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减负增效视域下高中物理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1:09: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减”政策视域下,立足于“减负增效”的原则,一线教师唯有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 养”的内容,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寻求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力争在不增加学生学业 负担的前提下,真正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本文试图结合鲁科版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提出了全新的 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实践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 : 减负增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精品课程

  纵观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 观念守旧,基本上是课上“单项灌输”、课下“题海战 术”的教学模式.如此,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效果 却差强人意,难以满足“核心素养”以及“双减”政策的 要求.鉴于此,所有教师不得不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 学效果? 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双减政策”服务, 以下便是笔者作的一些实践探索和积极思考.

  1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方向

  针对物理学科来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 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其 中,物理观念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基 本的物理概念,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客观世界 和自然界的构成、规律、现象等形成正确、深刻地认 知.可以说,学生唯有在学习中形成了正确的物理观 念,才能在生活中对现实世界形成正确地认知 ; 科学 思维 就是在物理学习的过 程 中,通 过“提 出 问题——— 寻找证据——— 探究交流——— 最终解释”等过 程,逐渐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质疑、创新、推理等思 维,使其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能够对事物本质、内 在规律等形成深刻地认知,并在思维的帮助下,将所 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探究能力就是在物理教 学中,不再局限于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知识,还应关注 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围绕物理问题,通过猜想、假设、探 究等活动,透过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 是否能够将教 材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以解决生活中 常见的问题[1].


\

 
  2 “减负增效”视域下物理精品课程开发

  笔者在研究中,结合高中物理(2019 鲁科版) 教 材中一些章节的精品课的开发进行了探究.

  2.1“假设——— 验证”探究课堂

  在“科学探究 : 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教学中,为 了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政策要求,全面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围绕本章节教学重难点,通过“假 设——— 验证”的模式 : 引导学生依据物理现象,结合 所学知识进行假设,并围绕假设和猜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借助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在教学开展前,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随即,结合学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借助“电磁感应产生感 应电流时,电流表会出现偏转”的视频,引导学生观 察物理现象,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 电流表指针偏 转的方向,与什么因素相关? 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 对感应电流的方向进测定呢? 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 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接着,以问题作为引导,指导学 生进行合理推测.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磁通量变 化产生了感应电流,因此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与磁 通量的增加、减少之间存在关系”这一实验猜想.随 之,教师结合实验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设计实 验方案对猜想进行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 实验假设和猜想,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围绕实验 方案进行验证,最终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中,将楞次定律的三个表述总结出来.

  如此,通过“假设——— 验证”探究式学习模式的 应用,彻底转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 式,将学生从依赖、被动的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真 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 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转变为知识的探 究者,在物理现象的引导下,通过思考作出假设,并 围绕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高效地完成物理 规律的探究学习[2].

  2.2 STEM 探究式课堂

  STEM 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不谋而合,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更加关注综合性思维等.

  鉴于此,在“自感”这一节教 学 时,就选择 了 STEM 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对这一 节内容进行 了分析,并结合 STEM 内涵,进行 了划 分 : 科学(通电自感、断电自感、涡流、启辉器使用原 理) 、技术(运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工程( 设计日光等电路、设计防止镇流器快速老化的方 法) 、数学( 公式推导、数值计算)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首先 以“日光灯管”切 入,给学生简单介绍了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接着将其 连接到 220 V 交流电压上,引导学生观察日光灯亮 暗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 : 如果电压只有 220 V,如 何使日光灯发光? 需要补充什么零件? 接着,为了 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任务探究中,又指导学生开 展了“千人震”的游戏,使得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继续 探究的欲望 ; 之后,将“千人震”的游戏中的人换成 灯泡,设计电路,引导学生开展“断电自感现象”实 验和分析,使得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建立起“自感电 动势能”这一物理概念.随即,指导学生按照上述的 思路,自行进行“通电自感现象”实验探究.最后,引 导学生结合两次物理实验,总结其中蕴含的物理规 律,并再次回到最初的问题中,思考“可不可以利用自感现象使得日光灯亮起来? ”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科学原理、技术 手段、工程思想、数学工具,不仅高效达成了“自感” 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应 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应用 能力,真正满足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要求[3].

  2.3 信息化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走进 课堂,并彰显出极大的应用优势.尤其是在物理学习 中,部分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态性,紧紧依靠教材上的 文字和图片,很难理解其原理.此时,就应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虚拟仿真动态化展示,帮助学 生在直观的感知中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单摆” 课堂教学中,鉴于单摆振动的特点,就借助了信息技 术的这一教学工具.在引导学生对“单摆运动规律” 进行探究学习时,融入“几何画板”,依托动画演示, 使得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体验单摆振动过程中位 移和恢复力、速度以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单 摆运动中物理量的变化,对单摆运动形成深刻地认 识; 另外,在对“单摆与周期关系”这一知识点学习时,由于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 行讲解,且效果也不理想.此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 运用 EXCEL 表格,将实验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处理, 并绘制成单摆周期图像,并指导学生观察图像,明确 摆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


 
  3 减负增效视域下开发精品课程启示

  减负增效背景下,物理教师在开发精品课程、提 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时,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

  第一,更新教学观念.减负增效背景下,教师在 打造精品课堂之前,必须要彻底摒除传统的教学观 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完成的,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产生与其相契合的教学 行为.因此,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减负增效” 双重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教师在打造精品课堂时,必须要从传统的 “知识型课堂”转变为“能力型课堂”,使得学生在物 理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定的知识探究能力、应用能 力、学习能力等,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另一方 面,还应重新认识师生角色,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给 学生足够的探究的机会,在探究中高效达成知识、能 力、思维等多重目标.

  第二,创设融合、和谐的课堂环境.纵观高中物 理课堂教学现状,“满堂灌”仍是课堂主流,偶尔提 问,但也是形式大于内容,难以达到高效互动的目 的.因此,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减负增效”的 双重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打造精品课堂时,还应多 关注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 境.一方面,应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敢于放权于给学 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还应允许学生 犯错.另一方面,在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时,还应关注教 学手段的应用,必须要坚持灵活教学的原则,结合教学 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并借助生 动幽默的语言等,不断提升高中物课堂的吸引力.

  第三,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创设精 品课堂 中,问题是关键,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通常,高 质量的问题,一方面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而展开,使得学生在思考 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预设的教 学目标 ; 另一方面,还应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与 高中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基础、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学 习态度等相契合.

  第四,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在构建精品 课堂时,教学评价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鉴于传 统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 新的要求,必须要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评价体系. 首先,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必须要坚持结 果与过程并重、知识与能力并行的原则,对学生的学 习过程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客观地反 应出来 ; 其次,在构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时,还应坚 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 评价标准和细则,指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经过实践 证明,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对自己形成客观的 认知,使其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面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双 减”的要求,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 基础上,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解决 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唯有摒弃传统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指向核心素养的要求,坚持 “生本原则”,优化教学设计,构建精品课堂,才能真 正实现“减负不减效”.

  参考文献 :

  [1]董祥民.双减背景下打造高中物理教学新方案[J].数理天地( 高中版) ,2022 (10) :71-73 .

  [2] 陈祥友.强化预设,生成意识: 以鲁科版高中物 理教材“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教学为例[J].高 考,2020(18) : 161.163 .

  [3]郑学旎,王笑君.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高中物 理教学设计: 以“自感现 象”为例[J].物理通 报,2020(09) : 39-43.47 .

  [4] 党叔年.以“单摆”为例探讨高中物理信息化教 学整合[J].成才之路,2020(25) : 94-9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2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