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这一进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跨文化交流的挑战,其中包括跨文化意识的不足以 及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节缺失等问题。 因此,教育界开始关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重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文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日益丰富, 对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但与此同 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 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对大学生的英语学 习有深远的影响。大学英语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 此,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刻不容缓。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 读写能力,让中华文化在大学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 一) 培养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在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从高校英语教学现 状来看,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中华文 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 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将中华优秀的传
统文化融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 堂的活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校园的传统文 化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养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也 日益频繁,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 触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 性非常重要。 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给学生留出学习任务,引导其自主进行学习。对大 学英语教学而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 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中国 文化[1] 。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 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学生 的跨文化交流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学习中华经典 文化,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 中,不仅仅要学习传统语言,还要学习中华传统文 化,并学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从而提 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人们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原则,让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 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基 本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化 在大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每个人学习生活 的土壤和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 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 其内涵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大学英 语教学中,以中华经典文化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中华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加强经典文学、诗词歌赋的欣赏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 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 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 一) 大部分大学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的实践机会
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改革 阶段,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这 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 实践中,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对中华传统进 行的传承和弘扬也处于被动状态。尽管学生掌握了 一定的英语知识,但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仍然存在 困难。学生缺乏口语实践机会,多数情况下只能在 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无法真正应用于实际情 境。大学英语教育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一 些高校在传播传统文化时没有为学生创造实践机 会。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且也 不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如何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文化,做到润物细 无声,并增加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 二) 部分英语教材偏重西方文化,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入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学生学好英 语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虽然我 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大家所熟知,但目前,我国的大 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 问题,教材上没有体现中国文化底蕴的内容,缺乏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弘扬。多数英语教材都 是对西方文化进行宣扬与渗透,对我国传统文化并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传统 文化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弘扬,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
( 三) 大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不强,无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和教学实践并不成熟,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习热情不高,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惑,而学 生对信息的判断力较差,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同时大学英语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 际问题为教学目标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中,由于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程度不够,无法掌握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 不符合自身文化素养的现象,使得在课堂上无法体 现出中国文化的风采。 同时,很多英语教师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将中 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融入课堂教学。 因此,在大学英 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中华传统 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和顺利地进行。
( 四) 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忽视教学引导和实际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 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 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英语教师没有充 分利用课本进行教学引导,在课堂上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内涵讲解不够深入,把传统文化与英语知识结 合得不够巧妙,不注重课堂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的实 践,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很 难接受学习。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和传 承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和展示,无法很 好地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运用,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的传统文化没有足够的了解。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 一) 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材
目前,很多大学英语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 述过于抽象,缺乏具体呈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 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元 素融入教材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相关部 门可以对英语教材进行改革。首先,注重中华传统 元素的渗透,比如中国诗词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传统文化、中华礼仪、历史典故等,都可蕴含在教材 当中[2] 。其次,将优秀文化元素与教材相结合,利用好教材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很多中 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 如,将中国特色的元素如中医针灸、中华武术、民族 舞蹈等纳入教材中。甚至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中华 传统文化单元供学生系统学习。 同时,适当添加中 外文化对比的内容,从外国视角凸显中国文化的独 特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增加 趣味性和对比性,还能培养他们在英语方面的表达 能力,并促进东西方跨文化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 二) “课堂+课外”相结合,提供实践文化交流机会
首先,通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讲解,引导学生了 解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 课后实践等各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习 能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课堂活 动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华特色传统文化,让他们亲身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其次,借助课外实践活动,开 展中华经典翻译诵读活动。在翻译诵读过程中,有 着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文字之 美,还能增强爱国热情。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 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培养 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文化活动, 如观看“一带一路”英文纪录片,进行中华诗歌翻译 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 过程中,师生互动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而学 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英语课 堂到英语课外,英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 潜能,及时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传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 改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 的角 色,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为了 有效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做出适当 的改变。首先,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激发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教师通过网络查找收集传统文化内容,并与课文主 题相结合。如课文主题涉及“容貌焦虑”“整形”等 话题时,可以引用苏轼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 学生正确理解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区别,认识到多读 书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这样既提高了学 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又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自信。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拥有创新思维。结合 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的特点,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可 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时,更全面地了 解西方文化。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使外国留学生在 课堂上感受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对比教 学,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会被激发起来,他们将能 够进行深入的文化对比和学习,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价值判断。
( 四) 借助网络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
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 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 网络优质资源,是指能够 提供在线教学资源的平台,包括课程资源、资源库、 平台、课程发布等。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9 年 6 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已拥有网络资源平 台 23.6 万个。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通常无法 接触到传统文化,学习比较被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 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 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网络 课程资源等,可以更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上学生难以 理解传统文化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五) 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英语课堂趣味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 可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高英语课堂趣味性,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中积极探索文化知识。首先,教 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中华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 的魅力,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化感悟展示,在讨论分享 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加强学生课外兴趣 和课外活动。如举办《我的家乡》英文微视频大赛,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撰稿、摄像、剪辑和配 音,在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赛后成品可在课 堂上进行播放展示,也可以上传至网络。大学英语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开展多元化活动,可 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的 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 学习中,也要以传统文化的英语传播为主题去丰富 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增强学 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3]。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 融入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将中华 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培养更多杰出的国际人才。在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文 化素养的必要条件[4] 。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 探索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策略,通过实践与探 索,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掌握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综合能力,在跨文化交流中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
[1]胡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 1) : 124-126.
[2]梁桂芳.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河南农业,2020(3) : 23-24.
[3]别勇磊.大学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模式研究[J].俏丽·教师,2022(7) : 85-87.
[4]陆冬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2(36) : 101-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