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 市场调查与预测 ”课程教 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学、训、赛”三 维融合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学、训、赛”三 维融 合的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学,训,赛"三 维融合,多元化评价体系
“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 程中打破教学、实训、竞赛等各个环节的壁垒,实现多 维度的有机融合,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形成 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模式 。其中,“学”指的是理论知 识的学习过程,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专业知识;“ 训”指的是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 强调通过训练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提 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赛”指的是参加 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参与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创新意识。“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 应能力,非常适用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营销类专 业课程教学。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市场调查 与预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策划调查方案、设计调查 问卷、收集和分析调查数据、报告调查结果的能力[1], 是一 门兼具实践性、方法性、研究性的课程 。对“市场 调查与预测”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强化学 生对“市场营销学”“ 消费者行为学”等其他相关课程 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撰写 过程中熟练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还能为学生参加市场 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学科竞赛提供直接指导 。也就是 说,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市场调查 与预测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究能力、学科竞赛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 能力等综合素质,由此可见,“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 教学模式非常契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部分教育工作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多维度融 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例如,殷振等[2] 以新工科建 设为背景,提出了“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 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刘冰等[3]指出人才培养要实施“学 训一体、研赛贯穿”的规划路径,构建“ 学训研赛”一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部分学者从课程建设的角度,针对具 体课程探讨了多维融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徐敏义等[4] 以“机器人概论与实践”课程为例,提出要打造面向创 新创业、科学研究、产业实践的“ 产学研用赛”五位一 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卢冶等[5] 以“Java 程序设计”课程 为例,提出“学、育、练、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并介绍了 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 。专门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 程多维度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只有 刘荣君、柯晶琳等[6-7] 从赛教融合的角度,研究了“ 教 ” 和“赛”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随着本科教育对学 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日渐提高,以“市场 调查与预测”为代表的商科课程积极探索“ 学、训、赛 ” 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该课程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 方法以知识“ 灌输”为主,往往忽视了开发、挖掘学生 的学习潜能,容易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节,不符合市场 营销专业运用性强、交叉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8] 。即 使在课堂中加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学生学习仍缺 少自主探索分析的过程,教学内容也往往缺乏生动 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起来。
(二)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对学生相关课程知识的 掌握水平要求较高
该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较多,而且对学生 的数学、统计学原理等原理性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 高,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学生仅通过 一个学期学习所掌握的市场调查方法和技能,往往由 于没有持续运用的机会,容易很快遗忘 。因此,有必要 将衔接该课程的相关课程进行串联和整合,进一步优 化课程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及运 用相关知识。
(三)学生拘泥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动 手锻炼机会
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说,实习基地较少、实践教学 环境不够完备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该课程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9] 。同时,教学安排中实践教学环节 较少、实践教学形式固定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普遍 存在课程设计作业抄袭、学生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致 使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操作技能、学术研究能力等均 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 四)专任教师知识固化,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但多数都是 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工作经验 。该 课程专任教师主讲的课程往往比较固定,在长期的教 学中,其讲课模式和教学内容逐渐固化,又缺乏自主 更新知识、学习前沿理论、丰富阅历和开阔视野的动 力,必然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 、(“)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促进深层学习
该课程“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 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变“ 以教师为中心”为“ 以学生 为中心”,学生扮演“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了 师生角色的换位。学生依托自身专业知识,结合创新的 观点和方法完成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将所学所想付诸 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与指导教师保持密切的互动,有 助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更加深入地学习。
(二)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互助精神的培养
该课程“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小组合作完成 项目任务,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分组开展竞赛,这样有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 神。换言之,学生通过不同任务、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协作,有助于提升市场敏感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锻炼 心理素质,学会如何面对突发的事件并解决问题。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 创新能力
该课程开展实践和科研训练、参加学科竞赛,是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将课堂教 学、科研训练、创新竞赛三个维度相融合,有助于学 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开阔学术视野;有助于学生真 正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 学术思维 、锻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进而使其形成 “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反思— 完 善提升”的能力提升路径,最终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 方法、技能的运用。
( 四)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 促进
该课程“学、训、赛”三维融合,要求教师积极发挥 “ 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要求教师从单一 的理论教 学,延展到更广泛的、新型的实践教学。教师通过指导 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实训项目、创新类竞赛等,有助于 其深入掌握市场前沿理论、市场问题及社会对人才能 力的需求等,同时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 市场实际的接轨,从而打开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的提升通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 、(“)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构建“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框架
“ 学 、训 、赛 ”三维融合的“ 市场调查与预测 ”课 程教学模式,旨在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 、以成 果和产出为导向,通过优化课程设置 、重构教学内 容、改革教学方法、更新评价机制,将阶段性学习与 系统性学习有机融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10]。
“ 学”是“ 训”的基础,“ 赛”是“ 训”的提高和升华。 其中,“ 学”强调通过市场调查项目驱动理论教学,要 求学生按照项目执行逻辑执行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 并在期末提交完整的项目报告,体现的是项目确定、 项目学习、项目实施等过程;“ 训”强调以课程项目为 基础进行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 , 包括执行课程设 计,撰写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完成科研项目等,体现 的是项目实施、评价反馈、方法运用、项目培育等过 程;“ 赛”则指以实践项目成果为基础,培育以全国大
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为代表的各类创新型竞赛 的参赛项目,重点体现项目的培育、改进及参赛 。围绕 “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整合其他关联课程,构建“ 学、 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框架,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泛 在学习、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有效结合,可充分增强 学生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延续性。本教学模式 基本框架如图 1 所示。
(二)打造“学、训、赛”三 维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核 心环节
1.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素质和能力 提升为导向,按照“ 专业能力→ 项目任务→ 学习任 务→ 知识点”的反向设计模式,对知识点重新进行梳 理,将课程内容按任务模块划分,以完成真实项目为 目标和任务来推动整个教学过程,并在不同的教学阶 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项目执行要求。教师可借助课程 设计、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学术论文这些项目载体, 创设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不断 分析思考、实践求证、反馈调试,逐步形成理性的逻辑 思维、严谨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实证精神 。学生可以 4—6 人为一组分别组建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整体规 划和设计,并根据本组的项目任务和要求认真执行各 个阶段的子项目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 入竞争机制、监督核实、进行综合答辩等措施调动每 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使学生达到能综合运用相 关知识的目的[11]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 生的体验感,引导学生针对项目的执行进行积极思考、 热烈交流,教师则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
2.培育优秀项目,进行科研训练,提升学生科研能 力。在“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 于研究兴趣积极选择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作为课程 项目 ,将专业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与教学紧密融合。 在后期的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参 与表现,选拔有潜质、有毅力的优秀学生进一步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为培育优 秀毕业论文做准备 。在开展毕业设计选题时,应鼓励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这样 不仅有利于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也能保证课程 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能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实现教赛互促 。 基于前期“ 市场调查与预测 ”课程教学中培育的优 秀项目成果,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创新 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挑 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 ”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等,通过团队合作和参赛成果准备,培养 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 同时,教师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也能掌握 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的前瞻理论、热点问题、先进方 法、典型案例等,有助于其反哺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 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以赛促学 、 以赛促改,可实现教赛互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市 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工作质量。
(三)整合关联课程体系,促进“学、训、赛”进一步 有机融合
围绕“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探索“ 学、训、赛”三 维融合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的 实际技能和未来从事市场调研职业的就业能力,重点 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 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核心知识点 及其运用 。鉴于该课程研究性、方法性、实践性、运用性较强的特点,本次教学改革在突出市场调查与预测 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和运用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 整合后续需要运用市场调研技能和方法的高度关联 的课程知识点,如通过联动“科研训练与竞赛”“ 文献 检索与研究应用”“ 营销研究方法”等后续多门课程 的学习,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训练、学科竞赛进一步有机融合,以达到对“市场调查 与预测”课程知识持续学习和运用、不断强化和巩固 相关知识点的目标。
( 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课外训练、竞赛准备
探索“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 市场调查与预测 ” 课程教学改革,还应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解决 课堂教学时空限制与深度学习和运用相矛盾的问题 。 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学生 可通过学习通平台上的自建课程,获取和学习各种教 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视频、习题库、案例库、试题 库、竞赛获奖作品、行业调研报告成果等,也可通过该 平台提交作业、完成测试、反馈疑点、互动讨论、进行 组间评价等 。通过线下课堂与线上泛在学习有效结 合,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层次学习的需要,使学 生能够将课程内容进行横向、纵向延伸,提升学习效 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他即时通 信平台,如 QQ 群、微信群,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关 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项目执行进度,解决学生在实践 训练、创新竞赛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效 的系统评价
“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 教学模式要求建立系统、开放、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构建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 价指标。课程考核要注重对线上学习、线上作业、线上 测验、项目完成质量等方面的考查 。课程最终成绩包 括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签到、课堂互动与课堂表现、项目 参与表现、线上学习情况等)和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线 上作业、线上测验、线下作业、项目答辩、项目报告质 量等)综合评定。在评价主体方面,则在发挥教师评价 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学生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 评等评价方式,以避免教师单一评价的片面性。此外, 本评价体系还注重对学生评价的综合性和延续性,即学生在前期课程中的学习绩效将影响到后续关联课 程的学习评价 , 这种评价的持续性将通过压力影响, 提升学生在相关课程中的参与度。
五 、 结语
探索“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 市场调查与预测 ” 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 动性, 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 升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 高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 学、训、赛”三维融合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市场营 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教学 改革推广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 实践、创新、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近 5 年中,学生获得“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省级以上 竞赛奖项 50 余项,立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 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也是对本次教学改革实 践成效的很好检验。
参考文献 :
[1] 余青雪.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践: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 (5):81-84.
[2] 殷振,曹自洋,伯洁,等.“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 124-126.
[3] 刘冰,刘崇磊,潘海生.地方高校“学训研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88-92.
[4] 徐敏义,杜太利,王宝军,等.“产-学-研-用-赛”五位一体的轮机 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器人概论与实践》 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115-119.
[5] 卢冶,王勇,张小立.程序设计类课程“学、育、练、赛”教学设计与 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2(8):98-102.
[6] 刘荣君,刘莎,李小花.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赛教结合下的课程 实践模式[J].营销界,2021(增刊 6):163-165.
[7] 柯晶琳,姜维军.基于赛教融合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思 考:以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28):87-89.98.
[8] 赵兴艳,师东菊.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 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52-153.
[9] 段彦辉.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 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52-54.
[10] 陈杰.基于操作创新能力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研究与 实践[J].现代交际,2017(3):33-34.
[11] 胡银花.基于真实项目驱动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探 析[J].科教导刊,2014(21):126-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