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23 09:07:06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幼儿教育对幼儿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可以为幼儿的人生绘上一抹亮丽的底色。班本课程是幼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补充、完善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班本课程建设需要立足班级教学现状,抓住幼儿身心特点与兴趣特长,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整合各类资源,进而打造出全面完善、具体可行的班本课程。对此,本文从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出发,针对如何推进班本课程建设以及实现班本课程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班本课程,幼儿教育,应用策略

  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与应用需要结合幼儿现实生活。幼儿教师应当从生活元素出发,收集课程素材、整合课程资源,从幼儿的园内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寻找课程建设出发点,并坚持幼儿主体理念,使幼儿在班本课程学习期间掌握知识、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对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推动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一、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班本课程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融合幼儿生活素材,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可以实现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幼儿学习生活技巧、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同时,班本课程融入幼儿教育中的部分知识,能够帮助幼儿学习知识,促进幼儿智育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班本课程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这种课程设计理念更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参与班本课程的积极性,强化幼儿的课程学习体验,使幼儿在学习期间实现全面发展。

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论文

  (二)推进幼儿课程体系建设

  班本课程是幼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园本课程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推动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推进园内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教师能够借助丰富多样、灵活有趣的课程内容开展幼儿教学,提升幼儿课程的教育价值,形成独具特色的幼儿课程体系,为幼儿园发展提供课程内容方面的支撑。

  (三)助力幼儿教师职业发展

  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出发,幼儿教育不仅应当促进幼儿的发展,更应当助力幼儿教师实现职业发展。职业发展包括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师德师风、提升自我修养与创新能力。在班本课程开发期间,幼儿教师必须立足本班级教学实际情况,主动关注幼儿需求,整合幼儿园内各类教学资源,实现班本课程的有效开发,这可以培养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并提升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

  同时,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教育理论,这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幼儿教育班本课程建设分析

  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应当以全面、完善、具体的班本课程为依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做好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为班本课程的应用提供前提保障。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足班级教学现状

  班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班内幼儿的发展。因此,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应当立足班级教学现状,这是确保班本课程内容科学、难度适当并能够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班本课程应当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娱乐、运动等各方面,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的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在课程教学期间实现充分发展,助力幼儿实现道德品质与性格特点的发展。具体而言,每个班级幼儿的成长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幼儿成长状况整合幼儿教学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契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突出课程特色,进而搭建以班级为基础、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发展为导向的班本课程。

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论文

  (二)关注幼儿发展需求

  班本课程内容多样、形式丰富,既有传统幼儿教育中的五大领域教学内容,也可以向外延伸,不断拓展新的内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准确剖析本班级幼儿的发展需求,并坚持“课程在精不在多”的理念来设置课程内容。其中,“精”指的是在了解幼儿需求的前提下,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筛选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活动,进而使课程内容能够促进幼儿发展。这是人本主义理论的重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班本课程将更加符合本班级教学活动作为目标,有助于提升班级教学质量,并为其他班级班本课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三)科学规划,实现五育并举

  在班本课程建设期间,幼儿教师应当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课程建设,通过班本课程实现德育,促进幼儿道德发展,同时使班本课程具有智育功能,能够传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并通过一些艺术类内容促进幼儿美育发展,通过户外游戏、娱乐活动促进幼儿体育发展,此外,班本课程应当包含劳动教育内容。结合五育并举理念,幼儿教师应当科学规划课程内容,促使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

  同时,科学规划要求班本课程应当符合幼儿认知特点,课程内容应当处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既要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挑战,又要让幼儿可以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增长见识、积累经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建设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才能使班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三、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结合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开展班本课程教学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活动立足于科学、健康、语言、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能够确保幼儿教育达到基础要求,但是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此,班本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应当立足五大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提升班本课程的开发扩容性,使课程内容更加富有趣味,也为幼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班本课程的关键内核,并结合班本课程内容、幼儿身心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才能推动班本课程的有效应用。同时,教师应当在班本课程实施期间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既可以总结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幼儿的表现开发生成性课程内容,进而促进班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优化。

  例如,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而且纸的形式多样,有餐巾纸、草稿纸、A4纸和宣纸等不同类型,可以用于书写、印刷或擦拭等,教师可以从纸出发,设计“‘纸’想遇见你”班本课程。具体而言,课程内容分为下述几个环节。

  一是展示纸张。让幼儿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纸,并分析不同纸的用途,通过联系生活,幼儿发现生活中到处可见纸的影子,如餐巾纸、草稿纸等。二是开展故事教学。讲解蔡伦造纸的历史故事,使幼儿对纸的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甚至部分幼儿想要造纸。三是引入课程游戏。设计游戏活动“我和纸张是朋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类纸的用途。四是引入折纸游戏。带领学生了解折纸艺术,通过折纸活动造出形状各异的趣味小房子、小车子。随后,幼儿教师可以从造纸术延展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或者从折纸艺术延伸至相关传统文化技艺,进行拓展教学。

  在“‘纸’想遇见你”课程教学期间,幼儿教师从生活中的事物出发,设置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帮助幼儿了解纸张、认识纸张,参与折纸游戏,感悟折纸艺术之美,掌握新的技能,感受折纸游戏带来的乐趣。在该课程中,造纸术涉及科学技术知识,折纸艺术涉及艺术审美领域,而从造纸术延伸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则涉及历史领域,而折纸艺术延伸至传统文化,则涉及文化领域,既立足于传统的五大领域,又实现了对五大领域的突破。

  (二)立足幼儿兴趣,设置趣味化内容

  班本课程应当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班本课程学习活动,使幼儿感受到课程带来的快乐,实现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班本课程应当独具特色,对幼儿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对此,幼儿教师应当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准确把握文件核心精神,坚持以兴趣为抓手,找到幼儿的兴趣点,进而整合园内各类教育资源,创设优质课程并付诸实施。

  例如,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类食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南瓜、土豆等天然食物作为素材,进而引导幼儿了解南瓜和土豆。教师可以设置“‘南’得相遇”班本课程。本课程周期相对较长,具体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准备饱满完整的南瓜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种子,剔除表面的秕种,而后选择晴朗天气晒种,确保种子完好无损,能够顺利发芽。二是晒种完成以后,准备花盆、种植土和有机肥,带领幼儿种植南瓜种子,并展示种植过程,带领幼儿了解南瓜种植、发芽的必要条件及自然环境。三是南瓜成功发芽以后,幼儿教师应当带领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南瓜幼苗生长过程,并参考种植技术定时浇水、施肥。四是南瓜开花、授粉、结出小小的南瓜果实。

  一般而言,南瓜生长周期在110~120天,而南瓜挂果到成熟需要30~40天,加之前期准备活动,故而从种植南瓜到挂果,共计需要80天左右时间。南瓜种植时间主要在2月或9月,因此,教师可以将“‘南’得相遇”设置为学期性班本课程,每天拍照,最后整理成相册,引导幼儿观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南瓜生长期间,幼儿教师应当悉心指导,带领幼儿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确保南瓜能够顺利发芽、成长、开花、授粉、挂果。这一过程能够锻炼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积累劳动经验,提升劳动能力,实现劳动教育与班本课程充分融合。

  在经历近三个月的努力后,幼儿与南瓜幼果成功相遇,幼儿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而且在参与班本课程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在“‘南’得相遇”班本课程中设置一些美术、手工活动,引导幼儿绘画南瓜幼苗、南瓜植株和南瓜花朵,实现美育和劳育相融合,能够使幼儿加深对南瓜的认识,并感受到南瓜身上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在种植南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南瓜的食用方法、营养价值,可以联系园方安排南瓜食物,如南瓜饼、南瓜酥、蒸南瓜等,既能深入了解南瓜,也可以感受到南瓜的美味。同样地,教师可以按照这一思路设置其他植物的班本课程。例如,针对土豆设置“土豆奇遇记”课程,针对西红柿设置“‘西’欢你,没道理”课程,或针对青椒设置“‘椒’滴滴的小可爱”等课程,提升班本课程趣味性,实现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班本课程教学情境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下,信息技术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对此,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和班本课程教育需要,幼儿教师可以根据班本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启发幼儿思考,启迪思维,提升班本课程应用效果。考虑幼儿认知水平与身心特点,常用的班本课程情境包括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和自然情境。本文针对其中的生活情境和自然情境展开探讨。

  例如,在“一线生机”班本课程教学期间,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的“线”,如织毛衣的毛线、连接路由器的网线、连接电话的电话线等。随后,幼儿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线,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线有什么作用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幼儿纷纷展开思考,并与同伴进行深入讨论。教师鼓励幼儿起立分享自身的想法,进一步增进教学互动。完成上述环节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翻花绳、跳皮筋等民间传统游戏,让学生意识到“线”的乐趣,通过生活化情境使班本课程教学实践充满趣味性。

  再如,在“春之声”班本课程教学期间,教师让幼儿想象春天的各种声音。有的幼儿指出,春天燕子飞回,燕子会叫出声音;另有幼儿指出,春天河流化冻,河水哗啦哗啦流淌也会发出声音,还有春节的鞭炮声。在幼儿分享结束以后,幼儿教师可以展示相应视频,创设自然情境:在视频中,人们欢乐地放着鞭炮,鞭炮声噼里啪啦,迎来新的一年,而且燕子飞回、溪流化冻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此外,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幼儿没有提及的声音,如春雨滴落地面的滴答声、春风吹过的呼呼声,进一步增强班本课程的趣味性,以此提升班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也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才能使班本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班本课程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契合幼儿身心特点。对此,幼儿教师应当立足班级教学现状,准确剖析幼儿成长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课程内容,坚持五育并举设置班本课程,并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基础上推进班本课程的应用,以兴趣为抓手,提升班本课程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合适的班本课程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刘明娟.探究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28-30.

  [2]卢丹.生活化教学在幼儿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5):82-84.

  [3]崔凯悦.班本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6):167-168.

  [4]尹南翔.“谈”出来的班本课程,让幼儿教育更加精彩[J].读写算,2021(32):4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0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