定大小的离散网络,以点数据所在的网格为中心,进行圆形区域的搜索,属于搜索区域内的网格会获得不同的权重,这个权重就是密度值。越靠近中心的网格获得的权重越大,越偏离中心的网格获得的权重越小[3]。
 
  本研究选择天津市16个区的幼儿园数进行加权,由于目前很多区的优质公办幼儿园都有不同数目的分园,呈现“一园多址”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中的幼儿园数以实际的幼儿园园址数为准,即一址一数。笔者采用ArcGIS软件中的Kernel Denisty工具,把每个区的区域边界作为数据处理的最大范围,将每个区的搜索半径定为1 000 m,输出栅格统一设定为50 m。这样设定是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精确性和各区之间数据的可比性。而后,笔者按照自然断点分级法将16个区公办幼儿园核密度值划分为六个等级。六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2.79~6.16之间;五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1.70~2.78之间;四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1.05~1.69之间;三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0.57~1.04之间;二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0.18~0.56之间;一级密度区表示每平方千米的公办园数在0.00~0.17之间(如图2)。等级区间值越高,表明该区域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越丰富。
 
\
 
  从图2显示的总体密度分布情况来看,达到六级密度分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和平区、红桥区、河北区、河西区、静海区,说明这几个区的公办幼儿园在一定区域内非常集中,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经调查研究,天津市16个区均有达到五级密度的区域,说明各区都有公办幼儿园相对集中的区域。
 
  (三)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服务压力情况分析
 
  本研究用幼儿园区域服务压力值来分析天津市各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与人口密度间的对应关系。参考已有相关研究可知,用一个区域的常住人口数除以该区域公办幼儿园的在园幼儿数即是该区域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实际服务压力[4]。该数值越大,表明该区域学前教育区域服务压力越大,反之,表明该区域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越充足,能较好地满足该区域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需求。分析结果如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天津市不同区域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服务压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区公办幼儿园服务压力数值可以分为五级。压力等级最高的是西青区,处于第五等级,服务压力值为148~222。河东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处于第四等级,服务压力值为99~147。说明这几个区公办幼儿园面临较大的服务压力,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相对短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根据人口密度进行相对均衡的布局方面还存在欠缺。处于第一等级的蓟州区、宝坻区、静海区,服务压力值为50~59,说明其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服务压力相对较小,这和涉农区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有关。
 
 \
 
  (四)天津市各区公办幼儿园质量情况分析
 
  “上好园”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天津市各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质量的均衡情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区域人均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来衡量该区域内每个居民可获得的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的情况。
 
  幼儿园等级评定是区域政府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园水平的综合评判,等级越高说明该园的整体办园质量越高。《天津市公办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试行)》中公办幼儿园分为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三级幼儿园和四级幼儿园五个等级。我们将公办幼儿园按照等级进行加权赋分,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三级幼儿园、四级幼儿园分别赋5分、4分、3分、2分、1分,区域人均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区域园所质量权重×在园幼儿数)/区域常住人口数。分析结果如图4。
 
  由图4可以发现,人均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最高的是蓟州区和静海区,为5.31~7.14;处于四级的是宝坻区、武清区、滨海新区,表明这几个区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质量相对均衡;而西青区、红桥区、和平区、津南区、东丽区人均可获得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为0.38~0.60,说明这几个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质量相对不均衡,数量也相对不足,尤其是西青区需要及时补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
 
  此外,本研究用区域人均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来考察各区人均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质量的均衡性[5]。具体算法是对各区公办幼儿园中的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进行加权赋分,示范幼儿园赋5分,一级幼儿园赋4分,区域人均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质量指数=(区域示范和一级园所质量权重×在园幼儿数)/区域常住人口数。分析结果如图5。
 
  由图5可以看出,武清区、静海区、蓟州区虽然公办幼儿园数量质量指数较高,但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质量指数却较低。这是因为这几个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数量比较充足,但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较低。蓟州区、武清区和静海区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分别占该区幼儿园总数的13%、15%和17%,这3个区的三级园和四级园较多,这与区域内村办幼儿园数量较多有关。许多村办幼儿园规模小,硬件设施和环境创设水平不高,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市内6区比较集中。其中,和平区示范园和一级园占比100%,西青区示范园和一级园占比26%,说明西青区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优质资源占比较小。
 
\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GIS技术可视化呈现了天津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可知,天津市各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整体比较均衡,在市内6区及其他各区的城区呈现密集分布状,涉农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向各村分散分布。西青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服务压力等级最高,而蓟州区、静海区、武清区虽然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服务压力较小,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较小。
 
  基于此,天津市应继续加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根据居住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人口聚集区、城乡接合部等及时配置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公办幼儿园资源较少、入园需求突出的区域,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资源置换等方式,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解决在“量”上不足的问题。同时,天津市应进一步调整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持续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街道、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主体举办起点高、基础好、有发展的公办园,并鼓励和支持示范幼儿园采取联合办园、品牌连锁、委托管理等方式,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保障“质”的均衡[6]。此外,天津市应加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村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让城区公办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帮扶,相互派驻教师。同时,天津市还应增加对街道、村集体办园的专项投入,提升农村幼儿园装备水平和图书配备水平,整体提升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参考文献
 
  [1]庞丽娟,王红蕾,冀东莹,等.当前学前教育资源扩大的重大政策突破:我国省级公办性质园政策探索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Z2):9-13.
 
  [2]徐文闻,傅维利.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小学布局优化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小学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3):404-413.
 
  [3]李宏堡,王海英.广州市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和均衡程度的可视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9):33-37.
 
  [4]蔡迎旗,崔财艳,资明贵,等.我国城市幼儿园空间布局适配性的现状、成因与优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24(1):24-37.
 
  [5]李菁,黄大全.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现状与优化: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4(5):3-10.
 
  [6]洪秀敏,朱文婷,钟秉林.不同办园体制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差异比较:兼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质量效益[J].中国教育学刊,2019(8):39-4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