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0:3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文学活动育人的价值定位,育人要求,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紧扣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通过设置阅读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调动审美需要及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等途径把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发展性学习任务群”中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从本质上来看,文学阅读是一种集审美性与情感性于一身的精神活动,通过文学阅读可以使读者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净化,感受到一种满足感与愉悦感。创意表达主要是指在口头或者书面表达上有创意,有个性,不落俗套的一种表达形式。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呢?笔者基于实践,认为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遵循学生的学段特征,从小学三个学段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一、第一学段教学建议

  (一)以兴趣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乐读


  对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理解感知还比较浅,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正处于萌发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从本学段学生特征出发,以兴趣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从乐于读书逐步走向乐于表达,从而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奠定基础。小学第一学段的教材中选编的儿歌、童话以及一些短小的诗文较多,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教学《四季》《小蜗牛》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春夏秋冬四季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景象,引导学生乐读,为学生的创意表达奠定基础。

  (二)注重整体感知,引导想象体会,让学生赏读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它不仅是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基础,又是学生形成审美经验结构的基础。在低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上,教师要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进行创意表达。第一学段教材中编排了一些与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爱国志士等有关的课文,如《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等,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并能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让学生在文本语言、文本形象及情感方面能够产生独特的感受与体会,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品位。

  (三)加强方法指导,体会语言韵味,让学生会读

  低年段的学生正处于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阶段,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方面,教师就要以读为主,注重多种朗读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等综合性活动来引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如《秋天》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好“一”字的读音、《端午粽》一课的朗读重点是让学生读好长句子。这些都是第一学段对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并通过聆听、比较与模仿等逐步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为今后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提供条件。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论文

  二、第二学段教学建议

  (一)整合学习,注重梳理探究与迁移运用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虽然也有主题情境的创设与引领,学习任务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还是与活动性的任务群有区别的,需要学生真正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形象,体会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处理好任务群学习与单篇课文阅读之间的关系,做到阅读与表达的融合统一。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祖国河山”,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教学本单元时,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对单元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提炼整个单元的核心任务。再逐篇逐课学习,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训练。最后进行单元整合学习。这种整合学习主要是文本主题、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整合,要求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互相融通,处理好任务群学习与单篇课文阅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梳理与探究,迁移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二)注重体验,审美感知与情感活动交织

  第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语言和形象,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本美好的情感。文学阅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教师要处理好情感体验与语言形象感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事、景等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切。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每一片法国梧桐的落叶……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这些句子具有语言美、情感美等特点,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审美感知体验做引导,使学生真正感受作品中情感的浸染,为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整体把握,文学欣赏与审美理解并重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注重对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理解”是第二学段文学阅读的重点内容。阅读课文全文时,学生会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家在创作文章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会对一些重点部分进行艺术化的描摹、细致的刻画,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进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教师要引领学生理解与品味这些重要的段落或句子,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欣赏与审美理解能力。如四年级下册《猫》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又要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词句的品析来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为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提供沃土。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经验,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审美理解能力。

  (四)审美育人,创意表达与经验世界融通

  与第一学段相比,第二学段的创意表达内容更加具体,如同样是讲述革命作品,第一学段只要求学生表达敬仰之情和向他们学习的愿望,而在第二学段中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讲述表达自己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讲述不是记忆,需要学生在对文本语言充分理解、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讲述也不是朗读,它更倾向于一种口语化的表达,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力求生动。作为教师,要处理好创意表达与学生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审美育人功能。第二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能够描绘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等等。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与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有关,如《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我不能失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王戎不取道旁李》《我们家的男子汉》等,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处理好创意表达与学生经验世界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创意表达不是单纯的模仿,而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视角,亲自去观察,去发现,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逐步实现创意表达。在阅读具有丰富育人价值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嵌入式的、深入的学习真正有所得,有所获。

  三、第三学段教学建议

  (一)调动审美需求,激活生活体验


  审美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情感追求。对第三学段的教学来说,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应当注重对学生审美需要的调动与唤醒,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条件。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情况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选编的课文都与自然美景有关,我们身边的美景有许多,但是能够发现这些美的人并不多,更别提把这种美付诸笔端了。因此,教学这一单元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围绕本单元人文主题,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眼中“四时景物皆成趣”的景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交流。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创意表达是否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关联,还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从审美视角去观察,去发现,是否真正在文学阅读欣赏的基础上,对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内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创意的语言。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建议论文

  (二)整合学习资源,激发表达愿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容有许多,如果教师不注重对这些学习资源的整合,那么学生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理解仍然停留于浅层,很难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资源整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落到实处。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基于本单元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创设“重温革命岁月,英雄赞歌在心中”的学习任务,把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口语交际、单元习作及语文园地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策划出一系列与国庆有关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于是,“我是开国大典小主播”“歌颂祖国演唱会”“革命故事我来讲”“革命精神我来传”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创意表达。

  (三)丰富审美体验,提高表达能力

  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方面的基本审美经验。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以使学生在阅读、探究、表达、品味和赏析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真正提升艺术欣赏和审美理解能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默读课文,边阅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可以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其次,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通过课后练习中加点的词语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再次,为学生介绍作者及其生平,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的代表作。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梁晓声在文学上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与谁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后,教师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共同祝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不仅包含着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想象文本描写的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蕴含的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还包含着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赏析和理解,最后在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理解的爱与升华,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有机地融为了一体,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小语课堂的落实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段特征,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符合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让学生成为有文化、有思想的创造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管贤强,徐迎梅,王爱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内涵理解、实施探索与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2023(14):32-36.

  [2]金晓丽.核心素养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设计路径—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词的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4):15-17.

  [3]黄国才.把文学当作文学—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四下第六单元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23(13):1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8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