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重大幅提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提高古诗 词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本位、能力 素养并重这三方面展开研究。改进古诗词课堂导入、课中讲解和课后巩固这三个环节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古诗词,在知 识、方法、能力、素养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是增加古诗词比重。这对小学语文古诗词 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 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诸多的问 题,并未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导致 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影响了小 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作为一线语 文教师,需要认真审视、解决古诗词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程序化
新课改倡导丰富教学模式。然而, 当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 且模式套路化。具体地, 一些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引导 学生解读古诗词题目、了解诗人的生平 事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然后集中精 力引导学生剖析每句中的重点字词, 逐 词逐句地翻译成白话文, 接着重点探寻 诗人寄托在诗句中的思想情感, 最后组 织学生背诵古诗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 中, 学生虽然可以有一定的收获, 在一 定程度上达成教学目标, 但缺乏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往往被动地接受 古诗词内容, 死记硬背古诗。这种方式 同时容易产生思维定式, 学生会为每个 诗人定一个标签, 如李白的作品浪漫, 苏轼的作品豪放等。学生觉得自己理解 了诗人, 其实对诗人的了解是停留在刻 板印象, 无法真正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 界, 不利于自主地诵读古诗词。总之, 程序化的教学模式打击学生对古诗词 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词。
(二)诵读指导不到位
新课改强调古诗词诵读的重要 性,要求教师加强古诗词诵读指导。 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 不太关注古诗词诵读,将注意力集中 在知识讲解上。在缺乏教师良好诵读 指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将诵读古 诗词与背诵古诗词画等号,认为记住 古诗词即可,很少关注节奏、语气、 语调等。在有口无心的诵读过程中, 学生很难深入到文字语言背后,无法 感受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深厚情感,尤 其无法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不利于 感受古诗词之美,很容易失去对古诗 词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古诗词学习效率低下。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提效策略
基于现有问题,教师应当坚守生 本教育理念,在秉持传统教学模式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多样的古诗词学 习活动, 使学生走进古诗词学习深处, 在学习情感、知识、方法、能力、素养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
(一)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趣,要求教师改进教学,调动学生学 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古诗词 的保障。在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 学生被动地学习古诗词,学习效率自 然会低下。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进入 古诗词课堂的首要环节。教师应当在 此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古诗词教学提效基础。
1. 播放音频,借声入境
古诗词经常和乐而歌,具有极强 的韵律感。大部分小学生乐于听音乐, 尤其可以在听的过程中主动想象、联 想,进入特定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选择相应的音乐,并在 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播放,让学生沉浸 在音乐中,入情入境,从而产生学习 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 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重描 绘了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样的夜景。教 师可以选取静谧安宁的轻音乐。在课 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 播放轻音乐,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 想象场景。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进 入古诗词课堂,感受到乡村夜晚的静 谧安宁,进而浮想联翩。在音乐播放 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自己 “看到”的景象。大部分学生会兴致 高昂地进行描述,营造出轻松的课堂 氛围。借声入境有机地结合了古诗词 和音乐,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古诗词学 习兴趣,踊跃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感, 由此轻松地进入古诗词课堂,为提升 古诗词学习效率做好准备。
2. 呈现图片,借观入境
古诗词中有着悠远的意境。传统 教学表明,教师一味地用语言描述意 境,很容易使学生陷入理解困境中, 失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小学生的形 象思维较为发达,可以在与直观事物 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认知。图片可以直 观、形象地展现古诗词意境。教师应 当围绕古诗词意境选取相应的图片, 并在课堂导入环节将其展现给学生, 使其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进入古诗词意境中。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 册《江南春》借助红花、绿叶、山城、 酒旗、楼台、烟雨等意象勾勒出了一 幅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象。教师可以从 网络上选取与之相关的图片,并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展示,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促使学生细心观察、认真 想象,借助一事一物想象场景,感受 烟雨江南之美,从内心深处产生喜爱 和赞美之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师可以引出《江南春》,指明图片 再现了诗句所勾勒的场景,引导学生 思考诗人的情感是否和我们一样,引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其进入古诗 词课堂,重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借观 入境,不但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有效进入了古诗词课堂,还使学生明 确了课堂的学习重点,有利于增强学 习的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中讲解:坚持学生本位
新课改提出生本教育理念,要求 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来实施教学。当 前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原因 之一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 性。对此,教师应当在整个古诗词教 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联系古诗 词内容组织多样活动, 促使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建立深刻理解,同时发展能力与素养,提升古诗词课堂学习效率。
1. 诵读古诗词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直接方 式。有效诵读,既可以使学生品味古 诗词的音韵,习得诵读方法,储备古 诗词学习经验,还可以使学生理解古 诗词内容,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写作意图。在课中讲解环节,教师应 当依据教学需要, 组织示范诵读活动、 循序渐进诵读活动等。
以示范诵读活动为例,小学生的 模仿能力较强,可以跟着教师、名家 诵读古诗词,感受其节奏、语调、声 调等。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长歌行》时,教师可以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抑扬顿挫的语 调、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真挚的表情、直观的动作来进行诵读,吸引学生的 目光,尤其使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 产生模仿兴趣,主动模仿。在模仿的 过程中,学生可以短促读或顿挫重读 “德、泽、物、节、叶、百”等,感 受到诗人蕴含其中的决绝之感。基于 学生的诵读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 地组织指导活动,促使学生走进诗句 深处,继续与诗人进行“对话”,强 化自主诵读认知,提高学习效率。
2. 品读古诗词
品读是学生深入古诗词,深刻体 会诗人写作意图、思想情感的主要方 式。一般情况下,诗人会借助意象、 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思。教师应当研 读古诗词,挖掘关键点,以此为细读 点,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想。
例如,于谦在《石灰吟》中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石灰这一意象 描写了开采石灰的过程,表达了自己 忠诚正直、勇敢高洁的情操。诗人用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出了自己的清白。于是,教师可以 石灰为重点,引导学生探寻石灰的特 点。基于学生的探寻结果,教师可以 鼓励学生重点诵读这句诗,思考诗人 如此写作的目的。在反复诵读的过程 中,一些学生可以从石灰联想到人, 感受诗人的美好精神品质。基于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具备这样精神品质的原因,并趁机讲述诗人有 关的故事。在学生了解原因后,教师 鼓励其带着情感地诵读诗句,再次明 确石灰象征的人格特点,体会诗人于谦的忠诚正直、勇敢洁。
(三)课后巩固:能力素养并重
新课改强调让学生获得应有发 展。能力和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忽视培养学生的能 力与素养,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地学 习古诗词,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在改进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体验课堂导入、讲解活动, 在建构认知的同时,锻炼了能力, 发展了素养。在课后巩固环节,教 师应当以运用为重点,引导学生彰 显自身的潜力,体验多样活动,借 此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 提高能力与素养的发展水平,切实 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
1. 组织写作训练活动
写作训练是学生“用”语文的途 径之一。有效的写作训练,既可以使 学生灵活地应用课堂学习成果,还可 以使学生进一步地增强理解,锻炼思 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增强课堂学习 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组织多样的写 作训练活动。
(1)仿写
仿写是学生根据范文进行创作的 活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尤其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储备了语言知 识,习得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创作经 验。在体验仿写活动时,其会发挥自 身仿写能力作用,迁移已有认知,组 建语言, 自然而然地与诗人继续对话, 建立深刻的古诗词认知,促进多样能 力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石灰吟》这节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句,使其理 解诗句内容,品味诗人的美好精神品 质,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立足 学生的阅读所得,教师可以鼓励和引 导学生围绕诗人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联想其他的与诗人相似的事物,并模 仿诗人的写作,使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来编创诗句。不少学生会联想到梅花、 竹等,把握其特点,认真创造,继续品味诗人的美好精神品质,加深对古 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想象能力 和语用能力。
(2)改写
改写是学生在不改变原文内容的 情况下,改变体裁、写作方法等的活 动。理解古诗词是学生体验改写活动 的基础。所以,通过体验改写活动, 学生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古诗词内容, 同时积累语用经验。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 年级上册《宿建德江》的过程中,学 生反复诵读、品读古诗词,一步步地 了解了诗人描绘的场景,理解了诗句 内容,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在课后巩 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第一人 称将诗句改写为白话文。在改写时, 学生不但要描绘出诗人眼前的场景, 还要描述诗人的人生经历、当下感受 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现自己的 阅读成果,发现阅读认知漏洞,主动 地向他人寻求帮助,增强对古诗词内 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2. 组织跨学科实践活动
新课改重视跨学科学习,要求教 师引导学生融合各学科,建构知识体 系。跨学科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跨学 科学习的途径。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依据活动要求,自觉地调动 已有认知,灵活地应用其他学科的知 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由此实现学科 间的融会贯通。对此,教师应当紧抓 语文与数学、美术、音乐、地理等学 科之间的联系,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组织跨学科实践活动。
例如, 在教学《迢迢牵牛星》时,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句,使学 生借助银河、机杼等意象了解了牛 郎和织女因被银河阻挡而无法相见 的悲剧,体会了人间夫妻不能团结的悲哀和凄苦。演员毛晓彤在《经 典咏流传》节目中翻唱了《迢迢牵 牛星》,唱出了织女有情思亲、无 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 态以及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教师可 以向学生播放毛晓彤歌唱的《迢迢 牵牛星》, 吸引学生沉浸在音乐中, 并和小组成员一起重新改编这首诗, 合作歌唱,唱出真情。
三、结语
提高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要求之 一。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改要求的指 导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导入环节、讲解化解和巩固环节作为 古诗词教学的良好契机,联系具体的 古诗词内容,创新和应用多样的策略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灵活运用古诗词学习成果,借此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多样能力,发 展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习兴趣,自 觉学习古诗词,从而有效提升古诗词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香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 四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研究——以 T 市 F 小学为例 [D]. 秦皇岛 : 河北科技 师范学院 ,2023.
[2] 录毛卓玛 . 浅谈提升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2(9):236-238.
[3] 张真鹏 . 徜徉诗海 品味经 典——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 的提升 [J]. 考试周刊 ,2022(7):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