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应用在南疆高校《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09:22: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应用到教学中,不仅是授课方式的改变,更是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革新。互联网+应用在《动物遗传学》教学中,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并为培养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其中微课更是为层次低的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互联网+;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惠娥,等.“互联网+”应用在南疆高校《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05):61-62.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在动物学、水生生物、遗传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点占有重要地位,对将来从事专业技术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遗传学本身是研究动物遗传与变异的一门学科,科技的发展使得该课程发展飞速。近年来,该课程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如何将这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以及新方法及时的引入到课堂,讲述给学生,就要靠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

         “互联网+”是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传统行业创新力和生产力[1]。当前,“互联网+”已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如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都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技术[2]。“互联网+”为教育方式提供的不仅仅是平台,更是助推了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等的信息化。在建的微课、慕课等已逐渐在各大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3]。互联网+教学的新型模式引入南疆高校《动物遗传学》的教学改革中是一种趋势,促进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教学的诸多局限,体现课堂教学的前瞻性、超前性、时代性、创造性,以达到传授知识、开拓视野、启发思维的良好效果。

\

 
一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重要分支,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难懂,现如今动物遗传学发展迅速,新的遗传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就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动物遗传学》课程建设止步不前,分析最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匮乏,作者从事十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动物遗传学》课程问题:一是理论课时虽然由原来的24增加到现在的54,实验课由原来的16学时减少为10学时[4],但不论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多以经典遗传理论设置多;二是过去和现在都是课堂内讲授的多,课外学习的少;三是本学校同层次的民、汉学生知识结构差距非常大;四是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增大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再加上本科生没有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使得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都难以兼顾。“互联网+”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直接有效的途径。“互联网+”应用到
《动物遗传学》课程不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共享资源,也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也为动物遗传学教学和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从而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5]。“互联网+”《动物遗传学》构建基于网络思维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于教师于学生都是互利共赢的,于教师,不仅可以和其他院校、名校的优秀教师学习沟通,而且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视频课展现给更多的学生,于学生,无论出身何处都有机会学习,也可以通过视频课听取名校、名师授课。“互联网+”背景下的在线课程,不仅有效充实教学内容,还可利用网络支持下的各种信息载体,用图形、文字和动画等将各类知识和共享资源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亦可从视觉及听觉方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学习时遇到疑难问题,亦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得答案,获得更多的知识要素[6]。因此,尝试将“互联网+”应用到《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对培养和深化学生遗传学逻辑思维,提升《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水平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遗传学知识。

二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设想

         针对《动物遗传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互联网+”作为交流和学习平台,设想了如下改革与创新举措。

(一)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节省授课时间

         早在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就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3],除此之外,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有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三所学校提供的《动物遗传学》视频课程3门,此3门课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内容互补,这样为我校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当然,如何真正将此平台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设想可以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学习,并养成仔细阅读书本和文献的好习惯。

          如此一来,考虑到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细胞分裂、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对细胞遗传学基础和遗传规律的三大定律中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授课可以改为自主学习和讨论,后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汇总的方式开展教学。如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基因的现代概念?为什么一对基因的杂交分离比存在3:1、1:2:1、1:1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通过问题形式验证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以及问题所在,课堂针对问题进行讲解,以提高教学效率。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可以大大节省课时,为分子遗传学、第三大定律连锁与互换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提供充足的授课时间。

(二)录制“微课”,打破课堂授课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以外教育教学过程中[7],针对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知识点等,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7-9]。

          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9],资源容量较小等特点,设置与动物遗传学相关的微课。比如可将教学中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根据突出主题,具体内容如“三点测验”、“完全连锁”和“基因频率计算”等录制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10],打破以往学生只能在教室听取老师授课局限,打破教师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授课,讲解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空间局限。同时解决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中基础的层次不齐,导致无法按照统一尺子授课。对课堂消化不了的课后还可以通过微课继续学习,加深理解,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课将自己的疑惑和意见反馈给代课老师,从而加深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因此微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趋势。

\

 
         “互联网+”是新时代下的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这为《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动物从遗传学》教学在“互联网+”新型模式下将摆脱传统的面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为更好地掌握和学习难点、重点提供共享平台,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微课和慕课,不断尝试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得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等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萧然.“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人民日报.2015.04(13(19)).
[2]Sey edmonir B.The one world scho ol house:education reimagined[J].Distance Education,2013.34(3):84604-84612.
[3]李碧春,徐琪,张亚妮,等.“互联网+”背景下《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11):94-96.
[4]王惠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08):61-62.
[5]张蕾蕾.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安徽大学,2016.
[6]王乔峰,曹效英,路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9-11.
[7]张雪婷.奇思妙想: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J].学周刊,2016(04):223-224.
[8]张雪婷.奇思妙想: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J].学周刊,2016(04):223-224.
[9]陈学丽.微课与慕课的关系辨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1):173-174.
[10]赵园园,孟金柱.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1):179-180+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9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