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科教育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日常教育中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 学融合路径分析,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相关策略。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课程是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质的重要 学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服饰、 器具、建筑等各方面,都蕴含着古人 的智慧和独属于中华文化的古典特色。 将小学美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 结合,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悟到古人 艺术的精湛,还可以让学生全面地了 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可以让学 生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既落实了国家传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又创新 了小学美术教育形式,丰富了小学美 术教育内容,这有助于落实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 核心价值和教学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内容, 旨在培养小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亲切感,让学生在教育启蒙阶段,可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艺术形式,并通过美术教育感受中华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美术课程是素 质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不仅是作品欣 赏课,还包括绘画课、手工课等多方 面的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可以获得思维拓展。而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拓宽 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陶冶学生的 情操。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多元化和趣 味性特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美术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 力。将美术学科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 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 本”,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小学阶段,教 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 发展情况相符合,要在引导学生认识 颜色、认识自我、观察身边事物感受 大自然的过程中,建立对客观世界的 初步感知。而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课 程,则更具有指向性。教师要强化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要让学生运 用相应的绘画工具制作美术工艺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内容,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二)小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意义
1. 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小学美术 教师要秉持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教育要 求,在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时,注 重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引导,以促 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小学美术教 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了解我国古代优 秀的艺术作品和优秀思想,这不仅可 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让学 生品鉴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形 成健康的心理。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小学美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 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 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把 流传至今的优秀美术艺术品展示给学 生,并给学生讲述艺术品背后的文化 特点、精神内涵,以此让学生了解更 多的历史知识。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 美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美术元素, 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美术 元素,并将美术元素用于自己的学习 和美术创作中,这可以提高学生的美 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 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讲授浮于表面
部分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融入传统文化时,只是注重向学生传 授美术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某一个知识 和技能。这样虽然能够达成传统文化 的一定融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更多 的是展现单一化的教学形式,没能注 重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探究。 这种浮于表面的讲授模式,没能让传 统文化深入地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无法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美术知识内容 实现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这 样也无法达成学生人文精神及审美能 力培养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与生活衔接不足
部分教师在实现传统文化融入的 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内涵 的讲解,凸显了其中的继承性内容。 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创 新实践所涉及的点是比较少的,更没 有让学生下意识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时 代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得学生在美术 学习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 展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这样就很难 达成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的。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自己对传统 文化艺术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 地将小学美术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 把控好教学进度,这样既能够展现传统 文化的魅力,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小 学美术教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教育原则进行深入学习,教师不仅 要基于美术教育理论进行学习,还要 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教师可以通 过线上网络资源,系统地了解我国的 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将小学阶段中 涉及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知识罗 列出来,并进行拓展学习,如此可以 提高自己的文化驾驭能力。除此外教 师还要学习书法、古诗词、传统音乐, 如此可以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面。
教师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内涵 后,要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进行 深入的解读,将新课程标准、小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科内容、传 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这可以构建高 效的小学美术课堂。
(二)利用民间工艺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重要的传 统美术文化之一。民间工艺美术蕴含 了丰富的民族气息,小学美术教师在 教学中可以基于教学内容,融入本土 的民间工艺美术。这不仅可以让学生 更好地学习、了解传统民族文化,还 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基于 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先对教学内 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教学内容中 与民族美术有关的知识,然后制定相 应的文化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课堂, 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课堂氛围, 并充分展示美术工艺作品的价值。以人美版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为例。本文提到的民间 美术作品有剪纸、年画、泥塑、刺绣 等等,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设 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欣赏各类工 艺品,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教师在本 课的教学中,要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取 出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 如北京可以选择剪纸作为代表、陕西 可以选择泥塑花狮作为代表、四川可 以选择绣花鞋垫作为代表、云南可以 选择刺绣作为代表。在选择好与本地 文化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后,教师要 展开拓展教学。
以四川的绣花鞋垫为例,教材中 展现的绣花鞋垫为美术作品,教师可 以基于此向当地的手工艺老人请教, 展示绣花鞋垫实物。让学生通过观看 绣花鞋垫的实物,对绣花这一民间艺 术形式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基于刺绣 的历史文化展开讲解,并利用多媒体 技术给学生展示古时的绣品,同时教 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名绣, 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 的民族传统工艺。
(三)将传统文化和绘画进行结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是重要 的教学内容,而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 艺术形式之一,不仅在我国的传统文 化中有重要位置,在世界美术之林也 有重要位置。中国画蕴含了深厚的传 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绘画 元素中的传统文化,并对其中的文化 内涵、美术内涵进行整理,这样可以 丰富教学活动。
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用彩墨画 鱼》一课为例,本课中给出的材料是 清代的五彩鱼藻纹盘,五彩鱼藻纹盘 上用彩墨描绘了形态各异的鱼儿,这 让整个盘子具有活力,多姿多彩。基 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水墨画鱼,教师可以制作趣味视频,视频先有一滴墨水滴在水面上缓缓荡起涟漪, 而后有不同颜色的水墨鱼在视频中游 动起来,这些鱼是由中国画鱼名家创 作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 术手段,给予这些鱼儿生命,让这些 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让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以 下问题:这些鱼分别有什么特点?观 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通过问题 引入到中国画的学习。
在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则可以给 学生展示齐白石的《鱼戏》,以及收藏 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鱼蟹图》, 在展示精美的水墨鱼图后,教师则要基 于鱼的画法展开讲解。在讲解中教师可 以渗透中国的水墨文化,感受中华文 化的神秘与奥妙、多元与丰富、博大 与空灵,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 国画的美感,还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水 墨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教学课堂要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结 合,既要展示中华文化的底蕴,又不 能过于深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四)挖掘教材中的历史文化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 的重要载体。而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教 育部门要求人才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 储备外,还要具备各项综合能力,基于 此小学美术教师要认真研究目前使用的 美术教材,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教学 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深 入挖掘教材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并鼓 励学生学习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 素。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传 统文化的内容,如剪纸、雕塑、瓷器等 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有深刻的文化含 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丰富其历史文 化内涵,这有助于学生展开深入学习。
以四年级上册《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为例,本课对剪纸进行了详细介 绍。在实现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 引入代表性吉祥纹样的剪纸地区— 陕西,实现对地域历史文化的挖掘, 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首先,教师要 让学生理解传统吉祥纹样的文化内 涵。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现古人 对“吉”“祥”二字的解读(引入《说 文解字》的相关语句),而后给学生引 入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纳福 祈祥、脱灾解难。其次,教师可以以 陕西不同的地区为例,为学生展示不 同地区呈现出来的剪纸纹样样例,让 学生明白吉祥纹样在不同地区有不同 的地域文化特征。比如,陕北地区的 剪纸多见以鱼、蛙、蛇等动物与寓意 “多子多福”的葫芦、石榴、西瓜、葡 萄、莲藕等多籽植物组合为代表的对生 命文化精神崇拜的图案,在讲解时还可 以赋予剪纸图案特定的内涵,丰富学生 的感知。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剪 纸中吉祥纹样的发展历程。教师结合这 一教学内容,挖掘了与剪纸中吉祥纹样 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能够帮助学生 达成对相关传统文化内容的深度感知。
(五)结合传统文化展开实践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 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 化,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 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地感受传统 文化的奥妙,还可以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以五年级上册《中国龙》 一课为 例,教师在完成了本次课程教学之 后,就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和社会的资 源,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龙”为主 题,让学生展开美术作品收集及鉴赏 的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借助互联网 或者学校的图书馆,搜集与“龙”相关的美术作品。而后结合自己在课程内容 中学习的知识点,尝试去理解与“龙” 相关传统艺术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周末的 时间组织学生展开研学实践,带领他们 走进当地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去探寻 更多的与“龙”相关的美术作品,从 中看到古人对“龙”所赋予的文化象 征。而后结合现代化的文化理念,以更 为新颖的观点去解释与“龙”相关的 美术元素。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实践活 动,能够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更为丰 富。他们在多元化的实践探究中感受 到“龙”对中华民族精神所赋予的特殊 意义,以此便能升华自己的文化感知。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美术知 识,还要内化学生情感,通过融入传 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美 术核心素养。教师要探究高效的策略, 将传统文化和美术学习进行深度融合, 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树立正确的审美价 值观,在高效的学习中领略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娜 . 浅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 学美术教学的方法 [J]. 天天爱科学 ( 教 育前沿 ),2022(11):135-137.
[2] 陈 华珍 . 小 学 美 术教 学 与 传 统文化的结合研究 [J]. 文理导航 ( 下 旬 ),2022(10):19-21.
[3] 刘昕笑 . 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J]. 吉林省教 育学院学报 , 2022, 38(07):157-160.
[4] 范星妍 .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 传统文化浸润教育的策略 [J].教育艺 术 , 2022(05):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