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重要学习内容。为探索更高效的识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笔者在班内开设 了“说文解字”班本课程,通过字根字源的学习,增加学生识字量,拓展知识面。经过实践可知,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掌握了 更多的识字方法,开阔了视野。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综合应用识字方法,取得识字教学的更高成效,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说文解字,班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直接载 体,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牛鼻子”。 目前,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已成为当 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此背景 下,班本课程应运而生。相比校本课 程,班本课程的主体是某个班级的学 生,它由师生共同开发和实施,针对 性更强,个性化与综合化的特性更鲜 明。它以校本课程的育人理念为指引, 从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及不足出发, 目标指向均衡培养学生能力。班本课 程体系也具有动态性,随着学生学情 的变化而不断优化。班本课程有助于 形成班级特色文化,展现学生个性, 彰显教育生活的丰富多彩。
汉字是小学低段学生的重要学习 任务。将《说文解字》中对于汉字的 解读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汉字 结构、造字规律、生字含义,有助于 解决传统识字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 识字效率低下的问题,促进学生与课 堂的融合,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班本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 各班级、学生有不同的经验水平,所 以课程生长点也不同。班本课程还注重以兴趣引发探究,教师要从学生的 兴趣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 获得有益的成长经验。
一、走近传统文化
想要学生真正地了解生字,教师 就要让学生走近生字的字源和字理, 走近生字所属的文化世界。基于此, 要带领学生走近生字,应当从两方面 着手。
一方面,引领学生在情感角度贴 近生字。汉字比较抽象,小学低年级 的学生对抽象的事物不容易产生兴 趣,这是该年龄段的短期现象。儿童 看汉字是一幅抽象画,而汉字的产生 源于自然和劳动实践,所有的汉字都 可以与自然具象一一对应。教师还可 以采用一些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以“长”为例, 可以用汉字故事激趣: “古时候的人不理发,长字就是人长 头发的故事。”或采用将汉字画出来、 编成歌谣、延伸思维等形式。
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认知角度 走近汉字。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教师 要寻找最适合儿童的识字方法,让儿童主动识字。字理识字可以彰显语文 教学的科学性,体现汉字文化的传承 性,但若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置之不 顾,系统讲解字理,以理解字理为最 终目标,那字理就成了让师生累身累 心的负担。若要确保以字理分析识记 汉字音、形、义的有效性,应注意两 方面:一是汉字需要深入加工才能识 记;二是所分析汉字的音、形、义要 有内在联系,字理适合于特定学段学 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低年 级的学生,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字理 识字,如教学象形字的时候可用图示 法, 教学表示动作的字时采用演示法, 这样点拨讲述,学生就会从理解到感 兴趣,最后热爱字理识字。
二、走进汉字世界
(一)课程构建
1. 课程理念
(1) 识字奠基:对于母语的识字 教育,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把它视 为一项奠基工程。汉字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学生通过学习 汉字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观察汉字字体结构便可以直接捕 捉到丰富的文化信息。小学低年级是 识字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进行 识字教育,可以发挥学生与生俱来的 创造性与识字的主动性。
(2)识字开智:近年来,汉字 益智已被广泛认可。其一,可以培养 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如教 学“呆”字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联想: “一个人张大嘴巴(口) ,像木头一 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在发呆呀! ” 其二,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开 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学习“实”字, 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可能创新出“头 戴一顶帽,忠实又可靠”。
(3)识字加速:早期阅读对儿 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表 明,中国儿童阅读量和语言发展并不 乐观,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汉 字难认,汉语难学”的问题。依靠合 理的顺序与科学的方法,加速识字、 提前阅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在 于确立识字教学新理念,探索识字教 学新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易学 生字。
2. 课程目标
班本课程的目标制定应当基于课 程目标以及可能的课程元素,符合学 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兼顾学生个人志 趣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小学一年级“说 文解字”班本课程为例,制定以下目 标:(1)根据《说文解字》分析汉 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结合传统的图解 识字、猜谜识字、编儿歌识字法,提 高学生的识字效率。(2)在识字教 学过程中实现思维进阶,拓宽学生视 野。(3)在学习一个汉字的同时, 了解与汉字相关的故事。(4)通过 视频和图片展示,积极主动参与汉字 学习,勤于思考,培养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了解汉字文化背后所包含的 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3. 课程内容
好的班本课程内容必须融入儿童 的文化印记,满足儿童的文化期待, 保持儿童生活的适当张力。出于对一 年级儿童发展水平的考虑,该班本课 程的教学内容为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 《千字文》,将《说文解字》的释字 方式与传统识字方式结合,开展识字 教学。围绕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讲解, 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了解生字的相关小故事,引导学生进 行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提 升动手能力。
(二)课程实施
1. 巧用字源字理教学
(1)运用“溯源比照”教学独 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溯源”,就是 楷体象形字的字形构成的源头,让学 生初步了解这些汉字产生和演变的大 体过程; “比照”,就是在展示汉字 演变过程后,将现代楷体汉字与古文 字进行比较对照,看看有何异同与变 化,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画图—古文 字—楷体汉字”之间的联系,从而理 解和识记所学楷体汉字的形义。识字 之初,都是先学独体字。独体汉字在 产生之初多为象形字,现行教材初学 独体象形字大都是图字结合。各版本 教材均在一年级上册就安排了溯源古 文字的识字课。例如, “日”字的图 片与字形,运用的是邻位比照,或者 抓住个性特征进行比照,如“牛”和 “羊”古文字是抓住它们头角的个性 特征构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构形 独体象形字充任偏旁时,往往会发生 变形,此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比照: 如基本字在左右结构的字里作左偏旁 部首时,捺笔画变点;基本字最后一个笔画是横笔画的字,在左右结构字 的左结构时,横笔画一律变提。教师 要强化图字比照意识,灵活地、富有 趣味地进行字理的解析。
(2)利用“分解—组合”教好 会意字,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更加神 奇的汉字王国,其基本的教学要则就 是要把握好分解与组合的方式。“分 解—组合”是教学合体字最基本的方 法,也是中国传统的汉字蒙学方法。 掌握会意字构成规律的基本方法是规 律法, “形形相加,会合表意”,如 王文彦教授《从汉语说起》的讲座中, 举了“从”的例子,表示两人前后相随, “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莫”字, 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 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 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并结合了图 解,立即让汉字变得生动起来,让人 对汉字有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此 外,教师在析解字理时可以适当引导 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强 化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如学生 在看植物果实下垂的图画时,这样引 导学生: “禾”字头在这里表示庄稼, 中间两竖是果实下垂着, “一”是从 主干中伸出来的枝叶,所以中间的左 右不能写成两个“十”。
(3)利用“触类旁通”教学形 声字由声旁加形旁组成。现行统编语 文教材中多采用“形旁推义、声旁串 字”的方法学习形声字, 如“狐”“机” 等。掌握这类字的关键是要理解基本 字的意义,如此的生字学习才会“教 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以形声字 的声旁为字根,加上不同的偏旁进行 “生字开花”练习,对学生识字能力 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形声字教学 中应注意两点,其一,注意分辨汉字 的声旁和形旁。如“斧”字,学生可能会误解为形旁是“父”,声旁是“斤”。 此外,像“问”“旗”等字,学生有 时也会难以分辨声旁和形旁。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因义记形”“据形 索音”;其二,注意辨析同音异形偏旁。 如“心”在汉字“思、情、慕”中分 别以不同的形状呈现,表示的意思是 一样的。
2. 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 迹,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间断、沿 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蕴藏着中华民族 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形塑了中华民 族共同体的基质结构,成为中国人文 化自信的深厚底气。在班本课程“说 文解字”实施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 汉字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汉字构成中,融入古人的 道德标准,体现了古人的处世哲学与 行事智慧,因此学生在解析汉字字理 时,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华传统美 德的教育,吸收了蕴藏着的深厚的中 国传统文化。例如,教学“月”字, 在不同学生的眼里有不同的形象,它 是“小儿不识月”中的懵懂,是“举 头望明月”中的思乡,是“春有百花 秋有月”中的美满,教师可以借此发 散学生的思维。汉字中同样包含了古 人对自然的认知,如繁体字“#”揭 示了云雨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些知识 都会加深学生对字形、字理、字源的 认识。
三、走尽可能路径
要保障“说文解字”班本课程的 有效、高效、实效,教师还应当多方 考量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教室环境
教室文化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意识 的变革, 促进学生学习的变革。因此,师生要有意识地去布置教室的环境, 以美学之力润泽学生身心成长。如 果很多教室都有一面文字墙,那么 学生每天可以重复地看到同样的一 些词,就算不刻意去记,也会在潜 移默化中印在脑海里。而且学生会 从文字墙中看到词语的组成模式和 联系, 由此提高拼读和拼写的技巧。 在阅读和写作的活动中,如果有不 会的字词,学生可以在文字墙上搜 寻相关字词,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受此启发, 可以在班内设置一面“汉 字墙”,写上一些“字根”。《说 文解字》540 个“部首”,大致就是 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 众多汉字的字根。
(二)精神文化
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熟悉汉字 的字理。班本课程的内容是“说文解 字”,晨诵的主要内容是《千字文》, 并辅佐读一些《说文解字》540 部首 歌诀,如此,既切合了儿童的当下发 展需要,又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午读 时间,师生共读《千字文》,积累阅 读量,做到熟读成诵。暮省即完成一 天的学习后,尝试用简单的生字记录 一天的生活。这样一来,就会在教室 营造浓厚的汉字学习场景,激发了学 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建立了强大的 班级气场。
(三)教学评价
教育部 2021 年出台的《义务教 育质量评价指南》中指出,评价不仅 要关注合格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进 步程度、努力程度,注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注重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 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记忆的目的性 不强,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 不发达,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但是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 基于以上学情,可以以识字量、识字 运用、识字准确率等为评价指标,制 定具体的识字标准,编制识字能力评 价方案,给予等级评价。这种评价方 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汉字的学习 情况,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法,并给 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提高汉 字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将《说文解字》中解析字理的方 法融入班本课程,辅助语文汉字的学 习是有重要意义的。不仅提高了学生 学习生字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拓展学 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理解力,以及丰 富其情感体验。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 自身语言修养,还应注意综合运用识 字教学方法,注重过程管理,做好科 学评价,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理解汉字文化精髓,增 强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程郑 , 邬江 , 王维令 . “一班 一世界”: 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J]. 中国德育 ,2020(5):68-70.
[2] 吕立杰 , 袁秋红 . 校本课程 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 [J].教育研究, 2014(9):96-103.
[3] 赵迪阳 . “新教育实验”小学 诗教班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D]. 青岛 : 青岛大学 ,2023.
[4] 黄琼琳 , 黄耘 . 语文识字教学 探讨[J].文学教育(下),2021(4):171-172.
[5] 朱旭东 . 论教室文化的构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0 (3):5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