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4:15: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当下,部分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存在德育观念薄弱、德育方式单一、 缺乏家校合作意识这三大问题。班主任应当以新时期育人要求为指引, 以日常教学管理为依托, 强化德育观念,丰富德育方式, 加强家校合作,切实地解决现有的三大德育工作问题,推动德育工作常态化,促使学生茁壮成长。基于此,本文先论述小学班主 任德育工作的问题,接着阐述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旨在改进德育工作问题,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高策略

  国家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先后颁 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小 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这些文件 中均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 班主任、任课教师承担德育重任,提 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班主任不光是班 级的管理者,更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中 坚力量,应当集中精力地搞好德育工 作。但是,到目前为止,部分小学班 主任的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不仅 影响了自身育人职责的实现,还阻碍 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提高德育工作 实效性要对症下药,班主任需要应用 适宜的策略解决现有的德育工作问题。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

  (一)德育观念薄弱


  一方面,部分小学班主任德育认 知不健全。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一直强调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重智 育,轻德育”问题普遍存在。为响应 国家号召,一些学校虽然提出将德育 摆在突出位置。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因为部分班主任的德育观念较为薄弱, 出现了德育“让位”问题。另一方面, 部分小学班主任制度建设观念陈旧。 一些学校为实现德育规定,设置德育 主题,要求班主任开展相应的德育主 题班会活动。然而,部分班主任机械 应付学校任务,与学生一起上演一场 场“大戏”。如此做法引发了德育形 式化问题,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因此,要想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班 主任需要更新德育观念。

  (二)德育方式单一

  德育方式是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 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开展德育工作 时,部分小学班主任深受传统德育观 念的影响,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和班级 管理质量,忽视德育的实际价值,采 用填鸭式教育方式,要求学生“做什 么”“不要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甚至慢慢地产 生厌倦、排斥、抵触心理,逃避德育 活动。所以,要想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性,班主任要丰富德育方式。

  (三)缺乏家校合作意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活动,仅 有学校教育还不够,需要家庭教育参 与其中。然而,部分小学班主任忽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家庭教育“束 于高阁”,很少与学生家长合作,引 发了诸多的问题。例如,在缺乏良好 家校合作的情况下,班主任无法准确 了解学生的德育情况,往往凭借自己 的经验开展德育工作,致使德育活动 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部分家 长不太了解德育价值,排斥德育教育, 阻碍了德育工作发展。对此,要想提 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班主任应当利用 多样方式进行家校合作。


\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 效性的策略

  面对如上问题,班主任要更新德 育观念,丰富德育方式,加强家校合作, 做到对症下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更新德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班主任要从 多方面入手,更新德育观念,解决面 对德育观念薄弱问题,夯实开展德育 工作的基础。

  1. 将单主体观更新为双主体观

  在传统的德育中,班主任是德育 工作的中心,学生是德育工作的被动 参与者。在多元化社会背景和义务教 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主 体意识在不断增强,想要成为学习的 主人。单主体观有违时代发展情况。 班主任要把握时机,将单主体观更新 为双主体观。所谓的双主体观,是指 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双 方共同参与德育活动。在双主体观的 指引下,班主任应当扮演好德育工作 的规划者、引导者,学生应当成为德 育活动的体验者、探究者。班主任可 以依据学生的德育情况,选定德育内 容、方式,由此组织相关活动,引导 学生体验。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班 主任留心观察,了解具体情况,就此 进行指导。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 会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塑造 良好的道德品行。

  2. 将填鸭观更新为实践观

  填鸭式教育重在让学生接受一定 的社会和阶级规定的价值观念、道德 观念,并将在观念的指引下,践行良 好行为,内化道德行为。但是,填鸭 式教育具有强制性, 忽视学生主体性, 扼杀了学生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 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愿 意体验班主任组织的活动,不利于塑 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众所周知,道德 品行的塑造源于实践活动。对此,班 主任应当将填鸭观更新为实践观,依 据学生现下的道德品行塑造情况,组 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强化道德认知。

  3. 将封闭观更新为生活观

  传统的德育以说教为主。在进行 说教时,班主任往往依据学校德育要 求, 站在成年人角度, 挖掘德育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尤其,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 的过程中,成为“井底之蛙”,不利 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强调: “没有生活中心的 教育就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 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 本是死书本。”同样,脱离学生生活 实际的德育是死德育。班主任应当将 封闭观更新为生活观,以学生的实际 生活为依托,选取相关的德育主题、 德育内容,由此应用生活化的方式, 组织生活化的德育活动,让学生迁移 已有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建立良好 的道德认知,并进行生活实践,形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

  (二)丰富德育方式

  德育方式是影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 效性的关键因素。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班主任要在双主体观、实践观、生活观 的引导下,应用丰富的德育方式,让学 生在体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 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学科课堂是渗透德育的平台。在 学科课堂上渗透德育,是广大一线教 师的重要责任。同时,各学科中德育 资源丰富多彩,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 了便利。班主任不仅承担班级管理重 任,还肩负学科教学重任。班主任要 在学科教学责任心的驱动下,研读学 科内容,挖掘德育资源,组织课堂德 育活动,驱动学生积极体验,扎实掌 握学科知识,建构道德认知。

  例如, 数学史是重要的德育资源。 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史的内容,可以建 构数学认知,尤其感受到古代数学家 的智慧,以及我国古代数学发展水平 的先进,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以,在教学圆周率时,班主任可以 沿着圆周率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实 际测量时期、推理计算时期、新方法时期) ,收集相关的研究故事, 认真 整理,自制《圆周率的历史》数学 绘本。在数学课堂上,班主任可以 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在阅读绘本时, 学生自发地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 了 解不同时期圆周率的研究情况。如 学生在阅读实际测量时期的内容时, 了解到“在我国,现存有关圆周率 的最早记载是 2000 多年前的《周髀 算经》”。学生由此体会到古代数 学的先进, 从心底产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阅读推理计算时期的内容时, 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徽使用 了割圆术,求出圆周率,由此感受 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学生在 受到德育熏陶的同时,了解古今中 外研究圆周率的不同方法,开阔数 学视野,便于深入地探究圆周率。

  2. 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中

  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可以激 励他人奋发图强。班主任是学生学习 的榜样之一。尤其,小学生有较强的 向师性, 往往会自觉地向班主任学习。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 守育人初心,践行良好行为,营造良 好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促使 学生无声无息地形成良好态度,践行 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地提升道德品行 发展水平。

  例如,大部分学生遵循规章制度 的意识较为薄弱,常常迟到、早退。 基于此, 班主任应当做好学生的榜样。 具体地,在每天早上,班主任提前十 分钟走进教室,迎接每个学生。在此 之际,班主任主动向学生问好,并询 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长此以往, 学生会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班主 任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主动与班 主任交往,久而久之地建立和谐的师 生关系。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助力下, 学生主动向教师学习, 每天提前到校,减少迟到行为,由此增强时间观念和守 时意识, 学会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此外, 部分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觉走 进学科课堂或体验德育活动,获得良好 发展。在执教的过程中,班主任会面临 各种事情,有时不得不提前离开教室。 面对此情况,班主任尽量向学生说明情 况,或请其他教师代课,保证不影响学 生的学习。通过班主任的良好示范,学 生在向榜样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规范 和严格要求自己。

  3. 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中

  实践出真知。在体验实践活动时, 学生会发挥自主性,思考、探究,轻 松地建立良好的道德认知,尤其将道 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行为,增强道德素 养。对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 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德育 内容,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体验。

  红色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可以从红色教育入手,组织系 列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地, 教师可以组织如下活动。(1) 活动一: 红色阅读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依 据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情况,推荐红色 书籍,如《闪闪的红星》《中国航天 员》《中国榜样》《红色少年的故事》 《可爱的中国》等。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书籍, 制订阅读计划, 每天阅读。 在每日阅读时,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 后的优秀传统, 发展良好的精神品质。 (2)活动二:寻访红色足迹。在活动 中,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 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 烈士陵园等场所。学生在不同场所, 了解不同的红色故事, 受到革命传统、 革命精神的熏陶,形成传承红色基因 的意识。(3)活动三:书法比赛。在 活动中, 学生书写歌颂党、歌颂祖国、 歌颂伟大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健康向上的古今优秀诗词、 对联、名言警句等,强化道德认知, 锻炼书写能力,写出优美的文字,提 高审美素养。


\

 
  (三)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 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在开展德育工作 时,班主任可以发挥带头作用,采用 不同的方式进行家校合作。

  1. 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班主任和家长进行 沟通的平台。沟通,是班主任和家长 合作的前提。通过双向沟通,班主任 和家长可以切实了解学生的发展情 况,由此确定德育要点、德育方式, 增强德育效果。所以,班主任要成立 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沟通。

  在成立家长委员会之初,班主任 要向家长阐明原因、目的、优点以 及各自的职责,让家长建立一定的 认知, 支持家校合作。在成立家长委 员会后,班主任要以此为依托,与 家长交流学生的日常表现。如班主 任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分享意识, 很少 与他人分享学习用品、零食、玩具 等。同时,这些学生逃避合作学习 活动。对此,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 渠道, 向家长委员会成员汇报情况。 学生的问题很容易引发家长委员会 成员的关注。家长委员会成员迫切 想要知道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于是, 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成员通力合作, 分析学生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就 此探究解决方法。如组建互助小组, 让缺乏分享意识的学生和分享意识 强烈的学生成为组员。在小组中, 分享意识强烈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 营造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的良好氛 围。尤其, 他们主动与缺乏分享意识 的学生互动。在不断合作的过程中, 他们慢慢地学会与他人分享。

  2. 丰富合作方式

  班主任在与家长加强沟通的同 时,还要集思广益,丰富合作方式。 过去的家校合作方式以家访、家长会 为主。现在的家校合作可以在家访、 家长会的基础上,以各种活动为主。

  家长可以主动组织亲子阅读活 动,和孩子一起利用家庭生活时间诵 读红色经典,用红色文化来滋养彼此 的心灵。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 可以采用录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 录袋等方式来记录孩子的阅读情况, 并利用微信向班主任发送自己的记 录。班主任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红色 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他红色 经典作品, 精心地组织红色诵读活动、 红色演讲活动、红色表演活动等。同 时,在组织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邀请 家长参与其中,与学生继续沉浸在红 色的世界中,无声无息地洗涤心灵。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助于小学生 受到德育的良好熏陶,夯实茁壮成 长的基础。而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 工作的实效性, 则需要班主任在先进 的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发挥育人智 慧,使用多样的方式营造出良好的 育人环境, 创设出多样的育人活动, 尤其要加强和家长的合作,使学生 徜徉在德育的海洋中,潜移默化地 塑造良好品行。

  参考文献:

  [1] 王世民 .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科幻画报 ,2022 (8):121-122.

  [2] 崔津铭 .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 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新智慧 ,2022 (30):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3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