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绘本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绘本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材料,更是一种有效沟通的工具。因此,可以运用绘本教学资源,融合学科的特性,如数学绘本,因其知识性、趣味性强,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简单的数学知识丰富化,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本文基于笔者实践,阐述了数学绘本阅读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价值,结合数学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绘本阅读的具体路径和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价值,实施策略
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仅限于让学生能够读懂题目要求即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数学绘本阅读融知识性、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思想性等为一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文化,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绘本阅读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教学价值,并能够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特点及学生情况恰当地引入绘本阅读,让学生借助数学绘本来理解数学内容,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轻松。
一、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数学绘本中把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形象的故事中,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获得数学知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增加了数学知识的形象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数学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如能适当引入数学绘本阅读,则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借助数学绘本《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学生观察整点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绘本里“老狼”夸张的人物特点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显得更加形象直观,使枯燥的时间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促进了学生对时间更好地理解与认识。
(二)增加了数学知识的深刻性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的互相配合,内容丰富。数学绘本中同样的内容融情节性、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不仅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提供了便利,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教学“分米和毫米”时,学生们对分米与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这些长度单位的应用及学习长度单位的意义何在感触并不是很深刻。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数学绘本《万物的尺度》中有关长度单位介绍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能够用“单位探险队”中的绘本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身体上的尺”来推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这样引导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系统学习与运用奠定基础。
(三)增加了数学知识的本体性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绘本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架构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美妙的绘本故事中感受生活、亲近数学,真切地感受身边的数学,为数学教育的持续增值奠定基础。如教学“分一分”时,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绘本《一起一起分类病—分类和组织》,这个数学绘本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邋遢大王”,从不整理房间。妈妈每天都会唠叨他,让他分类整理房间。
时间一长,小男孩觉得自己得了一种“一起一起分类病”,等等。通过阅读数学绘本,学生不仅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认识到了分类和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分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不仅如此,学生还学会了给文具分类,给衣服分类以及帮助妈妈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等,进而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二、数学绘本阅读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数学绘本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增值、发酵,让数学学习质量产生质的变化。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学情,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教学。
(一)沉浸绘本中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由“单一”走向“发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把数学绘本与学习内容整合,创设绘本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1.创设绘本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借助数学绘本创设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契合的故事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数学变得有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教学“比一比”时,教材中涉及的比一比主要与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等知识元素有关。教学时,结合本课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引入绘本《让谁先吃好呢?》并创设绘本故事情境:“动物们发现了一个又香又甜的桃子,它们都想吃到桃子,可是它们谁也不让谁,让谁先吃好呢?”在故事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把绘本故事中动物们商议的比长短、比轻重、比高矮、比嘴巴大小、比尾巴长短等方法呈现给学生,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不同的方法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绘本情境的阅读中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深化了学生的数学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问题是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驱动器”,教师利用数学绘本中的数学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对于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角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判断角并不清楚。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绘本《两条射线手拉手》,把童话故事与“角的初步认识”等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们按照故事中的介绍去发现两条射线组成的是什么图形,发现了好多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按照绘本中对射线的介绍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形成锐角、直角、平角、周角等的过程,这样,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角,化抽象为直观,让学习过程充满感性的色彩,对角的认识形象化、直观化、生活化。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主动去探索,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学生绘本阅读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层”走向“深入”
数学绘本阅读要能够依据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绘本阅读方法,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由浅层走向深入。
1.讨论式阅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绘本内容丰富,尤其是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内容更适合学生进行讨论式阅读。为此,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绘本,再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大家分享、交流,不断丰富认知,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绘本《买卖国的乘法队长》让学生阅读,随着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就如下问题展开讨论:“这本绘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以前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吗?这一课的数学知识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读完这一课以后你又掌握了哪些运算技能?这个运算技能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借助数学绘本学习乘法,并就绘本故事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可以真切地感受乘法的特性,培养思维能力,丰富、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2.图文式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数学绘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会吸引学生阅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图文对照的阅读形式,把数学绘本内容与学生的数学知识有机地
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学生掌握初步的加减法方法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绘本《加法超人和算术星人》,这本绘本中加法超人和算术星人出场以后,向读者提出了好多10以内的加减法问题,只有解决完这些问题,才能帮助小朋友夺回铲子,教师组织学生图文结合,逐页阅读绘本,认
真回答加法超人和算术星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了趣味性。图文阅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图片来理解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绘本阅读习惯,让数学绘本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巧设绘本阅读“作业”,使学生的学习由“自发”走向“自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绘本创作、亲子绘本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绘本的助力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绘本的习惯,让绘本阅读助推学生学习和成长。
1.绘本故事创作,感受学习乐趣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绘本阅读之后,对于数学绘本的特点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依据数学内容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数学绘本,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以后,教师可以引入数学绘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图形构成》,通过阅读绘本,学生们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可以拼成生活中各种建筑物、动物、人物等,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试着创作绘本。
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与引导下,学生们创作出了《美丽的春天》(见图1)。
在这本绘本中学生们用各种平面图形拼成了树、小房子和小鱼等,这种绘本形式是学生在数学绘本阅读基础上的一大创新,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深刻理解程度,提升了学生的应用创造能力。该案例中,教师让学生依据平面图形的特点对其进行拼接、组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内在特质,而且在拼画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与数学知识的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也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喜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绘本,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显得更加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亲子绘本阅读,强化学生理性思维
数学绘本阅读作为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亲子阅读就是一种很不错的阅读形式,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全面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如教学“简单的周期”这部分内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数学绘本《小动物的项链》,在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看图一边与父母交流。通过阅读,学生们发现项链上的小珠子排列是有规律的。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自把玩、
研究逐步感受到了解决周期问题时需要用到的集合思想、归纳思想等,并能够进行充分的、有理有据的表达,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走向理性。数学绘本蕴含着深邃、鲜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适当地拓展教材、延伸教材,实现数学教材内容与绘本阅读的无缝对接,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让绘本阅读成为学生感知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还可以让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数学样态,让学生在数学绘本阅读的驱动下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艳.借助网络课堂,开启线上数学绘本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2021(30):37-38.
[2]施文.全阅读背景下建构“绘本阅读”育人新样态[J].数学教学通讯,2021(34):48-49.
[3]虞锋雷.绘本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J].新教育,2023(7):7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