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富有变化的教学课堂,让课堂呈现精彩、愉悦的特点,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进步。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施展趣味教学的魅力,利用课堂教学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关心学生思维构建,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活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度,使学生在情境的帮助下,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情境;学习;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富有趣味、更能唤起学生好奇心的情景。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是基础的,也是内涵丰富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和思考。而部分学生因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和总是无法找到提升路径而容易产生厌倦感,从而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索的时候,要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发展规律等,综合分析学生的情况,进而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学习中,把握语文知识点与技能,理解语文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学习,突显语文课堂趣味的一面。教师认识到设置趣味情境的意义,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引领,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更适宜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充分发展。
一、基于情境实施趣味教学的意义
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方式是长久不变的,较为僵化的,更加注重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开展、是否按时完成等,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没能对学生形成较为深远的系统影响。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如何科学、有效教育学生展开了探索,认识到情境教学、在课堂中渗透趣味性等的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基于情境实施趣味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固有看法,使学生不再将语文视作枯燥乏味的科目,而能够看到语文学科有趣的一面,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只有发现语文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语文课堂,对语文知识张开怀抱。教师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的时候,应当积极了解学生的看法,无形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样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尊重学生,从学生出发,立足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现实需求来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与教师可以开展怎样的互动,促使学生学会表达,在沟通中进步。设置趣味情境,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剖析,得出更加全面、具体的结论,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兴趣激发下,会主动探索语文的奥秘,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在探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语文技巧,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机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成长潜力。
二、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初中生具有求知欲强、想要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从内心深处没有认可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对语文学科存在偏见,认为语文学科即使不花费时间学习也能掌握大部分内容,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等到考试的时候,背一背知识点与作文,就可以了。这就使学生在面对语文学习的时候,呈现出懒散、拖延的状态,难以融入语文课堂,时常感觉语文学习没意思。其次,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缺少灵活应用的技能,没有完成语文思维的有效构建,导致解决语文问题时,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难以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而养成不良学习习惯,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仅仅向学生渗透学习技能是不全面的,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等加以科学培养,形成联动机制,使学生在趣味的牵引下,完成专项训练。最后,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喜欢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师设置的步骤来完成学习探索活动,虽然能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却难以出彩,无法突显自己的个性。可以说,学生虽然掌握了语文知识与技能,但是缺乏灵活创新的能力,很容易出现学习瓶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对学生产生了直接影响。需要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实现对学生的趣味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策略
(一)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懂得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使学生主动输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互动。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感受在面对苦难时不屈斗争的民族精神,笔者先让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向学生出示了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条河,又是如何猜出来的,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学生产生了解黄河的兴趣。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黄河奔流不息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奔流的气势。在学生有所了解后,笔者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起聆听《黄河大合唱》的音频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用心感受,说一说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音乐创作背景的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磅礴气势,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与学生生活结合,激发学生好奇心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撑,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初中语文教师为引领学生快乐学习,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具生活气息的场景,然后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借助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笔者先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了紫藤萝开花的盛景,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紫藤萝花盛开的感受。学生认为看到花开就感觉到生命力的旺盛,以及生活的美好。接着,笔者让学生化身为生活观察小能手,留意身边的事物,说一说这些事物带给了自己怎样的感悟,从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使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身影,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其中一位学生在观察被风雨刮断一部分树枝的一棵树时,得出了生命力是顽强的这一感悟,在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也应像这棵树一样,坚强勇敢。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关心学生的思维构建,用趣味引领
语文阅读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构建,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更具趣味的情境,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完成学习框架的构建,知道怎样用语文的视角来分析问题。
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时,为了使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梳理,了解作者在仙台学医的生活片段,笔者先是为学生展示了插画,让学生感受作者留学时候的时代特征、风俗习惯等。然后,笔者又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找出喜爱的片段,然后进行想象,设计作者生活、交流、学习等场景,借助对话来补充作者的留学经历,使学生在合作中进一步发散思维,学会想象,在参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其中一组学生围绕作者在一次看电影时受到刺激的场景,对作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设计,感悟出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忧虑,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作者的形象在学生心中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学生增加了对历史的了解,表示会珍惜如今的生活,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发展来提升自己,为国家复兴做贡献。
(四)针对学生学习的问题,设计趣味情境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为学生创设趣味情境的时候,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状来为学生设计趣味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剖析、思考、探索等任务。
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对文言文较为畏惧,对某些字词的理解存在偏差,难以流畅地理解课文含义。针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问题,笔者先是收集了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数据信息,然后将其上传至互联网,分析了学生的具体情况,知道了学生在哪些重点字句方面存在问题。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以判断题的方式向学生罗列了不同字、句的真实含义,让学生在判断中掌握课文的段落大意。在学生完成课文翻译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演出故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把握愚公的形象,学习愚公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针对学生在表演中出现的语言、动作不到位等问题,笔者会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记录下来,然后在学生完成表演后将其播放,与学生一起分析使用怎样的语言、动作会更加到位,使学生在对比中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五)衔接个性化活动,创设适宜的氛围
初中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引领,为学生提供趣味情境,设计个性化活动,能够深化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并在适宜的环境下得到充分强化。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为了使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抓住文中各段的关键语句,笔者为学生创设了更具个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化身为苏州园林的导游,写一写导游词,并能模仿导游带领其他人完成苏州园林的游览,分享自己对苏州园林的认识。学生拿到任务后,先是对课文进行了阅读,了解了阅读的结构、游览顺序等,接着,学生又利用互联网收集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等,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景色,从而产生对游览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了导游词的设计,加入自己的想象后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游览顺序、美景的深刻含义。在扮演导游的过程中,学生分享了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探索,循序渐进地带领大家开展了游览活动,从而增加对苏州园林的认识,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
总之,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符合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需求,能够集中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完成课堂学习,使学生在分析情境、融入情境、依托情境学习实践等的探索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把握语文技能。初中语文教师在基于情境实施趣味教学,展开实践探索,分析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后,找到能够促使学生快乐学习,为学生创设丰富情境,使学生在趣味中完成各项任务的教学策略,从而奠定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借助情境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知道了哪些东西更容易吸引学生,将学生带入课堂,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需求,知道了学生想要在课堂上开展怎样的学习活动,然后从学生出发,深化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将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与语文学科的关系,让学生产生了生活意识,有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关心学生的思维构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渗透课堂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寻找答案,使学生有了系统学习的动力,感受到了学习情境的趣味。教师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让课堂变得更具针对性,丰富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个性化活动时,能够找出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点,帮助学生加以强化,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孙延海.“互联网+”时代初中语文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62-64.
[2]张怡柔.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1.
[3]陈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初中阅读情境教学探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1.
[4]瞿晓露.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与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21.
[5]田莎.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古诗词趣味教学方法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1(1):171-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