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业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整合到一起,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业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反馈、制定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物理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滞后因素,致使物理作业价值功效大打折扣。本文剖析了当前物理作业现状,结合分层作业设计原则,以“自由落体运动”作业设计为例,对分层作业设计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作业,作业设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立足于物理学科性质特点,明确了当前人才培养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物理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科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不仅仅要指向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作业,更要找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层次化的物理作业,让所有学生均可“对号入座”,在分层作业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成长、进步。
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作业现状
学科知识量大、学科知识抽象性强,是高中物理的真实写照。新高考背景下,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应试教学观的影响下,教师常按高考要求的思路设计课后作业,这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首先,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新课程、新高考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和强调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更多符合新情境和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但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作业,平时物理作业与高考题目接轨,甚至直接采用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或者高三模拟试题作为课后作业。这样的物理作业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因没有分层而难度过大,学生自信心受挫,对物理学科产生恐惧感,这不利于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进一步学习,更与新课程标准不相符。其次,作业设计覆盖面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很难实现生本理念下倡导的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当前物理作业来说,还存在数量多、难度大等现象,部分作业只考虑作业的知识覆盖面,没有顾及其他学科的作业,也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后,作业任务量大,偏向题海战术。受到高考压力,当前物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倾向于题海战术,致使学生感到作业繁重、效果差。
二、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有无分层作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负担和作业效果,分层作业要精准评估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能力,按照难易程度将作业划分为三大类,让所有学生找到量身定做的作业。当然,作业难度具有相对性,同样的题目给不同的学生作答,学生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就高中物理学科来说,分层作业就是建立在班级内学生物理已有知识水平之上,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和态度等,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物理作业,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完成。高中物理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在作业中做一些调整和改变。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确保设计出来的作业要与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相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考虑物理课程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关注作业目标的多维性,将作业视为物理课程教学的一个环节,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二是系统性原则。作业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延伸和拓展。教师设计分层作业应该考虑物理课程前后的知识联系,注重物理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统筹设计各个课时单元、学段的作业,促进物理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最终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学习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地提高,取得最大的进步。
三是有效性原则。在设计作业之前,应客观分析班级内学生的实际学情,了解班级内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学习能力、认知思维水平等。通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调动不同层次和组别的学生做作业的动力。在此基础上聚焦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物理作业,使得作业难度梯度上升,以便于所有层次学生在层层递进的作业中,强化学习动力,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精准开展学情分析
精准的学情分析是保障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前提。科学判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是完成作业的对象,只有保持两者之间的契合度,才能达到作业布置的预期效果。因此,设计分层作业必须要加强学情研究,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通过考试、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观察、沟通等,了解当前高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已经具备的学习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坚持客观与公平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学优生物理成绩非常优秀,在日常学习中呈现出极强的积极性、主动性,具备极强的知识应用能力,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并主动扩充知识量;中等生的物理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态度比较勤奋,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存在一定的学习主动性,但认知思维能力还存在短缺的现象;学困生物理成绩普遍比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求知欲望也比较低,在学习中呈现出极强的被动性,甚至存在厌学、抵触的情绪,学习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常常难以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
(二)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1.聚焦教学目标,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设计作业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物理教师要对新课标展开深度剖析,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分层作业,力求学生通过层次化的作业训练,促进教学重难点的内化和巩固。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中,设定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通过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实验和科学推理的重要性。(3)让学生应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问题。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开展作业分层设计。主要结合物理学史,从实验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学生对运动规律有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像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各物理量之间的本质关系的再一次深入理解。
2.多维界定作业类型,强化实验探究
物理作业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总体来说,可从书面作业和操作性作业两个维度界定。不仅书面作业需要分层设计,操作性作业也要分层设计。
教师为学生设计趣味型、探究型、合作型、开放型等物理作业,以便所有层次学生在多样化的物理作业中,从不同角度促进物理知识的内化,以及观察、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全面发展。富有开放性的物理分层作业,特别是动手操作类的实验作业,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更是当前高考改革的趋势。如“自由落体运动”通过逻辑推理、实验演示与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质疑精神、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
3.设计教学任务清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日常物理书面作业可分为:基础类、运用类、拓展类。其中,基础类题目属于必做题目,聚焦于物理基础知识,旨在巩固基础知识,便于学生在基础类作业中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一类型的作业适用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困生;运用类型的物理作业为选做题目,其难度中等,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一类型的作业适用于成绩一般、学习中等的中等生;拓展类题目则具备极强的挑战性、拓展性,难度系数比较高,极具思辨性、创造性,属于知识的“灵活应用”阶段。通常,这一类型的题目适用于物理成绩比较好、学有余力的学优生。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课的重点为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难点为轻重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加速度相同。为此,本节课可设计四个任务清单:(1)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学习。(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学习。(4)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学习任务清单,学生已经学习的测量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得以运用,再由学生设计完成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辅以适当联系实际的例题,加强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通过分层作业实践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清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识记、应用和拓展的角度,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本节分层作业设计确定为8道题目,1-4属于基础类题目,5-7属于运用类题目,8属于情境类、拓展类题目。总体来说,8道题目指向教学目标。第1题可围绕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进行如下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特征的定义,要求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则设计选项时,可以加入实际生活情境,如跳伞运动让学生辨析。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可给出轻重不同的物理自由下落快慢不同的错误选项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第2、3、4题则可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分别从牛顿管实验现象,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基本应用,自由落体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的角度考查数学图像的应用。这4道题目均属于识记理解的程度。第5题可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考查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理解程度;第6、7题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对“重力加速度”的认知进行考查,可以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或手机连拍功能的使用,考查自由落体的实际应用;第8题属于情境类、拓展类题目,可以结合科技情境,如科技馆中的作品,频闪灯照射下的连续水滴看起来静止不动所反应原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作业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从这8道题目上来说,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体现了难度的分层,从不同的维度展开考查,并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如此,不仅增添了分层作业的新鲜感,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三)作业批改层次化
在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下,学生层次不同,作业内容有所不同。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应遵循分层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批改方式。针对学困生,在评改作业时应当坚持细致入微的原则,当其出现错误时,应加注批示并订正,同时在作业评改中应关注评语的鼓励性;针对中等生,在对其展开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在作业评改中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果发现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针对学优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作业答案正确与否,还应关注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分层作业旨在提升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作业反馈至关重要,教师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要处理好各项细节,提升批改作业的实效。高中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畏难情绪多,教师应当通过指导、激励学生自我挑战,关注学生的作业心理,动态管理学生,根据学生答题结果适时引导,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投入,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
四、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学情科学设计层次化物理作业,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避免“大杂烩”式的作业设计方案,要立足于分层作业内涵,遵循分层作业设计原则,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高效、多元化的物理作业。
参考文献:
[1]唐培海.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2(30):8-10.
[2]周积玲.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85-87+94.
[3]崔焕焕.高中物理分层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4):66-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