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彰显着我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部门愈加重视 传统文化, 倡导融合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建立文化自信, 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美术是重要的育人学科,其中的文化因素不胜枚举。因此,教师 要把握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时机,探索多样策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其应有价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1]。教育部门反复强调传统文 化的价值,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室、进头脑。 教师渗透传统文化于美术教学,可以在丰富美术教学 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同时,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传统文 化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发展文化素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界定
(一)传统文化
本文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 线,涵盖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传统文 化涵盖民俗文化、文学著作、学派文化、艺术文化等。 不同文化领域包含不同的文化元素。多如繁星的传统文 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各个民族相 互交融的鲜明印证, 更是国家、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指将传统文化作 为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依据美术教学需要, 使 用适当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与之互动。学生 在与传统文化互动的过程中,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熏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健全学生人格
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理念,高 度重视传统文化,尤其以日常教学为依托,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学科内容的同时,建立良好 的思想认知,塑造健康的身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 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 作品和思想,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增强审美感 知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参与 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弘扬时代精神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多样的价值观 体系 [2]。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 使学生正确感知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紧随时代发 展步伐,弘扬时代精神。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 作品,并采用多样方式解读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文 化特点,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知 识,提高自身水平。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 文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美术元素,并灵活 应用,自由创作,强化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在 美术课堂上,学生欣赏古今美术作品,能感受其中蕴 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美术课堂,可以使学生 发展综合素养。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美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小学美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 教学能力,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价值。要想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小学美术教 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利用闲暇时间,借助多样渠 道,如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等,着力学习美术教育 理论、传统文化知识、美术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理论等, 丰富自身的理论储备,夯实实践基础。此外,小学美 术教师还要深入研读美术教材,挖掘其中的传统文 化,并利用多样方式搜集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 学习,增强自身的文化驾驭能力。
在强化理论认知后,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多样渠道,学习小学美术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积 累教学经验。之后,教师要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 标准(2022 年版)》,了解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目标、 建议,丰富实践认知。然后,教师要分析美术教学内 容、学生学情, 整合美术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 确 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让他人进行 评价,发现问题,自觉改正,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设计 能力。最后,教师要以小学美术课堂为依托,依据教 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在完成课堂 教学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发现教学问题,主 动改进,提高实践水平。教师通过不断进行理论、实 践学习,可以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水平。在教学水平不 断提升的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可得以实现。
(二)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内容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支撑 [3]。在美术 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用传统文化服务美术教学。 教师要以美术教学内容为依据, 以教学目标为指引, 挖 掘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多 样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秦陵兵马俑”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赏析与探 究,了解兵马俑雕塑的艺术特色,逐步提升学生的审 美品位,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悟秦陵兵马俑 的生命力,形成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态度。秦始皇陵 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整体气势宏伟,震 撼人心,个体形象栩栩如生, 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从兵马俑的制作方法、陶俑的姿态、 服饰、装备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工匠在刻 画人物时朴素、写实的态度,并借此向学生介绍秦朝 人们的生活、文化,加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文化的感知与领悟,从而使其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组织多样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既是传统文化的承载,又是渗透传统文 化的结果。在挖掘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要以美术课 堂教学为依托,应用多样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渗透传 统文化,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1. 组织情境导入活动
情境导入活动是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借助适 当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情境 资源 [4]。应用传统文化创设的情境具有新颖性、趣味 性,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导入环 节,教师要以传统文化为工具,借助图片、视频、故 事讲述等方式,组织情境导入活动。
以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春节到”一课为例, 在体验现实生活时,大部分学生欣赏了年画,对其建 立了一定的认知。但是, 他们大都不知道年画的来源。 于是, 教师搜集年画的来源故事。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 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年画的故事:“传说唐太宗因噩梦 每晚无法入睡,心神不定,患上疾病。大将秦叔宝、 尉迟恭自告奋勇,每晚一人手持锏,一人手持鞭,站 在宫门口两侧,为唐太宗守门。不久后,唐太宗不再 做噩梦,病情得到好转。此后,唐太宗意识到一直让 两位将军守门不合适, 于是派画工为两位将军画像, 并 将其张贴在宫门两侧……”全体学生认真倾听,仿佛 进入了故事画面中。学生因此了解了年画的来源,体 会到年画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大内涵。立足学生 的故事理解实际,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年画的特点及 其绘画方法。教师组织情境导入活动,不仅能让学生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内容,还使学生轻松 地进入了美术课堂。
2. 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合 作小组为依托,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布置任务,引导 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 [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 能够自然地与传统文化内容互动,掌握美术知识,建 构文化认知,体悟文化魅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 借助美术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组织合作探究活 动,借此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皮影戏集戏曲、音乐、文学等于一体,是 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皮影” 这节课上,教师选取代表性皮影——唐山皮影和湖南 皮影,组织合作探究活动。以唐山皮影为例,教师借 助电子白板展示唐山皮影戏道具,并引导学生和小组成员合作观察、分析唐山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在合 作的过程中, 学生认真观察, 有所发现, 并积极交流, 碰撞出思维火花,初步认识唐山皮影人物造型特点。 然后,学生毛遂自荐,介绍唐山皮影人物造型特点。 在学生介绍时,教师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如:“唐山 皮影的人物在造型上遵循上窄下宽的规律,服装造型 呈喇叭状, 人物的外部线条由大的曲线与直线组成, 线 条流畅成熟,方中寓圆,富有阳刚之气,显示出人物 豪爽洒脱的性格特点,舞台效果极强。”通过教师的补 充,学生可以强化认知,感受到雕刻艺术的魅力。之 后,教师按照如此方式引导学生继续合作探究湖南皮 影的人物造型特点。
在学生建立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播 放南北方皮影戏的代表作——《三打白骨精》和《乌 鸦与狐狸》。全体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沉浸在形象的 场景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此时,全体学生兴致 高昂,想要动手制作皮影。于是,教师布置任务,鼓 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制作皮影的方法,并亲 自操作。在体验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由始至 终地与传统文化成果——皮影互动,了解皮影的造型 特点、制作方法, 掌握美术学习内容。在整个过程中, 学 生了解了皮影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传统文化认 知, 尤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进而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发展文化素养。
3. 组织随堂实践活动
随堂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 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提出实践要求,驱动学生动手 操作的活动。美术学科具有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 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认知转 化为技能,强化认知,还可以借助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 化, 获得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要组织随堂实践活动。
例如,在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唱大戏”这 节课上,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了解了中国传统戏 剧脸谱的造型和色彩,感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 节课重在引导学生迁移认知, 创造性地绘制脸谱样式。 于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提供充足的时 间引导他们绘制脸谱样式。
在已有课堂认知的支撑下,大部分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不同的脸谱样式,继而迁移美术学习经验, 发挥自身技能, 动手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 学生与传统文化内容互动,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学 生完成作品后,教师搭建舞台,鼓励他们展示作品。 在学生展示作品的过程中, 教师要求他们讲述其内涵。 例如,有的学生绘画正脸,涂抹黑色,说明人物是正 义的代表。在学生展示后,教师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共 享,并选择一两个脸谱,化身为不同的人物,表演耳 熟能详的故事。在随堂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使用各种 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内容,不但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内容 的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还锻炼了想象能力、 创作能力,发展了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渗透传统文化于美术课堂,可以 使学生在掌握美术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 的滋养, 发展综合素质, 健全人格, 主动弘扬时代精神。 基于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传统 文化教学能力, 继而研读教材, 挖掘传统文化内容, 并 以此为基础,以课堂为依托,联系美术教学内容,组 织情境导入活动、合作探究活动和随堂实践活动,让 学生与传统文化内容互动,掌握美术学习内容,丰富 传统文化认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形成良好的文化 学习态度, 发展文化素养, 主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雪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 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亚太教育,2023(1):71-73.
[2] 韦玉珊.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 美术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 (12):158-160.
[3] 傅惠君.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 践[J].天津教育,2022(31):126-128.
[4] 赵苓杉.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9):249-251.
[5] 庄远忠.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 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J].学苑教育,2022(22):34-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