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多球训练法在专业体育院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6:3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专业体育院校开展乒乓球这门普修课程的对象是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这些学生在乒乓球这样的技能型运动的基础都较为薄弱,基础扎实身手不凡的专业球员是甚少的,而作为普修课程,专业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又必须习之。乒乓球作为国球,属于技能型体育运动项目,学生要想合格的掌握它,首先需要具备较强体能,其次学习规范的技能与动作,最后便是科学的训练方法与充裕的训练时间。然而当前的乒乓球普修课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参与学习的学生人数太多、乒乓球台太少、授课时长短、训练时间不足等,就算避开上述问题不谈,学生大部分训练时间均浪费在捡球上的现象,就成为了他们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的致命瓶颈,也同时在消磨他们对乒乓球课程的热情与兴趣。在此情况下,多球训练法的运用,为高校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打开了渠道,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的研究与探讨,为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更好的学习乒乓球普修课程给予参考。

关键词:多球训练法;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程;运用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周世杰.多球训练法在专业体育院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08):184-186.

一 多球训练内容概述

(一)发球


        发球训练则先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到复杂的练习。练习发球的顺序为平击球、上旋球、下旋球。将一盆球放置于球台中央,方便学生随手使用,再让学生分别站在球台左右两侧进行发球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动作后,教师为学生规划进阶训练,为他们固定发球位置,如左右半区的对角,再进行发球练习,通过多球训练,节约了时间,增加了练习频率,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接发球

         接发球技巧的训练则采用多球单练的形式。教师对学生的技巧充分掌握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继续对发球技巧进行巩固,另一人则练习接发球技巧,在发球方一侧放置一盆球便于多球训练,增强频率;再练习一段时间后,两人进行不同点的训练;此种方法即锻炼了学生接发球技巧,同时也使学生对战术技巧进行了练习。

        多球训练法就是在乒乓球训练时使用多球来增加训练时间内击球的次数,进而使训练频率得以提升,通过技术动作频率的提升使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更加熟练。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实际训练时,其具有灵活的调节性,能够依据学生个体与技巧的难易的差异进行自由调节频率的快慢,并随着个体身体素质与技巧的不断提升,逐渐增加多球练习的频率。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的技巧训练过程。

(三)反手推挡

         反手推挡即反手拨球,在进行多球训练前,教师先安排学生进行徒手模仿训练,随后开展多球练习时,教师则可安排同组学生或亲自站在球台靠近球网附近,用手发球方式为学生做定点发球。在学生进行发球动作击球准备还原时发下一个球,假如学生出现动作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与体会动作技巧引起的球的运行轨迹直线、斜线与板的角度、身体位置、击球时机等相关联系。

(四)正手攻球

           正手攻球作为乒乓球技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实际比赛中获得胜利的至关技巧。在进行这一技巧训练时,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轮流进行多球训练、徒手模仿训练、两人捡球,与反手推挡多球练习一样,教师侧身站在球台球网附近做正手攻发球,作为初学者学生要球速慢、注重落点、弧线尽量抬高。当学生的技术能力逐渐提升后,适当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教师从中观察指正学生训练中的问题加以纠正。

\

 
二 多球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首都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本科生约2个班50人。其中实验班为1个班,对照班为1个班。

(二)研究方法

      1.资料依据: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2.专家讨论:与相关乒乓球教育专家及任课教师、专业运动员进行交流,全面了解乒乓球训练相关方法的实践经验,并总结出乒乓球多球练习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3.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非体育专业学生乒乓球普修课,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分班教学。实验班运用多球练习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实验时间:2018年3月——2018年6月;实践教学时间为18周,36学时,每学时35分钟。

       实验控制:

       ①咨询体育教学和乒乓球课程教学专家进行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估体系。

       ②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核评价体系由小球运动教研室教师进行团队考核评估。

       ③联系非体育专业辅导员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进行风险把控。

      ④乒乓球现普修课球台12张,球拍25把,乒乓球平均每人50个(多球练习),可以满足乒乓球课程教学需要。

       4.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Microsoft Excel表格实现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并根据数据探索实验中存在的逻辑规律。

        5.问卷调查:设计乒乓球运动训练项目的调查问卷,其问卷内容包括多球练习的特点、训练方式、所能达到的效果,发放给体育专业对乒乓球有兴趣的50名学生作答。

(三)结果分析

1.实施多球训练法的结果分析


        在乒乓球实际训练中,多球训练法适用与较多技法的训练。通过对25名选取的学员进行多球练习,在进行相同技法、相同时间周期(5分钟)的满负荷练习时,测量并记录下运动员进行练习的前、中、后及恢复时的心率,同时还需记录击球总数,经过记录的数据不难看出,采取多球训练法进行练习的学员其心率明显高于单球训练的学员;所记录的详细数据如下:同一运动员在进行单球或多球训练前其心率基本相同,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多球练习,其练习阶段的及时心率为189、5分钟内击球总数为230;当进行单球练习时其及时心率为131、击球次数为145,通过记录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多球训练心率高出单球心率58次每分钟、击球次数高出85次,在运动结束后的恢复阶段多球练习的运动员其心率能够恢复到运动前的80%以上,进而总结出采取多球训练的运动员其训练量大、强度高、恢复快的特点,较高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能够很好的提升学员单位时间内的速率,进而提升个人身体素质与技术动作的掌握度,同时还有助于锻炼运动员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提升;单球训练时,因球的速度较慢、球的运行轨迹较为明显,因此运动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判断并击球,没有较大的压力,使运动员不会得到缺氧环境下的锻炼,然而多球练习则需要运动员不间断、高密度、快速的进行位置移动与击球,运动强度与量的增加,使运动难度得以提升,锻炼了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判断能力、击球力度,多球练习通过高效的动作训练能让运动员将技术动作与节奏进行融合,锻炼运动员在缺氧环境下的适应及运动能力,弥补在单球训练时的不足之处,此训练方式对乒乓球训练十分理想。

2.实施多球训练法在战术训练中的效用

        多球训练法在锻炼学员进行战术练习时是较为理想的训练方式,在对乒乓球技术进行练习时,单球训练法对于一些高频技术性内容、快速反应等技能的训练无法适用,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受制于对手的回球质量,进而对训练的连续性产生影响降低难度,使训练目标难以达成;多球训练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能够有效提升回球质量,多球训练法在我国的乒乓球队的训练时被大量用于战术特点的形成与激发。

        另外在采用多球训练法进行实际战术练习时要注意节奏的掌控,对手间不能采用同一频率进行击球否则就起不到训练的作用,对手间要间隔2秒,组间要间隔30秒,战术的训练在设定时要符合运动员身体素质所能承受的范围,并逐渐加快供球速度,提升运动员的敏捷,进而在正式比赛中提升自我反应能力跟上对手的节奏,或采用战术配合等方式取得胜利。

\

 
三 多球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击球速度


         落球点、速度、力度与旋转是乒乓球训练中极为关要的四个关键点,其中速度指的便是学员们的击球速度,为此,体育老师在乒乓球教学时,应该注意加强学员们在击球速度方面的训练。通过研究发现,多球训练法显然是有效提升乒乓球学员击球速度的科学方法之一。因为多球训练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学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连续性的击球训练,这有助于学员快速的提升反应能力,另外次训练法对于引拍与挥拍动作的训练也是非常有用的,起到及时纠正与提高维持力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组合技能

          乒乓球比赛中是呈现的组合技能通常是获取比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避免不了要训练学生们各种形式的组合技能。乒乓球的组合技能所指的便是单项技能的集成,是重点训练内容之一。经研究发现,多球训练法较之一球训练法,更能有效而快速的提高学员的组合技能水平,因为在实训中,学员必须在瞬时完成击球的形式,将脑袋里的组合技能记忆通过肢体运动呈现出来,变成肌肉记忆,进而通过无数训练娴熟的掌握组合技能,便于运用时犹如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挥洒自如。

(三)提高运动素质

        多球训练法的运用实质上需要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击球运动,这样的运动的强度在某个程度上而言堪比比赛,能使学员的整体运动素质在训练中获得全面的提高,增强他们的临场比赛的感觉。实训中,乒乓球施教者还可以不停变化落球点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应对能力,促使他们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上升到更高层级。此外,多球训练法的运用也是有效增强学生体力的一种方式,这对于上场比赛的运动选手而言,是在无形提升应战能力;对于普通学员而言则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

四 多球训练法运用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施教者自身的技术需全面


         多球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施教者是确保训练效果的主要奠基人。为此,施教人员本身在技术上应当是全面型的专业人才。在实训中,乒乓球施教人员无论是发球方式还是发球速度都应当精通与专业,不仅必须具备极速性的发球速度,更需要瞬时间完成各种方式的发球,进而促成学生在瞬时间应对接发,逐步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

(二)训练强度要适宜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训练强度的适宜性是个关键问题,施教人员理应科学而合理地将训练强度掌握好。如果训练强度太大会消磨高校生对乒乓球的训练热情与兴致,甚至会对其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为此在实训中,教师需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出符合其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长,提升学生乒乓球技术之余也不会因为训练强度过大消磨学生的练球热情。

(三)因材施教

        大多数高校生对于乒乓球课程不是初学者就是没什么基础的,对于步法移动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与意识,为此进行多球训练时,要控制好落球点与旋转发球的相对稳定。如发球时进行正手进攻与反手进攻时,落球点与发球力量尽可能保持一致,将落球位置控制在学员可击打范围内。此外,注意依据高校生的身体素质、个人打法等实际情况去制定训练方案,尽可能实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避免一概而论,都使用同一个模式进行乒乓球的多球训练教学。

(四)结合学员实际水平展开训练

          多球训练法在专业体育院校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运用,假如学生的训练内容单单只是消极被动的接球训练,那实施多球训练的初衷就不存在价值与意义了。因此,教师需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出现。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理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教学设计,针对击球力度、发球弧线、发球速度以及旋转发球等展开设计,确保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接发球训练,只有这样方可实现多球训练法的教学初衷,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学习动力与训练动力。

五结束语

         总之,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素质教育,为此改革重点自然落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换个角度去看,也有利于我国的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1-4]。高校作为未来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作为改革的重要对象,国家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度,这就要求改革必须要全面,除了文化科学的改革,高校体育运动教育的改革也不容忽视,杜绝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不然文化素质上去了,身体素质却没跟上,成为教育改革的败笔。通过较多的研究表明,多球训练法在专业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确实是较为有效的科学训练法之一,希望专业体育院校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认清此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多球训练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而促进国内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5-7]。

参考文献

[1]张天羽.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有效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52-53.
[2]罗磊.分层升降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62):65-66.
[3]彭文.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方式多样化改革的可行性[J].知识文库,2016(14):15-16.
[4]崔兰英.多媒体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5(28):101-102.
[5]郑重.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5):31-32.
[6]冯峰.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2):179-180.
[7]张高琨,刘芳.乒乓球教学中表象训练方法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18):298-2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