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立足单元视角 优化作业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5:20: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试教育理念下,多数教师倾向于通过大量作业来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得 “题海战术”式作业设计情况十分普遍,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单元整体视 角出发,进行校本作业研制设计, 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就单元视角下数学校 本作业设计的策略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小学教学质量。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 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直 以来备受教师、家长的重视。但传 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超 时超量、类型单一、难度不适、内 容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业价 值的发挥,同时大量的作业会占用 学生的课后休息时间,容易给学生 带来较大的压力和负担。“双减” 政策则对作业的定义及功能定位进 行了明确, 并对“什么是作业”及“作 业有什么用”进行了界定,这也为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提供了科学 的参考依据。在此背景下,教师应 立足单元整体视角,结合本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校本作业, 以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价值,促使 该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一、校本作业及单元作业的基本概述

  (一)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即学校教师以本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学科教学目标为依据, 设计的利用非教学实践完成的学习任务。校本作业的类型较多,背诵型作 业、纸笔书面作业、实践操作型作业、 探究调查型作业等均是常见的校本作 业形式,这也为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 调整和改进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优 秀的校本作业应立足本校学生实际情 况,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符合 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特点,同时 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以充分发挥作业 的价值,真正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科教 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有 效手段。
 

\

  (二)单元作业

  单元即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又 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这 一主题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 务,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一项关 键能力或者一个生活话题。而单元 作业即以单元为基础所设计的作业内 容。单元作业既可以是从单元视角出 发的课时作业,也可以是整合单元知 识、能力的综合应用性任务,还可以 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组合式作业。单元 作业设计并非鼓励存在的环节,而是 学生学习活动的延伸,也是促进单元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

  二、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作 业设计的价值

  单元作业的设计可以从单元整体 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 作业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升 作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单 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价 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单 元作业的设计能够增强同一单元内不 同课时的结构性与递进性,可以通过 引导学生完成单元作业任务来整合知 识,从而帮助其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 结构。对于传统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而 言,单元作业设计更利于学生形成对 数学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对发展 学生数学思维有积极帮助。(2)单 元作业还可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重 点,带领学生自主回顾单元内的重难 点,并为学生指明数学思考方向、明 确学习目标,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 性、降低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有 积极帮助。(3) 单元作业设计可以克 服传统作业即时效应的弊端,能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从而在满足 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同时,促使其获 得数学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发展,充 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 进数学作业从“知识本位”向“发展 本位”转变,真正满足“双减”的教 育要求。

  三、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校本作 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 生而言,科学合理的作业能够帮助学 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其学习成 效;对于教师而言,科学的作业设计 能够帮助其检验教学成效,分析学生 学习状态,并且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 方法提供有效依据和参考。因此,作 业设计一直备受教师重视。同时为了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教 师还会给学生布置较多、较难、机械 重复的作业,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 负担。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校本作 业设计十分必要。

  (一)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生活性校本作业

  校本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 助学生消化、巩固并灵活应用所学 知识。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校本 作业设计时, 教师应立足单元整体视 角, 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明确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 出发点进行作业设计,从而确保所 设计的校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科学性。但需注意的是,数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一味 地让学生进行机械化练习,不仅难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降低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所以, 进行单元视角下校本作业设计时, 教 师需深入挖掘该单元知识中的生活 元素,寻找单元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联, 以此来设计生活性校本作业,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认识到数学 知识的生活实用价值,逐步激发其 内在学习动力。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位置”,其主要教学目标为: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 置方法的能力,并且能够说出某一物 体的位置;同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 上用“数对”方式来明确位置,从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其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 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为此,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 时,教师就需要从本单元的整体教学 目标出发,寻找单元知识和生活实际 的关联, 为学生设计生活性校本作业, 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完 成单元作业任务。如(1)观察班级 中同学的座位,明明同学坐在第 4 列 第 5 行,其数对表示方法为( , ); 丽丽坐在明明正前方,那么丽丽在教 室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则为(  )。 (2)周末看电影时,萱萱发现她的 座位是 8 排 15 号,用数对表示为(15. 8) ,那么 7 排 12 号、9 排 8 号用数 对分别表示为(  )(  )。 (3)学校运动会时,五年级一班方阵 每队人数都相等,念念站在最后一队 的最后一个位置,用数对表示为(8.7), 那么五年级一班方阵总共有( )人。

  这样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结合 生活实际进行校本作业设计,可以让 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应 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作业。这样既能降 低机械化练习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 又能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 中,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 的关联,锻炼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单元教学目 标实现。
 

\

  (二)以素养教育为导向,设计 多样性校本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活动、设计数学校本作业时,也要在 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 同时,增强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及发 展的重视。为此,单元视角下教师在 进行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时,也需 要从素养教育导向出发,打破传统纸 笔书面化作业设计的局限,为学生设 计多样化的单元作业任务,以丰富学 生的学习体验,在帮助其巩固知识的 同时,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与能力 的发展。

  1. 整理类作业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单元 知识,使之形成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 是单元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 单元视角下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教 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知识整理类作 业,以此来引导学生整理单元内容, 并让学生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不 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充分地 把握,以便学生能够构建起完善的知 识结构,更加深入地掌握该单元的知 识点。

  例如,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 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学生需要掌 握倍数、因数、公因数、公倍数等 众多知识点, 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 情况。鉴于此,教师可以从单元整 体角度出发,为学生布置整理类作 业, 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回顾本单元中 各课时所学内容,尝试以思维导图 的方式对单元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梳 理, 并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样在整理类作业的引导下,学生 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工具,能够系统 地回顾和分析本单元内容,对已有认知进行迁移,对各课时的知识进 行梳理, 从而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同时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整体思维, 获得数学素养的发展。

  2. 游戏类作业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正因如此, 有趣的游戏更容易获得小学生的关 注。因此,为了尽可能减轻数学作业 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在进 行校本作业设计时,教师也可在作业 中融入游戏元素,以提升作业的趣味 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 自觉迁移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逐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锻 炼其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从中 获得积极体验,进而逐渐提高学生对 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 倍数”这一单元为例,在单元视角 下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 通过游戏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如 教师可以设计“摆棋子”游戏,要 求学生以 42 个棋子为工具,自主摆 放,并找出 42 的全部因数。还可 以设计“猜电话号码”游戏:假设 一人偶然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 在交换电话号码时,朋友并没有直 接写出号码,而是给出了一组数字 “024-ABCDEFGH”, 同 时 给 了 一定提示, A 为最小的自然数;B 为 3 的最小公倍数;C 为 3 的最小因数; D 是 4 的因数,也是 4 的倍数;E 的 全部 因数为 1、2、3、6;F 的全部 因数则为 1 和 3;G 的因数仅有 1 个; F 则为最小的一位数;你是否能够 根据提示,帮助这个人获得朋友的 电话号码?对于传统的书面化作业 而言,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更具趣 味性、挑战性,更容易让学生产生 体验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 任务的分析和完成中,从而有效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强化其 数感,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减负提 质的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差异为基础,设计 层次性校本作业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 成长环境不同,其数学学习能力、 知识接受能力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学数学传统校本作业的设计多以 统一标准进行,难以真正满足学生 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也是影响作 业价值发挥的重要原因。因此,单 元视角下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教 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以分层、 差异性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真正兼 顾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化发挥作 业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时,完成单元 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结合单元内 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不同层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为其设计层 次化作业,具体为:作业 1:小数乘 整 数 类:0.8×5=( ),2.4×3= ( ),3.6×8=( ),4.7×5= ( ) 。 作 业 2:小数乘小数类: 4.6×1.5=( ) ,1.8×4.9=( ) , 5.5×0.9=( ) ,8.9×3.1=( )。 作业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8×0.5×2.4=( ) ×( × ) , 应用了( )定律;7.2×18+2.8×18= ( + )×( ), 应用 了( ) 定律;0.25×1.25×0.8×4=( + ) ×( × ) , 运用了( )律和( ) 律。这样以分层差异化方式进行单元 校本作业设计,能够从易到难、循序 渐进地提升作业难度,既能兼顾学困 生基础知识巩固的需求,又能满足学 优生能力拔高的需求, 真正践行了“因 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弥补统一化作业设计的局限性,有效发挥 作业的育人价值,真正促进全体学生 共同进步发展。

  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作业时 间并非呈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明显的 倒“U”型关系,超时超量的作业不 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可 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学 习积极性。为了达到“减负提质”的 教学效果,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从 单元视角出发,合理进行校本作业设 计,以多样的、丰富的校本作业类型 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作 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赖美玲 . “双减” 引领 “作 业”提质 —— 小学数学校本作业 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基础教育论 坛 ,2022(14):38-39.
        [2] 闫丽霞 , 费秀芬 . “经验数学” 视域下小学教学的创新实践——以盐 城市聚亨路小学“经验数学”校本实 践为例 [J]. 江苏教育 ,2022(81):21-24.
        [3] 董景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 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实践探究——以高 年级校本作业设计为例 [J]. 亚太教育, 2022(19):45-47.
        [4] 王娇蓉 . 有效设计校本作业 实现学生“增效减负”——小学数学 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J]. 新教 师 ,2019(5):63-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5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