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1:48: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改革背景下,议题式教学是可以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实现课程内容与活动内容有机统一的全新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地。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落实无疑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抓手。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科学设计议题,充分发挥议题在课堂活动中的统领作用,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实现转型升级。基于此,文章结合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价值,并探究了具体的实践方法,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开展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与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1]。由此可知,开展议题式教学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因此,教师应当准确把握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寻找适宜的教学策略高效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并以此优化课堂的流程设计,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传授新知,通过布置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深入,学生也无法发挥学习主动性。而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某一教学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有益的课堂建议。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教学设计的参与者。这种师生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
 
  (二)有利于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议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议题时,可以将议题生活化,使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对议题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议题的讨论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在议题的统领下,学生可以围绕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还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与他人交换观点,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样的议题探究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较全面地了解知识,还能显示出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彰显其学习主体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对议题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效衔接,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学习目光从书本转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理解书本知识。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课中“多变的价格”的第二目“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初步确定议题的大致方向。随后,教师可以抓住社会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设计本课的议题,如“商店里的商品价格上涨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中心议题,为学生设计多个小问题,让学生在对各个问题的探究中加深对中心议题的认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喜不喜欢去商场购物?你们一般都如何挑选商品?”这时,学生回想自己的日常购物经历,自然地想到“按需购买”“喜欢就买”“打折就买”等多种购物时的心理。然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学生:“如果一种商品涨价了,如钢笔从100元涨到了120元,你还会购买它吗?”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提到的三种购物时的想法展开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集体讨论,商议“涨价的钢笔要不要买”这一问题。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多数小组决定不买,理由是钢笔涨价,性价比降低,这时购买不划算,可以选择购买圆珠笔、中性笔来代替。于是,学生结合这一思考,可以理解“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购买,而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原理。
 
  在产生这样的认识后,学生结合书本中的相关概念能够了解圆珠笔、中性笔是钢笔的替代品,从而增强对课本中“替代品”一词的认识,并且可以初步理解商品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在这之后,教师让学生再次开展问题探究:“为什么某些特殊时期大米的价格上涨,而人们的购买量几乎没有减少呢?这是不是违背了刚才所讲的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规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可以知道,人们的生存需要依靠粮食,大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就算米价上涨,人们还是不会大幅减少对它的需求。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生活必需品”的概念,告诉学生像大米这种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而像刚才讨论的钢笔则不属于生活必需品。于是,学生可以掌握“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以及“对于生活必需品而言,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影响较小”等知识点。随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结合中心议题,在小组中评述商品价格变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适当地对本课议题进行延伸,让学生说一说普通消费者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消费。
 
  教师以中心议题为引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展开议题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商品价格变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还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二)注重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参与
 
  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设计依据[3]。教师应当注重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实践探究,彰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在实践探究中运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深厚的实践情怀。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三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课的议题设计为“如何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并围绕这一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针对此议题展开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纷纷提出遵守社会的公共规则可以维护祖国的发展秩序,参与环保活动可以守卫祖国美好的蓝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传递人情的温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等想法。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学生走进展厅,感受纪念馆中庄严肃穆的气氛,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悟革命英雄身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次结合本课的中心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抒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可以选择为英雄烈士献上一枝高洁的菊花寄托深沉的哀思,还可以选择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为英雄烈士作一首诗,歌颂英雄身上的宝贵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为英雄烈士唱一首歌,如《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等,让学生在合唱中凝聚精神力量,彰显爱国情怀。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参观感想,加深学生对英雄精神与爱国主义的理解。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参观感想制作宣传英雄精神的海报,宣扬英雄的光荣事迹与爱国主义精神,为弘扬英雄精神与赓续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通过寻找巧妙的议题突破口,使学生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同时,教师将实践活动与课堂讲学有机融合,不仅能使学生在书本中学习到关于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强化其爱国主义情感,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合理设定议题,增强学生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能否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4]。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有价值的议题,用议题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第一目“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设计趣味化的议题“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程度吗?”,并围绕中心议题鼓励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思想认知,对这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发现哲学思辨的趣味。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正是由于有小偷的存在,人们才更有动力去不断发明有更多功能的防盗锁;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有没有小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锁的功能都会越来越完善。学生围绕这一中心议题一时之间争论不休,而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为学生组织一场围绕中心议题的辩论赛。学生在辩论中可以结合在课上学习的哲学知识探讨锁与小偷存在的意义,还可以从道德、历史、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层面将本课议题进行适当延伸,从而锻炼开放性思维。在这样的辩论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昂,课堂教学内容也会更丰富。
 
  在经过课堂辩论后,学生结合本课的哲学知识与讨论成果,可以从议题“假如没有小偷,锁的设计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程度吗?”中认识到“锁”与“小偷”是一对矛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也是相互依存的。正因为小偷要盗锁,才促使锁这种事物不断发展,又因为锁的技术不断升级,才促使小偷不断使出新的方法。由此,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这一重要知识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议题的指导性和议题传输知识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趣味议题的辩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激发,其课堂活动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在辩论活动中充分发散思维,延伸了议题的广度,增加了探究的深度,有利于提高议题式课堂的教学实效。

\
 
  (四)开展议题反思,完善课堂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法时,要结合多方面的内容开展课后反思,拓展教学反思的渠道,及时完善课堂的探究成果与评价过程,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评三者高度一致,同时助力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5]。
 
  教师可以从自我反思、学情反思以及同行反思三个方面拓宽反思的路径。例如,在自我反思中,教师可以从议题设计、情境创设、资源整合、资料采集、活动举办、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展开反思,并进行自我总结与自我分析,查找自己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漏洞、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以及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等,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更符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议题式教学课堂。
 
  议题式教学是在特定议题的指引下,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以活动为支撑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依据议题式教学的这一内涵反思以下问题:“思想政治课程是否以大概念为核心呈现结构化?课堂活动是否充分情境化?议题是否真正发挥出引领作用?问题是否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正向作用?活动的设计是否紧扣课堂议题?”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明确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向,使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法统筹课堂活动,可以使师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践探究、设计合理议题、开展议题反思等方式促进议题式教学法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度结合,能够助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孔和.自主发展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3):90-92.
 
  [2]夏秀诺.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3(30):9-11.
 
  [3]倪淑珍.基于深度学习视域的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方法探讨[J].新智慧,2023(29):48-49.
 
  [4]徐晓艳.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3(9):86-89.
 
  [5]武昌勇.例谈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3(32):64-6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