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升的实施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1 13:56: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地位尴尬,存在感缺失,质量堪忧.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针对农 村初中物理作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优化提升作业质量迫在眉睫.文章指出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 升势在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从作业情境的创设、作业层次的分解、作业形式的借助、作业内 容的整合以及作业深度的挖掘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农村初中; 物理作业

       作业,应成为学生自我评估与发展的重要依据, 学习态度与意志品质提升的重要工具,学校、家庭和 社会三方共育的重要“纽带”.农村初中物理作业, 机械性强,缺乏针对性,作业没有量身定“作” ,于是 “作”之无味,“作”之无欲.如何让物理作业与农村 中学学生的成长更好地融合,避免物理作业沦为 “规训”学生的工具,需要物理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与研究,实现农村初中物理作业的优化提升.

       1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升势在必行

       1.1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作业优化”的落实


       2021 年 7 月,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作业改 革是本次“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效减少作 业的数量,切实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促使作业设计 差异化、个性化和弹性化是本次作业优化提升的重 要内容.通过实施“双减”政策,积极提升学生学科 技能,从关注学生“知识本位”向“全面发展”的角度 转变,为社会筛选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物理作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充分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的 生活化、探究性和实验性等特征,以“作业优化”为主要研究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势在必行.

       1.2 作业低效现状亟待“作业优化”的突破

       美国作家科恩曾经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 中指出家庭作业具有较高的成本,恶劣的亲子关系、 枯燥的作业形式、低迷的学习状态、有限的自主空间 等特点.造成如此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各科家庭作业 没有精心设计,低效重复,最终造成“本末倒置”  “满 盘皆输”的后果.笔者所在的公办农村中学,物理作 业现状十分堪忧.物理教研水平薄弱,教师“各自为 战” ,缺乏统筹,无法从备课组层面统筹物理作业时 间、内容和进度,造成班级与班级之间差距明显.物 理教师不够重视物理作业的诊断与反馈功能,脱离 学情,常常“拿来主义” ,不能根据学情进行作业的 筛选与强化,作业布置机械重复,给学生造成课业压 力.物理教师忽视课程标准的引导,缺乏对物理教材 资源的挖掘和整合,物理作业类型一,缺乏生活性 与实践性.

\
 
       1.3 家校合作共育需要“作业优化”的牵引
  
       家庭作业有力衔接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 家校协作育人的有效工具,是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笔者所任教的公办农村中学,初中物理学科面对 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更加窘迫,学生之间的能力参 差不齐,部分学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物理家庭作 业,家长因为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对学生物理作业起 到辅导和监督作用.因此,在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下,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将明显拉开差距,学生之间 的物理技能和素养水平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2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升的意义深远

       2.1 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

       合理运用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指明学生学习过程 中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明确方向,是学生学习的“指 明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有关 评价建议明确指出 : 注重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指导 学生改进学习 ; 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 果,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作业的育人功能.可见,物理 作业正是物理学科发挥评价功能的重要载体,教师 需要深入研究物理作业,增强物理作业的价值,体现 物理作业评价的诊断和导向功能,使物理作业成为 物理教学的有效补充.

       2.2 符合核心素养的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的物理 课程理念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展开 : 面向全体学 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1].可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课程目标.当然,初中物理课 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但它的形成更 加需要借助作业这个载体进行长期的练习、强化与 巩固,帮助学生感悟体验,使学生善于运用“科学思 维”解决问题,用“实验探究”验证结果,在掌握知识 与技能的基础上,学以致用.

       2.3 追求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落实“教育均衡”的政策背景下,城乡之间的 教育师资配备和硬件设施都在不断缩小差距.但如 何真正做到“教育均衡”的公平与公正,笔者认为应 该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制定个性化育人目标,发掘 学生的成长潜力,实现共同进步.在农村中学物理一 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基础差距较大,同一难 度的作业,不能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此外,男女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思维模式 差异明显.男生在综合思维、实践探究能力等方面优 于女生,女生在理论识记、规范作答等方面强于男 生,因此,同一类型的作业,不能满足男女学生不同 的学习特点.鉴于以上现状,优化提升物理作业,进 行“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的设计,能够遵循“最近 发展区”原理,实现因材施教,共同发展.

       3 农村初中物理作业优化提升的具体措施

       3.1 创设基于“任务驱动”的作业情境


       笔者认为相较于前后关联不紧密的题干设计, 创设作业情境系列化和整体化,更有利于帮助学生 感知与体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强化高阶思 维的训练,提升迁移运用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和《电 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于电路、用 电器、电源和开关等有进一步的理解,笔者围绕“自 制手电筒”的作业情境,设计了以下问题链 : 一是设 计出手电筒的电路图.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设计的 能力,也为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简单电路 奠定基础.二是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制作手电筒.   学生第一次制作电学仪器存在一定困难,可以让学 生根据自身情况合作完成,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三 是提问“开关 闭合后,小灯泡不亮,原 因可能是什 么?”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进一步理解短路和断路的原理与区别.总 之,创设围绕“自制手电筒”的任务情境,串联相关 知识点,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前后关联与相互影 响,同时,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实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

      3.2 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层次

       物理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笔者围 绕课程标准,分层设定作业目标,根据学情进行分 层,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精准设置作业.以中 等生为参照,在难度上设定难度系数适中的作业,在 数量上合理定量,为优等生适度提高难度系数增加 作业量,注重拓展题与实践题,为后进生降低难度系 数减少作业量,重点做好基础题.

       例如,苏科版《力 弹力》的作业设计,笔者根据 物理课程标准中围绕力和弹力的概念以及弹簧测力 计的认识和使用,创设以下三类作业 : 第一类,完成 配套练习中的基础练习.此类作业全班学生均需完 成,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 结合基础练习能够对本节课的力和弹力有基本的认 知.第二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调查生活中哪 些物品需要利用弹力来工作.此类作业完成的群体 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其设计的目的是让此类学生提 升观察能力和调查能力.第三类,利用生活中的弹簧 设计和制作出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并利用自己制 作的弹簧测力计完成力的测量.此类作业完成的群 体是优等生,其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分层作业的设计难 度系数逐渐增加,能力要求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参与课堂.

\
 
       3.3 借助基于“思图结合”的作业形式

       初中物理具有综合性和模块化等特点,需要借 助思维导图,进行图形转换,将物理零散的知识点进 行串联,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构筑空间模型,形 成空间思维.

       例如,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热学相关知识时,笔 者布置了“绘制比热容和热值思维导图”的作业,并 要求学生结合表格,利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段将比热 容和热值相关知识点整合出来,最后利用思维导图 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比热容和热值 知识,学生容易混淆,这两类知识点在概念的建立、 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步骤的操作、表格的制作 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等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 这两类知识也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对于学生的要求 较高.

       3.4 整合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内容

       单元作业是建立在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基础上.  相对于每节课的作业,单元作业更加重视系统性和 整体性,将有关联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作业,让 学生站在更高处“俯视”整个知识框架.

       例如,在《欧姆定律》作业设计时,笔者考虑到 本章是中考电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多知识面广,分 别从电学概念、电学实验和电学计算三个角度设计作业.其中,在电学实验中,以滑动变阻器为载体,设 计的作业有“本章中有哪些实验用到滑动变阻器, 并从实验类型进行分类 ”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 生能够从探究类和测量类区别本章中的电学实验, 清晰区分这两类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谈谈每个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性作用和各自的主要作 用”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深刻了解电路安 全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在滑动变阻器中的 具体体现.“怎么利用滑动变阻器结合单个电表测 量定值电阻阻值或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 ” ,其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具体要求设计出测量电阻 的方法,并正确操作.这些作业的设计将本章碎片化 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强化了知识的关联性与整体性, 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3.5 挖掘基于“学科融合”的作业深度

       笔者积极编制实践性作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 限,使相关学科有效融合,搜寻校内外课程资源,使 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例如,在《物质的物理属性》作业设计时,笔者 设计了撰写“大美汤山——— 山水之源”的实践性作 业.具体设计如 下 : 利用假期游玩阳山碑材的机 会,测量出碑身的体积和质量,具体操作让学生 利用生活中的皮尺等工具测出阳山碑材碑身的 长宽高,再利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出其周围石块 密度,最后根据密度公式算出碑身质量,作业把 数学“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素养融入在物理中, 同时让学生感受汤山文化浓浓的历史厚重感.这 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对本章的知识建构,让学生 深度参与物理学习,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 科的价值.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作业应该量身 定“作” ,轻负高质.作业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 障,是家校深度融合的重要工具,是学生素养提升的 有效手段,使学生“作”有所乐,“作”有所为.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9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