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首次明确小人物形象。教材中的小人物类型丰富,具备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的助力。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厘清小人物形象的内涵,明晰小人物形象的类别及育人价值,紧抓日常教学 时机,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小人物互动,实现小人物形象教学的价值,增强语文学习效果,提升语 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小人物形象
语文教材是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语文教师实施 语文教学的凭借。《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 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这需要 教师认真解读教材, 知道“教什么”“如 何教”“教到何种程度”。自2017 年起,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范围 内使用。该版教材有所创新,如首次 明确小人物形象,并将其遍布不同的 篇章中。小人物自身具备较强的育人 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育人资源,应当得到教师的重视。
一、小人物形象的概述
(一)小人物的界定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小人物形 象阐述为这些人物尽管平凡,但是身 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可以引导他人 追寻真、善、美。教材中提到的小人 物和普通人之间有着相似之处和不同 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社会中最 寻常的人,都具有人性的弱点;不同之处是小人物身上具备美好的精神品质。例如, 《老王》中的老王, 《卖 油翁》中的小贩……都身处社会底层, 弱小卑微,经济困难,却具备勤劳善 良、朴实无华等美好品质。但是 也 有一类小人物内心自卑,自私虚伪, 充满悲剧。因此,可以将小人物定义 为处于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名声名 望,却有着自身鲜明的、不可替代的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小人物形象的类别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人物 选文体裁广泛, 包括记叙文、文言文、 散文、小说、话剧等。不同体裁中的 小人物形象类型有所不同。厘清小人 物形象的类别是确定其育人价值的基 础。根据小人物形象的启示作用,可 以将教材中的小人物形象分为正面人物形象和反面人物形象。
1. 正面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形象是其自身具备美好 品质,起着温暖人心,浸润心灵作用的人物形象。
(1)坚持抗争类
一些小人物尽管遭遇命运的不公,历经种种磨难,但是始终不轻言 放弃,坚持与命运做斗争,努力谋求 生存机会, 如《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 《简·爱》中的简·爱、《蒲柳人家》 中的何大学问等。以杜小康为例,一 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这一落千丈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他 们,尤其是经历一家人在狂风暴雨中 赶野鸭这一风波后,原本柔弱的杜小康突然长大了,变得更加坚强。
(2)淳朴善良类
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人性 的光辉。他们不仅用实际行动来温暖 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还滋养着每一个 读者的心, 如《老王》中的老王、《社 戏》中的六一公公、《阿长与〈山海 经〉》中的长妈妈等。以六一公公为例, 他和一群孩童用自己的行动向“我”、 读者展现着农村人身上淳朴、善良的品质。
2. 反面人物形象
反面人物形象是其自身具有劣根 性,所作所为违背道德准则,起着警醒他人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借助反面人物形象来批判当时的社 会现实,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懑 与同情。
(1)恃强凌弱类
恃强凌弱是人性劣根性的体现。 面对恃强凌弱的人, 不管其身边的人, 还是读者, 都会从心底对其产生痛恨, 甚至迁怒现实社会,如《变色龙》中 的奥楚蔑洛夫、《范进中举》中的胡 屠夫等。以奥楚蔑洛夫为例,他是一 名不起眼的巡捕, 但最擅长恃强凌弱。 当认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时,他大放 厥词,扬言要狠狠地惩罚狗主人;当 认为小狗是将军家的时,他就换成另 一副嘴脸,呵斥被小狗咬伤的路人。 他态度的变化可谓是滑稽至极,展现 出了他恃强凌弱的丑恶嘴脸。让读者 从心底对恃强凌弱的人产生痛恨,自 我警醒,切勿成为同样的人。
(2)自私刻薄类
一些小人物在社会的种种磋磨 下,将自身自私刻薄的性格弱点表现 得淋漓尽致,如《骆驼祥子》中的刘 四爷、虎妞、杨太太,《我的叔叔于勒》 中的菲利普夫妇等。以菲利普夫妇为 例,他们将金钱看得比亲情更重要。 作者借助于勒三次经济情况的变化来 刻画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刻薄。在于勒 行为不正,毫无顾忌地挥霍家产时, 菲利普夫妇惧怕、憎恨于勒,甚至将 于勒打发到遥远的美洲,让他自生自 灭;当于勒写信说自己赚了一点钱, 打算赔偿哥哥家损失时,菲利普夫妇 将于勒当作自己家的福星,说于勒是 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在船上发现 贫穷衰老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对他 深恶痛绝,避之不及。菲利普夫妇对 于勒的态度变化,毫不掩饰地暴露了 人性的自私刻薄,体现出人性中趋炎 附势的劣根性, 给读者以警醒、反思。
(3)麻木屈服类
有的小人物在社会的打压下顽强 抗争,而有的小人物则屈从命运的 安排, 慢慢变得麻木, 如《孔乙己》中的民众、《故乡》中的闰土、《骆 驼祥子》中的祥子等。以闰土为例,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 土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紫色的 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脖戴银项圈” 的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在生活的磋 磨下变成了一个眼睛肿得通红,脸 色灰黄并刻着许多皱纹的“石像”;聪明热情、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 村少年在生活的磋磨下变成了虽勤 劳朴实,但麻木迟钝、愚昧落后的 “木偶人”。闰土从少年成长为中年, 这短短的时间内遭受了封建社会的 百般折磨,骨子里原有的软弱特质 变得根深蒂固,这注定闰土的一生 将以悲剧来收场。
二、小人物形象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的一个维度。小人物身上的 美好品质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 现。如老王是一个善良、知恩必报、 仁义、老实厚道的人,愚公是一个坚 守初心、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人,《背 影》中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意和关心 儿子的人。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从一举一动中感受到他们 身上的美好品质,无声无息地受到文 化的滋养,从心底接纳、热爱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建立文化自信。具体地, 以愚公为例,他带领家人不畏艰难、 日复一日地挖山,最终感动了天地将 山移走的故事。愚公虽然是一个普通 人,但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 了坚守初心、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美好精神。尤其,愚公精神在现代焕 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便于学生受到愚 公精神的洗礼,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的 优良品质,从而建立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学生发展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学科核 心素养。教材选文中的小人物形象大 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这离不开作 者巧妙的构思和深厚的语言功底。通 过品读选文,学生可以深入到每一词 每一句背后,感受小人物身上的美好 精神,同时理解选文的写作思路,掌 握一些人物塑造方法与技巧,有利于 提升语用能力发展水平。例如, 在《背 影》这篇散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 描写了父亲翻越铁路月台为儿子购买 橘子的画面。在这一画面中,父亲的 一举一动牵动着“我”的心,也牵 动着读者的心,彰显出无声而伟大的 父爱。通过反复品读这一画面,学生 可以在受到美好情感熏陶的同时,掌 握细节描写方法,有利于自主借鉴、创作,尽显文字魅力。在《孔乙己》
中描写到孔乙己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 们,将对于自己而言极其珍贵的茴香 豆分给他们。在描述此场景时,作者 用一个“便”字凸显出了孔乙己的大 方、善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个“便” 字,既可以感受孔乙己的美好品质,还可以汲取语用经验,学会在写作中 用简单的语言凸显人物形象特点。
(三)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 一大维度,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支撑。 小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值得学生细 细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学生会潜 移默化地锻炼思维能力。作者往往通 过塑造小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现实, 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只有发挥 思维作用,才能从文字表层走向文字深处, 与作者实现深刻的对话。同时,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 提升。例如,在《愚公移山》中,愚 公对智叟的嘲讽做出了回应: “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在愚公看来, 坚持不懈, 是可以将大山移走的。这短短的一句 话不仅是愚公对能否移走大山的回 答,更是坚持不懈和顽强拼搏精神品 质的再现。在品读这一段话时,学生 需要发挥逻辑思维作用,透过现象发 现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例如,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具 有多样性, 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 要把握关键语句, 对比、分析、评判、 从不同方面了解孔乙己,同时增强思 维的批判性、灵活性,有利于提升思 维能力发展水平。
三、小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
(一)在细节中阅读
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曾说,细微之 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作者塑造小人 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作 者会从细微之处来描写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表情变化等,借此展现 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揭露出人物的内 心世界,凸显出人物的美好品质。在 实施小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应当引 导学生品读细节,如可以引导学生品 读《藤野先生》中的服饰描写,以及《老 王》中的语言描写等。
具体地,以《藤野先生》为例, 作者借助服饰这一细节来描写藤野先 生的外貌,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 镜”,简单的细节却形象地刻画出了 一个处事刻板、做学问严谨的人。“穿 衣服太模糊、忘记带领结”“冬天是 一件旧外套”,此处的细节描写与前 文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两相对比下,一个在工作中谨小慎微、在生活中不 拘小节的藤野先生跃然纸上。而这样 追求内心充实,不追求形式的、真实 的藤野先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因此, 学生通过细读服饰描写内容,可以认 识到一个真实的藤野先生,感受到他 身上美好的品质,同时储备写作素材 和经验,有利于提高语用水平。在整 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 的魅力,体会到人性的美好,进一步 提升审美创造水平。
(二)在对比中阅读
对比是发现异同之处的直接方 式。小人物形象千千万,有不同的人 生经历、性格特点、为人处世方法等, 但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的品质,都受到 社会环境的影响。感悟小人物身上的 品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阅读小 人物类选文的一大目的。对比阅读便 于学生把握不同选文之间的关联性和 共同性。在实施小人物形象教学时,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少年闰土》 中的闰土和《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孔 乙己》中的孔乙己和其他穿长衫的人, 以及《故乡》中的闰土和《骆驼祥子》 中最后的祥子。
具体地,以《故乡》为例,鲁迅 先生在这篇小说中一共塑造出了三个 小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我”。 这三个小人物代表着旧中国三个不同 的阶层,展现着不同的精神风貌,折 射出了一个旧时大社会。在小说中, 鲁迅先生对比小人物的变化与故乡的 变化,揭露出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旧中国,小市民阶层深受社会冲击, 控诉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身处社 会底层人的无情剥削和压榨。只有对 比和分析三个小人物以及故乡,学生 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到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文本 中的小人物形象,分析前后变化,借 助表格一一展现,并就此进行对比, 联系背景知识探寻变化的背后原因。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等始终发挥作用,有利于提 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四、结语
综上,小人物形象虽小,却具有 大大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在理 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发展语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学 会审美创造。基于此,初中语文教 师应当将小人物形象作为重要的育 人工具,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不同类 型的小人物形象及其育人价值,以 日常教学为依托,使用多样的方式 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在阅读细节、 对比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人物形象, 同时获得多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江花 . 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 版初中《语文》小人物形象的教学研 究 [D]. 西宁 : 青海师范大学 ,2023.
[2] 夏万鹏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 语文单元整合设计探究——以小人物 大品格为例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9):63-65.
[3] 刘润雨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中“小人物”形象教学研究 [D]. 聊城 : 聊城大学 ,2023.
[4] 李颖莉 .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小人物形象及其教学研究 [D]. 苏州 : 苏州大学 ,20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