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应用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研读英语教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继而以课前、课中、课后阶段为切入点,采用多样方式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的应有价值。基于此,文章在讨论传统文化概念与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应用策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课程育人导向,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初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初中英语,传统文化,应用策略
一、传统文化概述
(一)概念界定
1.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发挥智慧,通过各种方式凝练并不断传承的极具民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风物、社会习俗和人格修养[1]。
2.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创设多样活动,助力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形成文化自信的教学活动[2]。
(二)价值分析
从学生层面来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便于增强英语课堂的文化气息。在浓郁的文化气息熏陶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掌握英语知识,把握中外文化差异,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家国认同感,自觉地将弘扬传统文化作为自身责任,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从教师层面来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良好的文化素养的支撑下,教师会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将其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会发挥教学智慧,采用多元方式方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学能力。
从社会层面来说,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便于推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落地生根。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落地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道德品质,建立健全人格,增强政治素养;教师会着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以文育人。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研读教材,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英语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胜枚举。研读教材是教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在研读教材时,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元素,挖掘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传统文化教育基础。
以The Birthday Party这一单元的Topic 1 When is your birthday?为例,本节课的主题是生日。生日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例如,在中国文化中,过生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第二种是对母亲赋予生命的感激,第三种是消灾驱邪。在中国民间习俗中,四十岁以下的诞辰庆祝活动被称作“过生”,四十岁以上的诞辰庆祝活动被称作“过寿”。在庆生时,长寿面、寿礼、寿字等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可以生日的来源、内涵、庆祝方式等为切入点,借助网络,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以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将依据教学需要,灵活地引入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二)把握时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既是学生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途径,又是学生建立传统文化认知的途径。学习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在课前阶段,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学习任务,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以Enjoying cycling这一单元的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为例,本节课借助Kang-kang、Michael和Darren的旅行经历,介绍了北京天安门的相关内容。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了北京天安门,建立了一定的历史文化认知。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登录网站,以‘北京天安门’为关键词,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建造历史、文化价值等,认真整理,制作海报。”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登录网站,收集信息,并认真阅读、整理。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从不同角度储备了文化知识,建立了一定的文化认知。同时,学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自觉走进英语课堂,与他人分享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地强化文化认知,感受文化魅力。
2.课中:学生体验学习
课堂是学生体验各类活动的平台。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又可以建立良好的英语、文化认知。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资源是创设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英语教学的课中阶段,教师要以课堂为依托,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资源,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
(1)创设情境活动
情境活动是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或任务的活动[3]。情境是教师借助适宜的内容和手段创设出的能激活学生积极情感的场景。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现传统文化资源,提出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体验情境活动。
以China a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Topic 1 Chinaattracts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为例,本节课重在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如黄山、长城、黄果树瀑布、西湖、故宫等。在课前阶段,教师借助网络,搜集中国名胜古迹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化身为导游,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如“大家熟悉的名胜古迹有哪些?”“这些名胜古迹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文化内涵?”等。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在脑海中描绘具体场景,并组建语言,描述自己熟悉的名胜古迹。在学生描述后,教师鼓励他们化身为游客,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在微课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发问:“这些名胜古迹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畅所欲言,部分学生提到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如“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其规划体现了儒家礼制”。教师把握时机,引出本节课内容,驱动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继续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
通过体验情境活动,学生不但走进了英语课堂,还初步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互动,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
(2)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为主的活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4]。基于此,在课中阶段,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呈现西方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文化对比。
以Food festival这一单元的Topic 1 We're preparing for a food festival.为例,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饮食特点及习俗,感受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基于此,教师共创设了四项活动:Discussion、Making dialog、Reading Practice、Do it by themselves。
比如,在创设Discussion活动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课件(如图1),并向学生提出讨论任务:“在我们中国人眼中,课件中的哪些饮食行为是礼貌的,哪些是不礼貌的?请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试着使用It's polite/impolite to进行表述。”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迁移生活认知,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习俗,同时掌握英语语用规则,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又如,在进行Reading Practice活动时,教师向学生呈现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围绕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见表1):
在表格内容的辅助下,大部分学生通过细读文章,找寻关键内容,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感知饮食文化差异。之后,学生畅谈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及饮食文化差异,而教师依据学生表述的具体内容,着重介绍中国饮食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认真倾听,能够获取良好的饮食文化认知,尤其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课后:学生巩固学习
(1)布置文化类作业
文化类作业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极易调动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所得,以传统文化内容为重点布置文化类作业。
以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的Topic 2 Some thing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了多种活动,了解到在不同国家中同一个肢体语言的含义不同。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布置文化类作业:“作业一:请大家联想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了解和描述其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差异。作业二:请和小组成员交流不同肢体语言的含义,选定不同的肢体语言,编创情境,扮演角色。”在作业一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迁移课堂认知和生活经验,联想不同的肢体语言,并认真分析、对比其含义差异,由此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作业二的驱动下,学生以肢体语言为着眼点,发挥想象力,编创情境,认真演绎,学生生动再现各种肢体语言,再次感受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对比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从而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搭建演讲舞台
演讲是学生进行英语表达的具体方式,也是学生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5]。英语课后服务为师生提供了演讲机会。教师要把握英语课后服务时机,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选定演讲主题,引导学生做好演讲准备。之后,教师搭建演讲舞台,鼓励学生登台演讲。
以Keeping healthy这一单元为例,在学习Topic 1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和Topic 2 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要保持身体健康。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是一种以预防为主、调理为辅的健康保健方式。学生通过了解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既可以拓宽文化视野,丰富传统文化储备,还可以汲取健康保健经验,便于在生活中践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健康发展水平。基于此,教师选定演讲主题为“浅谈中医传统养生文化”,鼓励学生收集信息,书写文章。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登录网站,收集中医传统养生文化内容,迁移英语认知,遵循语用规则,书写文章。同时,大部分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完善文章内容。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搭建演讲舞台,鼓励他们进行演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读英语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及相关资源。之后,教师要以不同的教学阶段为立足点,联系英语教学内容,发挥教学智慧,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建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寒星.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J].校园英语,2022(49):175-177.
[2]王芳.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J].中学生英语,2022(2):74-75.
[3]王明杰.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J].校园英语,2021(9):203-204.
[4]石琳.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93.
[5]傅兰珍.主题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教学实践[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3):85-8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