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职普融通视域下初中劳动校本课程构建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13:34: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深化劳动教育教学改革 ,  以职普融通为切入点 ,  组建 “普教主导 、职教参与 、教 研护航 、社会支持 ”的劳动教育发展共同体 ,  通过打造具有职业启蒙特征的初中劳动教 育校本课程 ,  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  实现全环境育 人目标 。

       关键词 :  职普融通    劳动教育    校本课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实施科教兴 国 战 略 ,  强  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对科技 、教育和人才 工  作进行了一 系列部署 ,  同时创造性地提出 “推进职  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 教 融 汇 ”的 “三 融 ”发 展 的 时  代新命题 。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  背景下 ,  对我国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设计 ,  充分体现了优化结构 、协同创新的 “大 教 育 ”理 念 。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探索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  新形态 , 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

       一 、探索职业启蒙教育与中小学的劳动课程改 革相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 ,  国家在劳动教育层面打出了 一 系列的 政策组合拳 。2020年 中 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颁 布 了《关 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提出 了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求 。《义务教育 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 中独立出来 , 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

\
 
       1. 高质量教 育 体 系 的 构 建 对 职 业 启 蒙 教 育 提 出了新要求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过 程中 ,  职业启蒙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黄炎培曾 说过 :  “凡教育者皆含有职业之意味 ,  盖教育云者 , 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 。”职业启蒙 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影响学生认知体验 、强化实践探索及职业规划 的 活 动 ,  对 落 实 新 时 代 劳 动 教 育 方针 、完善全生命周期职业教育体系和推动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

       2. 职普融通为劳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劳动教育的深层目标之 一 ,  就是通过真实的劳动实践锻炼以及劳动技能学习和体验 ,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  这其中就包括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特点的劳动职业 。劳动教育的课程属性与职业教育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 ,  都体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  这就决定了劳动教育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联合育人的理想载体 。职业院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劳动教育资源优势 ,  可以为普通中小学提供劳动体验 、职业启蒙的实训平台 ;  “双师型 ”教师 队 伍 ,可以在融通劳动教育 、专业理论与职业素养的基础上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职业观 。

       二 、构建职普融通的劳动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

       1. 确立培养目标


       加大市 域 统 筹 力 度 ,  由 市 级 教 育 研 究 部 门 牵头 ,  有效整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资源 ,  通过创建名为 “劳动教育发展共同体 ”的合作机制 ,  其中包括普通教育主导 、职业教育参与 、教育研究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 ,  以实现以下培养目标 :一是深度融合职业启蒙教育 ,  确保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 ,  还要深度融合职业启蒙教育 ,  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需求 、特点和前景 ,  为  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整合职  业规划教育 ,  使 劳 动 教 育 与 职 业 规 划 教 育 有 机 结  合 。学生将有机 会 在 劳 动 教 育 中 探 索 不 同 职 业 领  域 ,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  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打  下基础 。三是提供实践体验 ,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  职业体验 ,  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过 程 。 这种亲身体 验 将 有 助 于 学 生 更 全 面 地 了 解 职 业 生  活 ,  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 四是培养多元  技能 ,  不仅专注于传授专业技能 ,  还要培养跨学科  的综合能力 ,  使学生更有竞争力 ,  能够适应不断变  化的职业要求 。五是培养乐趣和兴趣 ,  鼓励学生在  劳动教育中体验不同职业的乐趣 ,  培养他们对工作  和职业的兴趣 。

       2. 搭建课程框架

       一是课程开发的场域 。在制订劳动教育发展计 划中 ,  将秉承一 系列主要原则 ,  旨在区域内建立协 作合作的模式 ,  以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 以区 域临近和职普互补为主要原则 ,  选择了威海市临港 实验学校 、威海市临港职业中专以及威海市职业中 等专业学校作为试点学校 。这些学校将成为劳动教 育发展共同体的核心成员 。共同体的目标是在课程 开发和教育实践方面实现深度合作 ,  以推动劳动教 育的发展 。在这一合作模式中 ,  将充分考虑普通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需求 ,  以此作为主导方向 。 同 时 ,  依托职业学校丰富的资源支撑 ,  以威海市职业 教育的优势专业作为纽带 ,  共同打造一套具有职业 启蒙特征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这一课程将不仅关 注知识传授 ,  还 会 强 调 实 际 操 作 和 职 业 技 能 的 培 养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各种实际劳动活动 ,  从而更 好地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需求和特点 。这样的实践 经验将使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就具备更多的 职业素养 。 除了学校内部的合作 ,  还将积极促进职 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 机融合 。

       二是课 程 开 发 的 层 级 。 按 照 “综 合 育 人 目 标 、 本体目标 ”的二级职业素养培养目标要求 ,  将劳动  校本 课 程 细 化 为 “职 业 百 度 — 职 业 塑 魂 — 职 技 体  验 — 职技工坊 — 职梦规划 ”5个模块 。

       “职业百度 ”主题项目以职业启蒙为目标 。 由职普教师合作开发相关微课程 ,  从宏观层面介绍职业的发展历程及常见分类 ,  了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最新趋势 ,  认知行业 、职业和专业 之 间 的 关 系 ,形成初步职业认知 。

        “职业塑魂 ”主题项目以榜样育人为目标 。邀请职业教育专业教师 、优秀学生代表 、家长和不同行业的优秀代表走进校 园 ,  定 期 开 展 “大 国 工 匠 进 校园 ”“家 长 职 业 分 享 会 ”等 活 动 ,  与 学 校 劳 动 教 育 、思政课程形成互补 ,  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  “实现第 一 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相融合 ”。“职技体验 ”主题项目以职业认知为目标 。 以职普融通视角打造课程模块 ,  挖掘区域职业教育现有资源 ,  经 过 筛 选 、 简 化 和 改 造 ,  构 建 “现 代 农 渔 ”“手工作坊”“工匠制造 ”“信息应用 ”“创客前沿 ”“生活服务 ”6个 模 块 ,  依 次 对 应 威 海 职 业 教 育 现 有 农林牧 渔 、 烹 饪 、机 械 加 工 、计 算 机 应 用 、机 电 技术 、护理等骨干专业 。

       “职技工坊 ”主题项目以技能体验为目标 。坚持知行合一 的课程设计理念 ,  增强学生实践层面的体验感 ,  以 “现代农人”“巧手艺人”“能工匠人”“IT达人 ”“科创新秀 ”和 “志 愿 青 年 ”6大 职 业 角 色 为 切 入点 ,  依次对应 “职技体验 ”的 6个专业模块 ,  依托职业学校 、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开展实践 活 动 ,实现多方协调育人 ,  让劳动与职业体验接轨 ,  提升劳动教育的情境性 。通过依托职业学校 、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 ,  学生可以在这些模块中参与实践活动 ,  亲身体验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和技能 要 求 。

       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性学习机会 ,  还促进了多方协同育人的实现 ,  让劳动与职业体验与课程内容接轨 ,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和认知 。

       “职梦规划 ”主题项目以职业规划为目标 。关注全过程 “参与 ”的过程性评价和交互化 “实效 ”的结果性评价 。设计《劳动手册》内设 “记录”“感悟”“展示 ”三个类目 。 “记录 ”活动过程 ,  梳理劳动知识 技 能 ,了解认知社会上的相关职业 ;  “感悟 ”反思中 ,  发现职业兴 趣 ,  内 化 劳 动 教 育 精 神 ,  养 成 正 确 的 职 业观 ;  “展示 ”劳动成果 ,  定 期 开 展 “科 技 小 达 人 ”“校 园志愿小先锋 ”等评选 ,  形成示范榜样效应 。通 过 对劳动课堂的观察记录 、 问卷调查结果和小组互评 等 ,  对学生表现出的职业意向进行质性评价 ,  结果 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

       3. 丰富实施路径

       一是多 方 协 同 ,  搭 建 支 持 网 络 。 首 先 ,  采 用 “职校教师走进来 、学校教师学起来 ”的方式 ,  是为 了确保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不断强化和提升 。 每期 的 “社团活动日 ”和每周的学科教研会成为了师资之 间深度交流的平台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之间 的专业素质提高 ,  还能够共同探讨并推动劳动技术 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 同时 ,  这种跨校合作也可以促 进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  推动整个劳动教育领 域的发展 。其次 ,  搭建 “家校联谊 ”平台的目的是更 加深入地涵养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理解 。通过定期举 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主题活动日 ,  学校能够与家长 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  传达劳动技术课程的教育理 念和价值观 。家长的参与不仅是观摩课堂 ,  还包括 与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 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实际意义 ,  同时也加深了 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通过家委会的辐射作用 ,  学校 还能够将劳动技术课程延伸到校外公益实践 ,  让学 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 ,  而是融入日常生 活中 。多方协同合作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途 径 , 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家校合作 ,  劳动技术课 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培养他们的综合素 质 ,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

\
 
       二是课程为骨 ,  赋能学生成长 。在职普融通视 域下 ,  我们积极实施梯度式学习 ,  以创新的教育思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基于 “组块教学 、 联结学习 、实践统整 ”的理念 ,  构建 一 个以职业 教  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  旨在为学生赋能 ,  让他们在  职业发展方面更加有信心和准备 。核心的教育思路  包括五大主题 ,  即 “职 业 百 度 — 职 业 塑 魂 — 职 技 体  验 — 职技工坊 — 职梦规划 ”,  这 些 主 题 贯 穿 着 学 生  的整个学习过程 ,  从校本课程建设入手 ,  为学生提  供多层次的课程选择 。 我们明确了三大课程类 型 ,  包括基 础 性 课 程 、拓 展 性 课 程 和 研 究 性 课 程 。 首  先 ,  基础性课程侧重于职业理论学习 ,  旨在帮助学  生建立坚实的职业基础 。其次 ,  拓展性课程以职普  融通为切入点 ,  致力于开发综合性课程体系 。这些  课程帮助学生跨足不同领域 ,  培养综合技能和知识 ,  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职业环境 。最后 ,  研  究性课程则深入挖掘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的职业  元素 , 鼓励学生主题探究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更深  入地了解特定职业领域 ,  包括职业基本信息 、工作  内容 、工作场所和所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

       三 、结语

        职业启蒙与 劳 动 教 育 的 有 机 结 合 ,  打 通 了 职  普壁垒 ,  打 开 初 中 劳 动 技 术 课 程 改 革 的 新 视 角 。 发挥职业院校劳动 类 型 丰 富 的 优 势 和 普 通 学 校 育  人目标健全的 特 点 ,  将 初 中 教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 劳  动与职 业 、人 才 培 养 和 职 业 情 境 进 行 有 效 衔 接 ,  使不同来源 、不 同 层 次 、 不 同 内 容 的 教 学 资 源 有  机融合 ,  让学生在 劳 动 课 程 中 理 解 和 积 累 职 业 知  识 ,  形成劳动意 识 和 职 业 意 识 等 发 展 性 认 知 ,  为  提高初中生过渡适 应 性 和 个 人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打 下  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 周明星 ,  刘慧婷 ,  王子成 . 新时代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 :  理论 、政策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2(1) :  19- 27.
       [2] 刘晓 ,  王海英 . 为每 一个孩子种下 “职业理想 ”的种子[N] . 中国教育报 ,  2021- 7- 13.
       [3] 冯雪艳 ,  宋洋 ,  刘方恬 . 普职协调发展探究[J] . 职业教育研究 ,  2022(10) :  65- 69.
       [4] 姜婷 ,  徐昌 ,  张志鹏 . 普职联动共建区域中小学职业体验课程[J] . 中小学管理 ,  2019(3) :  46- 48.
       [5] 姚莉娜 . 职业教育视域下劳模精神的理论意蕴 、价值及路径[J] .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2022(10) :  25- 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1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