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 ,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 、劳动教育实践途径的拓宽 、劳动教育内容的 丰富和师资力量的优化等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 通过应用实物与情境相促进、 劳动与学科相融合 、讲授与实操相融合 、体验与评价反馈相结合 、开放性与个性化相成就等 教学方法 , 旨在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 增强动手能力 , 逐渐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活 技能 、服务技能 、合作技能 、创造技能 , 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 : 小学 劳动教育 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提出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 , 重点是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 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 让学生动手实践 、 出 力流汗 , 接受锻炼 、磨炼意志 ,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 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这就需要我们拓展劳 动教育实现途径 , 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 优化劳动教 育师资力量 , 积极探索有意义 、有效果地劳动教育 教学方 法 。 不 断 提 高 学 生 劳 动 意 识 , 增 强 动 手 能 力 , 逐渐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活技能 、服务 技能 、合作技 能 、创 造 技 能 , 促 进 学 生 提 升 核 心 素养 。
一 、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1. 开发系列校本课程
结合教育理论及学校实际 , 开发一 系列校本教 材 。根据不同学段确定不同劳动内容 , 精准定位到 每个年龄段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劳动能力点 , 逐渐培 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动手能力 、合作能力等 。
校本教材的编排 , 关注学生 现 阶 段 认 知 能 力 ,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劳动产生兴趣 。不同学段学生 认知和动手能力不同 , 校本课程内容选取以及编排 也不同 。例如 , 一 、二年级劳动校本教材开篇运用 儿歌引起学生兴趣 , 将劳动课内容用口诀来记 , 学生很容易记住 , 并开始进行操作 。三 、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 , 劳动教育课本去掉了 拼 音 ,开篇导入部分改为具体情境设置 , 唤醒孩子劳动意识和能力 。到了五 、六年级 , 教材直接呈现劳动任务 , 用图文形式把复杂的劳动步骤一一分解 , 更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学龄不同 , 在劳动内容选择和校本教材编排上向相应学段学生能力倾斜 , 学生经过六年的劳动课程学习 , 循序渐进掌握生存技能以及劳动能力等 。
劳动校本教材更深切走进学生生活 , 选取劳动能力点偏生活化 。校本课程开发更加注重学生生活能力培养 , 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 、尊重家人能力以及集体团结协作能力 。例如 , 一年级劳动校本课中 , 能力点为系鞋带 、叠衣服等 ; 二年级劳动内容有洗桌布 、整理书桌 、拖地板等 ; 三年级会有认识身边的家用电器 、和同学一起大扫除等 ; 到了六年级则为能独立去超市购物 、为老师和长辈按摩 、学会一样拿手菜等 。 校本教材的开发使 “三四四 ”劳动教育体系的具体内容得以落地 。
2. 拓宽劳动教育实践途径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 教师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走访等方式 , 对学生家庭情况和学校附近 一 些有效地社会资源进行了初步了解 , 近而规划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体系实践路径 。首先 , 深入挖掘校内资源 , 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 包括 种 植 基 地 、 社团活动基地以及软件编程开发基地等 ; 注重劳动 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课题的开发 , 注重劳动教育的 潜移默化 。其次 ,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 劳动教育主阵 地 , 通过布置课后居家实践作业 、开展亲子劳动主 题活动等 , 家长在参与和评价中 , 促进学生掌握生 活技能 , 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服务技能以及创新技 能 。与此同时 , 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 让 每位家长都参与孩子成长 。再次 , 深入挖掘社会劳 动资源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 , 寻求校外合作 , 成立 “皮影制作”“陶艺制作 ”实践基地和 “农耕劳作 ”体验 基地 ; 挖掘社区服务功能 , 与社区联手 , 为学生开 设 “红领巾 ”志愿者窗口 , 开展 “城市换新颜 ”“小小 清洁员 ”等 一 系列义务活动 ; 制订以文化参观 、手 工制作 、农忙劳动等主题研学活动 。
3. 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注重劳动教育学科融合 , 挖 掘 劳 动 德 育 价 值 , 丰富课 堂 内 容 , 增 强 学 生 生 活 常 识 、提 升 生 活 技 能 。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菜园里》, 把上 课地点定在校内种植基地 , 孩子更直观感受到蔬菜 的生长 , 对蔬菜有更直观认识 , 课文学起来更加有 意思 。劳动实践也可以适当加入其他学科内容 。如 在 “小小清洁员 ”社区志愿活动结束后 , 布置作业 : 请你结合今天的实践体验 , 写一 写你的感受 。一 天 的体验活动 , 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 , 又深切 体会到了清洁垃圾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 心中对清洁 工更加敬佩 。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培养生活技能 、合作技能 以及创新技能 。 通过 “阳光小农场 ”校内种植基地 、 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以及计算机编程辅导等 , 在老师引领下 , 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丰富的实践 活动中 。通过开展 “家庭快乐小厨房 ”美食制作评比 活动 , 布置 “叠衣服”“收拾屋子”“打扫卫生 ”等家庭 劳动任务 , 提升学生劳动技能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 资源 , 通过社区开展 “垃圾分类”“城市换新颜 ”等义 务活动以及组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 , 培养学生创新 技能 、合作技能以及服务技能 。
4. 优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为适应丰富的劳动实践内容 , “家校社 ”协同组建劳动教师队伍 , 优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 。校内配 置专职劳动教育老师 , 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 保证 教师技能 、理念符合劳动教育实践要求 。针对学校 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 , 在校外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 讲解 。例如 , 为与时代接轨 , 学校鼓励学生学习编 程 , 与校外优秀的科技公司合作 , 定期有技术员来 校对编程老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 面对 一 些特殊 的劳动 技 能 , 例 如 , 开 展 家 政 、厨 艺 等 实 践 活 动 , 邀请相关专业的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操作讲解与实践 。
二 、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
1. 实物与情境相促进
在课堂中增加实物教学 , 创设真实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是培养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关键期 , 由于低龄段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 缺乏相应的生活常识 , 但想象力比较丰富 , 共情能力强 。 因此 , 通过实物展示 、创设情境 , 更能够调动起他们学习兴趣 , 培养劳动兴趣与能力 。实物情境也同样适用于中高学段学生 , 尤其是在生活技能养成 、活动基地教学中 。例如 , 在掌握如何独自去超市买东西并货比三家这 一 技能 , 课堂可以模拟小型 超 市 ,而学生扮演成不同的商贩 、超市工作人员 。
2. 劳动与学科相融合
在劳动教育课堂加入学科成分 , 真正将劳动教育和学科教学相融合 、相促进 , 最终形成合力 , 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例如 , 语文写作任务布置在 “农耕体验 ”活动结束后 。在实践中 , 学生对农村生活有了初 步 感 知 , 感 受 到 了 农 民 丰 收 时 的 喜悦 , 更深刻体会到了粮食得来不易等 。这时安排写作练习 , 大多数学生能够写出更加深刻的感悟 , 帮助学生在劳动体验后进行情感升华 , 使劳动体验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 , 实现了融合课的意义和价值。
3. 讲授与实操相融合
劳动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动手实践 ,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的实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 “三四四 ”劳动教育体系探索中 , 学校综合以往劳动课中所出现的讲授与实际操作占比不科学等问题 , 创设讲授与实操“1+2”模式 。通过劳动教育实践 , 精确讲授与实操在整堂课的占比 , 优化劳动课堂内容 , 提高劳课堂效率 。
在校内劳动教育课堂中 , 教师讲授原理或讲授 操作过程只占课堂的三分之一 , 其余三分之二的时 间为学生 实 践 环 节 , 指 导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 学 生 既 得到了理论性 补 充 , 又 能 充 分 锻 炼 动 手 能 力 。 比 如 , 在学习编中 国 结 时 , 教 师 利 用 微 课 视 频 简 短 介绍中国结以及 它 的 意 义 与 价 值 , 呈 现 本 课 实 践 内容 : 学习吉祥 结 的 编 法 。 教 师 与 学 生 一 起 编 简 单的吉祥结 , 教师 一 边 演 示 , 一 边 指 导 、 纠 正 学 生操作 。
4. 体验与评价反馈相结合
注入评价的劳动体验活动 , 才拥有灵魂 。在劳 动教育过程中 , 我校非常注重学生评价 。学生的评 价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内省 , 也是劳动能力以及美 好道德品质内化的过程 。例如 , 在每次劳动课结束 后 , 学生都需要填一 张评价卡片作为对课上内容的 反馈 。在评价卡片中 , 学生可以对自己操作过程的 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 , 也可以对操作具体步骤 或者注意事项进行简单说明 , 亦或者自己的收获总 结 。学生对每次实践课进行评价 , 加深了实践课开 展的意义与价值 。在校外基地实践活动结束后 , 老 师会安排学生写体验感悟 。例如 , 在 “陶艺制作 ”实 践基地 , 学生既实地参观了唐山陶瓷的发展 , 又切 身体验到了陶瓷制作过程中的精细和难度 。活动结 束后 , 安 排 学 生 以 陶 瓷 制 作 体 验 活 动 为 背 景 , 以 “我的一 天 ”为题写自己的收获 。学生的每个活动都 有内化的过程 , 那么收获则会是加倍的 。 当然 , 除了自评之外 , 还包括他评 。他评是面向家庭 、社会的劳动实践最好的检验方式 。低年级劳动实践 , 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主动做家务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后 , 会安排自己 、 同学和家长填写评价卡片 , 既是对孩子成长的记录 , 又是监督 、激励孩子自觉完成家务劳动的有效手段 。
5. 开放性与个性化相成就
劳动实践 的 过 程 既 是 锻 炼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的 过程 ,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 。所以 , 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质疑与创造性思维 , 努力营造开放又充满个性化的劳动课堂 。在劳动教育中 , 教师会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同时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例如 , 在 “陶艺制作 ”基地实践活动中 , 专业 人 员 对 陶 瓷 制 作 方 法 进 行 详 细 讲解 , 但在操作环节中 , 把舞台留给学生 , 让学生发挥自己创造力塑造作品 ; 在编程教学中 , 教师讲解Python 的基本操 作 方 法 , 学 生 掌 握 方 法 后 , 教 师更注重学生运用 Python解决生活 、学习中的实 际问题 , 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 同时培养学生创造力 。
三 、结语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 , 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 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前提 , 不同实践内容采用不同教学 方 法 。 当 然 , 也 可 以 灵 活 运 用 多 种 教 学 方法 , 以更好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合作技能 、服务技能和创新技能 ,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参考文献
[1] 马义 .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 吉林教育 , 2016(16) : 43.
[2] 周晨露 , 王海燕 .STEAM 教育应用模式分析[J] .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18(24) : 27- 30.
[3] 杨明华 . 浅探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 . 新课程研究 , 2021(12) : 109- 110.
[4] 刘广荣 .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的研究[J] . 课程教学 , 2022(14) : 68- 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