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7 11:01: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体,格式和韵律极具特殊性,是我们先人千百年来各抒己见表达出的 思想精髓,也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中,对小学生人文教 育的渗透还没有科学、全面地展开 。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习生 涯,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很模糊尚未真正形成,那么通过人文教育的渗 透和加强学习,是有利于为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思想以及道德文化的,更能促进小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流传至今,这许 许多多不同形式、不同韵律、不同体裁的古诗词,或风 景秀丽山势险要、或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或语言优美 丰富有趣、或意境幽远哲理丰富等,不管是出于对哪 方面的描述,  这些古诗词都能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 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深入古诗词教学研究、 丰富自身教学水平、深入了解诗词所作背景等科学有 效的手段来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渗透,将人文教育贯 穿于古诗词、古诗词与人文教育有效结合,会有效促 进小学生成绩的全面提升。

\

一、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接受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几千年来我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可以从 中探寻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那么从这些良好的思想 意识中,可以明显地探寻分析出诗人所处的社会当时 是怎样的一个时代、经济情况如何、军事及疆土如何、 百姓生活的怎么样等,  并且古诗词有其特殊的文体、 格式和韵律,可按音律分、按体裁分、按表现手法分、 按内容分等,形式丰富、风格各异、韵律优美,彰显出 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肩负起 将古诗词传承下去的责任,  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 学、做好人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小 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同 时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一)在古诗词中徜徉,感悟壮美河山

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其中一个重要描写对象 就是祖国的大美河山,诗人往往借助对大江、大河、大 山的种种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方面是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另一方面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然而对 于小学生而言,即使是热爱自然的,但是无论是语言 表述还是作文描述都不能深刻地表现出来,而在古诗 词中,  诗人往往寥寥几句则将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所以,  古诗词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 养,文学储备丰富语言表达随之提升,思维逻辑也提 升,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既有感悟又能表达[1]。例如 在小学二年级上学习《江雪》这首诗时,描绘的是一幅 幽僻清寂的江上雪景图,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 应该充满感情地进行朗诵,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仿 佛面前就有这样一幅景象。

(二)感受古诗词情感,感悟真实写照

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另一个重要描述对象就 是诗人当时的所想所感所悟,有些诗人看似只是在描 写景象或者其他,但通过反复阅读、学习和理解,就会 从中体会到诗人写诗时的真实感受,从而产生共鸣或 者有所感悟。众多古诗词中人生道理方方面面比比皆 是,比如说小学三年级课本中叶绍翁所作《夜书所见》 这首诗表达了旅人情思、小学六年级课本中陆游所写 的《示儿》这首诗表达了爱国情怀、小学三年级课本中 李白所作《送友人》这首诗表达了友谊情深等,学习这 些优秀的古诗词都能奠定学生良好的文学基础,为小 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源泉。学好语文是要有丰富的想 象力的,还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而古诗词恰恰 能为学生提供这些基础。

(三)学习古诗词文化,正确树立三观

在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还有一个重要表达就是 传递正能量,或者鼓舞士气,比如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其四中所写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或是告诫世人农民劳作不易要珍惜粮食,比如李  绅在《悯农》二首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等。还有很多诗人写有不同的诗句来表达正能量激励  人心,那么这些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小  学生来说是有可学习之处的,无论诗人所表达的所感  所悟是即兴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些古诗词是具  有重要价值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把人文教育贯穿于古  诗词学习中,是能更好地提升自身品质的,对小学生  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说都会辅以学习 。虽然  古诗词文化历史悠久,但其朗朗上口,学习由易到难 , 教师讲解透彻,小学生在学习时会因有趣而学,有学  再有所悟[2]。

二、古诗词教学中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详细讲解背景,融入人文情怀

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学习还是感到很新奇 的,未入学前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中甚少接触甚至运 用古诗词,所以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小学教师要抓住 这一特征和机会,让学生不厌烦学习古诗词甚至逐渐 喜爱上,感觉古诗词学习其实很简单[3]。

首先,在进行诗词讲解之前,要先对学生讲述诗 人所处的时代及背景等,讲述越详细、分析越多,学生 越能更好地了解作者,  更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更 准确地体会诗词的意义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 备课时,要通过各种工具查阅大量资料等来丰富知识 储备,然后组织好授课语言,理清授课逻辑,课堂讲解 时能够生动有趣 、语调抑扬顿挫让学生觉得有感染 力,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学习《汉乐府 ·江南》时,没有 写作者是谁,只写了“汉乐府”三个字,那么教师就要 跟学生解释清楚这首诗的特殊性即作者不详,汉乐府 不是人名,而是初设于秦朝,正式成立于西汉的专门 管理乐舞演唱的一个机构名称,然后交代清楚乐府诗 的由来和发展历史及种类等等。

其次,在当前小学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已经非常普遍了,那么教师在进行古代诗词教学时可 以运用多媒体,辅以图片、视频、小故事、动画、音乐等 形式,来吸引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性,还是以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汉乐府 ·江南》这首诗 为例,在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时候,可以在多媒 体上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秦朝时期人们的穿衣风格以及汉朝时期人们的穿衣风格、秦汉的统治时间、乐府 诗的发展历程、乐府诗的艺术特色及分类以及诗中所 表现的场景等,这样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再次,培养小学生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可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是以一年级小 学生学习《汉乐府  江南》这首诗为例,在上一节语文 课结束之后,小学教师可以宣布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 是一首古诗《汉乐府  江南》,这首诗朗朗上口非常好 读,老师要给你们留一个作业,那就是要学会这首诗 怎么读,  不认识的字可以利用字典或者求助别人,老 师相信你们在熟读这首诗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 悟,下一节课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自由讨论。

\

最后,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是以一 年级小学生学习《汉乐府  江南》这首诗为例,教师在 课堂上进行讲解时,无论是运用传统手段还是多媒体 手段,在交代创作背景时要及时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明 白的地方,哪里不明白等,然后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交 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多讲解课外知识,比如诗人 这一时期经历了什么、旅居哪里、什么时期写过哪些 千古名句等,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培 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趣解诗句内容,增强文化情怀

每一首古诗词中所包含的语句都是诗人精密思 考后所写的措辞,其中写作手法多种多样,诸如运用 典故、比兴手法等,这些知识有的区别明显,有的区别 不明显,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感觉困难的一个重要原 因,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注 意用有效便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写作手 法及诗句内容和意义[4]。还是以这首《汉乐府 ·江南》为 例,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学的第一首诗,这首诗是 一首采莲诗,对于北方的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只 在公园或者旅游地见过荷叶和莲子,更不要说采过莲 子,不能很好地理解采莲的景象和乐趣,这时教师已 经运用多媒体等了解过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分类形 式等,对于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口头解释整首诗 在讲人们采莲时的景象和采莲时的欢乐心情。然后再 详细讲解每一句,虽然每句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提 到“人”字,而通过这首诗的描述仿佛就看到许多人在 采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欢乐优美,画面美好,这就是乐府诗的魅力,“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 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 叶北 。”这几句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 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醒学生重点学习,为日 后的文学修养及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重点讲解修辞 手法运用比较好的诗句,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词 运用的美妙,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诗人不同手法的表 达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像这首乐府诗的诗句就比较好 记,简单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全文所表达的内 容,但讲解越详细,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和记忆就越 深刻,也能更好地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感。

(三)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人文素养不断提升

传统教学理念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过 时,是不科学的存在教学问题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 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 的自我学习能力 。  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 时,教师一要做好备课讲解;二要融入人文情怀详细 讲解诗词内容;三要认识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 性,教学方式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 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还提升了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  例 如在学习到李绅的《悯农》这首诗之前,教师可以提前 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这首诗,  辅助工具及途径不限, 能够认识生字理解生字即可,不要求非得能理解出全 诗的意义,这样在真正上课讲解时,由于自己已经有 了基础理解,再加上教师的详细讲解,很多知识会更 加印象深刻;也可以进行自由辩论,鼓励学生积极举 手发表看法,觉得通过这首诗学习到了什么,以后应 该怎么做等,  说得对的表达好的教师要鼓励表扬,说 得不是很准确表达得不太流利的教师要给予正确指 导,说明为什么说得不是很准确、在语述表达方面应 该注意什么,这样增强了学生间的学习氛围,促进学 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一 段时间后,知道了很多诗人的名字、很多运用手法等, 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工具查生字、词义来增 加古诗词阅读量,读一些课外诗词,小学生在小学阶 段就储备了大量古诗词知识,人文修养和文化功底都 会大大提升,  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也会轻松应对,有 了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良好的情景教学氛围

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作品中,诗人写下作品时都是 根据真实感受或者所见所闻等写的,是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的,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贴近真实生活,在 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前提下引入情景教学是科学有 效的。还是以小学一年级为例,小学生刚刚入学,部分 小学生对古诗词接触甚少,离课堂上正式学习《悯农》 其二这首诗最少半个月时,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布置情 景作业,比如收集一粒或数粒种子,然后将种子种到 泥土里,种子类别不限只要是能结果实即可,然后到 正式讲课时可以带到课堂来 。半个月的时间,苗木不 会长太高更别提开花结果,但是要的最终效果是小学 生可以每天都坚持自行照顾所种苗木,关心和了解苗 木每天的成长状况也是要付出小小辛苦的。这样在正 式讲解这首诗时,教师讲述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整首诗 的详细内容等,学生通过学习以及短期内小小的亲身 经历,虽然与作者生活的年代相距甚远,但能深刻体 会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学起古诗词来更有兴趣和动 力。另外,可以匀出十分钟时间采用课前集体朗读的 方式来加强学生记忆和表达,古诗词韵律优美、朗朗 上口,朗读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对诗词加深记忆,进而 形成理解、感受情景、产生兴趣,还可以熏陶小学生的 人文情怀,这时期的小学生记忆力极佳,人文素养提 升也会非常快。

三、结语

古诗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和瑰宝,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承担起将古诗词文化发扬和传承下来的责任,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运用各种科学、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样的传承、这样的学习,古诗词文化会广受欢迎、广受学习、广受流传,将人文教育贯穿到每个学生的生命里。

参考文献:

[1]葛洪波.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途 径解析[J].吉林教育,2016(33):129.
[2]朱小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9):71.
[3]张艳.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 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课外语文,2016(21):87.
[4]王志学.人文教育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 中的进行[J].知识文库,2017(1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