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找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对于优化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时下阅读教学中按 部就班、面面俱到、缺乏新意等现象,本文提出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紧扣单元主题、关注核心人物、关注关 键问题和文本背景,并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可以打通阅读的通道,抓住文本的关键,让课堂教 学更加聚焦,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真正起到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目的。
阅读教学承担着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文化感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 班地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 新字词,分析及理解课文等,学生的 学习兴趣也很难被激发,更别提学生 对课文的深刻解读了。怎样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引领学生阅读 的突破口?笔者结合实践,认为可以 围绕着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以单元主题为导向,抓住阅读的主线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 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编排的。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时, 要关注单元人文主题,并结合单元不 同课文引领学生感受不同主题背景下 多样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 独特的人物形象等,学习同一主题或 者不同主题课文在叙事或者表达上的 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 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 情”,教材中选编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意在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课文是怎样借助 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的。要达成本单 元的阅读目标,教师就要紧扣本单元 主题展开教学。通过研读课文,学生 们会发现同样是抒发对事物的情感, 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情感方面存在着很 大差异。如《白鹭》 一文主要采用了 对比及直接描绘的方式展现了白鹭的 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落花生》 一文是以“落花生” 为线索,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来告诉人们要做怎样品格的人。《桂花 雨》 一课是作者通过对童年摇桂花情 景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童年 生活的怀念之情。《珍珠鸟》一文主要 通过“我”与珍珠鸟之间是如何相处 的描写来发出感叹:信赖,往往会创 造出美好的境界。至此,明确了单元 主题下不同课文的表达特色及学习主 旨之后,紧扣单元人文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促进学生阅读 质量的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要紧扣单元 主题展开,以阅读主题为依据,以人文主题为导向展开教学,使阅读教学 的目标更加明确,增强学生单元学习 的系统性、指向性和辨识力。
二、以核心人物为线索,抓住阅读的支点
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 文,叙事性题材居多,这些课文中的 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如 一个个支点,使课文更加立体、饱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核心人物为线 索,引出与课文相似或者相关的同类 文章,带领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 帮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鲜活、立体的 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 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 土》 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鲁迅,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鲁迅有 关。《少年闰土》 一课主要讲的是闰 土和作者“我”之间发生的事情,文 中关于闰土的笔墨较多,主要是让我 们通过阅读了解少年闰土是怎样一个 人。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 了解,教师可以以人物闰土为线索,设计问题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少年 闰土,那么中年闰土又是什么样的 呢?结合阅读《故乡》一文,谈谈少 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 方?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相比,有哪 些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是 什么? ……随着学生的阅读思考,教 师适时呈现闰土成年以后的形象以及 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学生即了解了 当时封建阶级统治下农民的悲苦。至 此,学生们对于当时阶级统治下像闰 土“这类人”的生活状况,对作者以 点带面,以个体辐射群体的写法感受 也更加深刻。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 合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来引领学生 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让学生 从其他课文的学习中感受到鲁迅对中 国老百姓的关心以及人们对鲁迅的敬 仰之情,这样引领学生阅读可以让学 生走进文本,走近鲁迅,感受鲁迅思 想对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们对课 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叙事性文本中的核心人物贯穿文 本始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核心 人物为线索,帮助学生打通由关键人 物走向深入理解课文的通道,助力学 生由此及彼,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内 容。这样引领学生阅读思考,阅读方 向明确,教学层次清楚,有助于学生 阅读质量的提升。
三、以关键问题为统领,抓住阅读的节点
关键问题是指能够统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 以避免课堂教学中细枝末节问题的产 生,让教学更具凝聚性。为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设置一些关键问题, 以关键问题来统领阅读课堂,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 一课时,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连贯性 和整体性,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可以 设计这样的关键问题:草船借箭一文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什么?主要人物 有谁?你觉得诸葛亮和周瑜各是怎样 的人?借助关键问题,学生们重新回 归文本,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通过 对文章中关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 等方面的品读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的 特点,教师可以由关键问题衍生出一 个具体的问题,如“造十万支箭可是 个大工程,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主动立 下三天完成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他立 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随着一个个任务的解决,学生们对于 诸葛亮和周瑜各自的性格特点也有了 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关键问题 的提出使学生的探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关键问题 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 维更聚焦,围绕关键问题对文本内容 进行深入探究,在抽丝剥茧的阅读中 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
四、以文本背景为抓手,抓住阅 读教学的全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上具 有经典性和丰富性,不同类型不同体 裁的课文均有涉猎。教师可以以文本 背景为抓手,补充一些与文本人物或 者故事情节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对 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少 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志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 向学生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20 世纪初的清朝政府腐败无 能,从鸦片战争开始,签订了一系列 丧权辱国的条约,使百姓处于水深火 热之中。请大家读课文,说说少年周 恩来为什么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 书?在此基础上,再追问:“如今我 们处在和平年代,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呢?说说你的志向。”这样以文本背景 为抓手,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本背景 为抓手,相机向学生出示与文本人物、 故事情节等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阅 读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了课堂教学的 突破点,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 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教师要能够从课文内容及学生的 认知特点出发,找准引领学生阅读的 突破口,抓住阅读主线、阅读支点、 阅读节点和阅读全景,使学生的阅读 方向更加精准,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最终 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燕 . 多元化培养小学生课外 阅读的策略 [J]. 新教师 , 2023, 137(5):62-63.
[2] 蒋舟 . 以童话阅读为突破 提 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 [J]. 求知导 刊 , 2021, 288(36):68-69.
[3] 陆琴 . 化“熟悉”为“陌生”— 预测策略“学生提前阅读”尴尬的突破 和扭转 [J]. 语文天地 , 2022, 701(11): 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