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探认知心理过程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4:38: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全面立体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并基于认知心理基础理论,通过对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多方向分析,初探对应学生的不同认知心理阶段,渐进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关键词:安全教育;认知心理;渐进式;化学实验室

本文引用格式:刘朝阳等.初探认知心理过程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7):20-21+30

First exploration of safety education in chemical laboratory through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Liu Chao-yang,Xu Zhong-yu,Ma Xiao-si,Sun Zhong-ying,Ma Hong-mei,Ma Lei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in chemical laboratory,and multi-directionally analyzed the safety education in chemical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theory,and gradually implemented the safety education in laboratory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stages of students.

Key words:safety education;cognitive psychology;gradually

           当下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教师对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入,学生们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处理对策以及安全理论体系都亟待培养。因此,为了让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前树立必要的化学安全理念、掌握一定的安全评估与事故处理能力,强化对学生们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亟待完成的教学工作任务。高校教师应及时探索、构建全面立体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体系,并努力研究开展切实有效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争取最大化实现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一 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化学实验研究学习中学生自身和实验室设备财产的“安全”,更是培育学生“安全理念与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必须明确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对培养高素养化学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安全理念,教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安全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并始终将这种观念带入到生活、学习之中,这将有利于学生们的化学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们养成敏锐、镇定、从容的化学素养,从而安全有序地推动化学化工行业的进步与发展[1]。

\

 
(二)及时完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体系规划

        只有体系化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安全应变能力,而当下许多高校都没有建设一套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这就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室安全教育所制定的目标要求。结合现况,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体系建设可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高校应充分重视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都没有专业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教职工往往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只作为实验课程配套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全面、立体、有序的开展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而分析同时期的美国高校,绝大部分高校都会在内部的化学实验室里面建设专业化、体系化的安全教育,并且搭配以专业的教师,充分给予学生立体化的安全教育。因此,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必须给予实验室安全教育足够的重视。其二,丰富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化学实验室潜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包括着实验试剂、实验室硬件设备,更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必须结合具体实验内容、整体化学实验室和相关参与人员,注重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全面化、立体化。其三,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必须协调日常教学。高校中化学相关课程比较繁多,可以细分为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工程等多门理工科课程,这些下属的二级学科相应的实验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时,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之与理论课程教学协调起来,不仅要能够使得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涵囊括其相应的全部实验课程的操作要求,同时要根据不同阶段所开设的不同课程进行相匹配的侧重,这样才能够将安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三)改革创新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手段

        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及时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组织方法,高效优化安全教育的效率。纵观普遍性的安全教育方法,许多教师采取的都是“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教师们注重理论教育,往往对学生们采取一种强制性的灌输教学,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压制。在这种模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而且还可能让学生们错误地理解教师的意图,让安全教育完全偏离其最初的轨道。针对于此,高校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时,必须要创新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理论并积极参与安全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尝试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多种场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等多手段相结合以实现知识的内化,让安全理论与安全操作技能深入其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面对真正的安全事故中,识别危险、评估危险并且处理危险,完成自我保护与现场救护。例如,我校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引入了《安全教育仿真系统》,综合运用视频、声音、动画等效果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以“打通关游戏”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识别、以及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在每门专业实验开展前,教师都会通过该软件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此外,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还申报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短学期课程,供全校师生使用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模拟教学方式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

二 基于认知心理过程的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策略

      认识心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阶段,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所见所闻,对事情产生的不同记忆、情感深度、评价状况以及内部因素分析,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2]。目前,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往往一次课就将安全知识与技能全盘托出,而没有持续化、系统化的教育过程,造成学生们只接受了极少量表面化、片面化的内容,给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心理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分别对应这些阶段,从而渐进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综合培育学生们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一)感知阶段的安全教育

       人类心理发展的感知阶段可以主要概括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分析,依靠自身的个性化感知,形成对事物整体化的个体认知。认知的结果会受到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分析、记忆性分析以及提取性分析的影响,这些种种影响最终会重叠成一套复杂且富含联系的心理认知结论。那么在这一心理发展的感知阶段,高校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们积累扎实的安全理论知识,要让学生们懂得面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时,如何识别危险、分析危险,如何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环境,然后顺利找到解决措施。例如,高校老师可以先通过情景的直观重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然后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表现,让他们组成活动小组,记录下活动的体验,并且整理出一套关于安全实验的初步理论。为了强化他们的安全处理技巧,教师还应该丰富教学的手段,老师可以实景向学生们展示救生服、护目镜、灭火器等设备的使用,细化介绍求生路线、报警程序、紧急处理程序等,还可以尝试引入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快速便捷地构建丰富的虚拟场景,让他们在感知阶段充分处于浓厚的安全认知学习氛围之中[3]。

(二)思考阶段的安全教育

       在完成阶段性的感知学习后,学生们对安全学习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就进入了被称之为心里汲取的思考阶段。人们在思考阶段中,往往会联系知识,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网状”的关系,从而初步得到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在这一阶段中,高校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们的安全评估能力为主,让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安全实验时,具备分类处理的综合评估素养。例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基于实践的安全隐患评估与操作分析,并搭配以心理暗示,让安全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心里。还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自主化的安全操作学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的安全知识设计出安全实验,并归纳总结一定程度的安全操作规律。

\

 
(三)内化行动阶段的安全教育

      安全理念真正成形于学生心理的内化行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们的安全素养以及安全处理能力已经达到足够的层面,在面对安全问题时能够给出可靠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教师在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时应该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巩固他们的安全实验素养。例如,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书写安全承诺书,以契约宣誓的方式潜意识约束学生们时刻践行安全操作规范,防微杜渐。可以给予他们条件,让他们自主根据化学实验的种类以及实验室的客观操作条件来设计安全操作方案,并系统化地考核学生们实际的安全操作能力,量化安全教育的效果。对于没有通过安全教育考核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重抓这些学生的安全实验能力,要给予他们第二次考核的机会,直至达到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能力值。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安全实验方面的总结或论文,不仅能够让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全面立体地植根于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中,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安全教育[4-6]对培养高素养化学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努力探索和构建全面化、立体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可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循序渐进地开展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力争实现最大化提升高校学生的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云霞,卞永刚,王露,陆昌瑞.高等院校安全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79-80.
[2]赵加民,袁迎,吴世逵,舒晶.基于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石油化工专业实验室安全建设的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01):101-103.
[3]吴金栋,任光辉,黄东键,刘剑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5):240-244.
[4]韩丽曼,黄莲,金敬福,贺连彬,齐迎春,于庆宇.高校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5):293-296.
[5]王羽.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9):247-248.
[6]陈浪城,杜青平,邱伟青,严贤妹.“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8):260-262+2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