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融通生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趋向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7 14:00: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融通生活,注重开发古诗词教学生活化课程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现实诉求。文章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为例,探讨融通生活取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

  关键词:融通生活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时代久远,以及文体格式的特殊性,古诗词教学难以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接通,致使学生难以产生与文本一致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因此,要让古诗词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要依据古诗词教学特点,寻找古诗词教学和学生生活融通的路径,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积累和生活经验,引领学生顺畅地进入古诗词特有的言语情境之中,透过古诗词文本,与诗人对话,在融会贯通中悟读诗心,读懂诗意。本文结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教学实践,探究融通生活取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张力

  古诗词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主体性,不断提高古诗词课堂张力。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基于小学生丰富的生活储备和生活经验,合理挖掘情境素材,提高情境创设立意,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课堂张力。

  1.强化开发意识,收集生活化情境素材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好的素材,小学古诗词教学融通生活取向下,教师应进一步增强情境素材开发意识,在收集生活化情境素材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生活化情境素材既要与古诗词教学内容或话题保持高度一致,又应尊重学情,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匹配。这样才能提高情境素材作用效果,创设具有较高张力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歌以战争为题材,教师根据诗歌创作的题材对当前战争进行梳理和筛选,这类素材学生熟悉且感兴趣,学生关注度比较高。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素材,激发学生与诗歌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2.运用教学智慧,调动生活化情境创意

  情境素材奠定了情境创设的材料基础,教学情境要具有较高张力,还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让情境素材有机组合,使之与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学生认知等有效对接,还应强化融通生活意识,调动生活化情境创意,与学生生活和生活体验等进行关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教师先展示一段战争视频,聚焦战争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结合视频片段让学生交流对战争的认识,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让学生猜想此时诗人的心情。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初步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假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共鸣,使情境创设层层深入。

融通生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趋向论文

  二、解读文本背景,打通生活通道

  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与学生在时间、空间上存在较大距离。教师应根据古诗词教学特点,合理运用文本背景资料,借助文本背景解读拉近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打通古诗词教学和生活之间的通道,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1.解读宏观的时代背景,以时解文

  古诗词教学不能局限于文本,而应与古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解读宏观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进诗歌产生的特定时代,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文本,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避免出现断章取义现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借助创设的教学情境,在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情感基础上,教师抓住古诗词的题目引导学生探求文本创作的背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安史之乱”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说说这段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一段历史,并交流安史之乱对唐朝人民生活的影响。

  诗歌教学借助一段历史材料,既促进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教学的关联,又将学生带进文本所在的特定时代,去感受那段历史和人民的生活。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诗歌中诗人表现的情感,容易产生思想情感共鸣。

  2.解读微观的作者背景,知人论世

  古诗词教学既要重视宏观时代背景解读,又应聚焦微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和文本的创作背景。通过微观背景解读,让学生更加了解古诗词创作的时代,以及了解诗人创作的诱因。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在了解时代背景基础上,教师再借助一段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验,抓住诗人创作的名篇《登高》《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别”等,让学生对杜甫形成初步认识,感受其忧国忧民情怀。借助微观背景解读,让学生对文本创作的原因以及诗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三、援引生活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文本解读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感合理地援引生活资源,拓展古诗词教学空间,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受古诗词独特魅力,从古诗词中汲取有益滋养。

  1.借助生活资源,加深文本理解

  理解文本是学生解读诗歌的前提和基础,古诗词教学应从文本理解入手,不断加深学生对古诗词表达意思的理解。由于时代原因,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距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资源,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义的理解。如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义的解读,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容易对诗歌中出现的地名一带而过,这样就很难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围绕这两个地名,教师可以给学生投放一段资料:“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区,是诗人创作时的所在地,“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

  结合材料,学生借助“蓟北”这个地名认识到蓟北已经被收复。这一地区的收复意味着安史叛军的崩溃,支离破碎的山河再次得到统一。如此,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对于爱国、饱受战争之苦的杜甫而言,可谓是天大喜讯,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他欢喜了。借助材料,古诗词教学内容也得到有效扩展,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2.借助生活资源,触发深度阅读

  文本解读是一段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学生渐向文本更深处,离不开教师的激发。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之转化为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学习力,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引领学生自主渐入文本佳境,感受古诗词独特的文学魅力,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情感熏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联在解读句子意义基础上,教师扣住“忽传”“初闻”和“满”等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通过词语探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这个喜讯来得很突然,是诗人所意想不到的;借助“初闻”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之短。然而,诗人却是“涕泪满衣裳”,可见诗人之激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诗人此时激动的心情,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春望》。结合诗歌《春望》,让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如此激动。

  借助材料调动学生阅读积累,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时代中,感受诗人和当时人们的困难。而如今,国家即将统一,民生即将改善,自己苦难的生活也即将结束。这些如何不让诗人欣喜若狂,学生就不难理解此时“却看妻子”的微妙心情,不难理解诗人“白日放歌须纵酒”的癫狂,以及迫不及待的归乡之举。

融通生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趋向论文

  四、借助生活方式,迁移生活经验

  古诗词教学选择怎样的方式关系着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融通生活需要教师确立生活化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生活化方式,促使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让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关联。

  1.角色扮演,品味原味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改革古诗词课堂教学形式,从传统的讲解式课堂转向学生自主建构。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角色扮演机会,让学生改变单一化的角色和身份,在多重角色转换中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品味出古诗词的原汁原味。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歌的朗读教学,在学生初步朗读和理解诗歌意义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以诗人杜甫的身份吟诵诗歌,要求读出诗人此时的心情。为提高角色朗读效果,给全体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各个小组围绕朗读展开小组学习,先在小组内进行初选,选出小组代表参与组间比赛。比赛之前,各个小组进行朗读策划,对参赛选手进行“包装”,包括朗读、配乐和动作等。

  角色扮演活动让朗读多一些仪式感,“学生”角色意识逐渐弱化,将自己置于“杜甫”角色。围绕角色朗读活动,小组间开展讨论和策划,又较好地促进学生互动,且赋予学生创造性朗读的机会,让单调的朗读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在多重角色转换中,不仅丰富了学习体验,深刻体悟到古诗词蕴含的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而且能够助力学生进行有章法的深度学习。

  2.驰骋想象,激发共鸣

  诗歌言简意赅,简洁的语言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就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了机会。教师应善于抓住古诗词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古诗词想象点,给学生创造驰骋想象的机会。借助丰富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文本语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共鸣。

  如围绕“却看妻子愁何在”一句,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语境展开想象:此时诗人“却看妻子”有怎样的意味?如果是你,你会对妻子和孩子说些什么,夫妻之间又是怎样对话的。试设计一段两人的对话,要求符合诗歌语境。通过想象活动,引领学生与诗人过往对话,与诗人的现实处境对话,使学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获得深刻的认识。

  总之,只有赋予古诗词教学鲜活生动的时代内容,古诗词才能重焕生机,激发出蕴藏的精神魅力和情感内涵。教师应基于古诗词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古诗词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上,培养学生厚重典雅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4.

  [2]汤振纲.古诗词教学生活化策略与课程资源开发[J].语文建设,2021(21):37-41.

  [3]王日淦,董旭午.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试谈依循生活化理念教学生学好和会学古诗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7):4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93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