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地理教学的新样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可以在打破学科界限的同时,充分吸引学生的参与,尤其让 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建构良好认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跨学科主题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新样态”的主 题进行研究,首先联系研究成果,论述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再阐述开展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旨在提升初中地理 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价值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 程内容”中指出,本课程规划不少于 地理课程总课时 10% 的课时进行跨学 科主题学习,进一步凸显地理课程的 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地理跨学科 主题学习致力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育,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体验为基础, 以某一研究主题为中心, 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整合与之相 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 行综合学习的方式。因此,教师要认 真研读新课标,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 的价值,有效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活动。在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 极参加活动,助力学生实现学科间的 融会贯通,建构大学科的知识体系, 发展核心素养。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
(一)助力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
人的生活是不分科的,但科学的 发展是分科的。分科课程经历千百年 的发展历史,有其存在的必要。教师要将分科课程教给学生。然而,分科 课程中的某些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 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 地掌握分科课程内容。所以,教师要 找到一个通道,既可以连接学生的实 际生活,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提到一 定的科学高度。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是 这个通道,让学生在主题活动的过程 中,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观察、分析、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地理 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地理实践力。 学生要利用各种地理工具进行探究, 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实践力。之 后,学生要在地理实践力的支撑下, 回归现实生活中,用地理学科的“眼 睛”观察事物,自觉使用各种地理学 科的工具解决相关问题。尤其在解决 现实生活问题时,学生不光会应用地 理学科知识和方法,还要会综合应用 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灵活应用 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 慢慢地成为完整的人。
(二)对学生真实生活的回归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生的实际生 活为基础,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体现了对完整知识领域的复原, 对复杂社会关系的保全和呈现。跨学 科主题学习在内容上更加关注现实生 活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综合素养(跨学科视野、解决问题的 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迁 移生活认知,分析、解决复杂问题, 建构知识体系,积累生活经验,发展 核心素养。在知识体系、生活经验以 及核心素养的综合作用下,学生可以 自觉走进现实生活,发现、分析、解 决复杂问题。
(三)将创新实践提前到学习阶段
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 社会生活,从事创新实践。传统的 教学注重先学后用,这容易割裂地 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不 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实 践的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顺应时 代发展的潮流,将创新实践活动融 入教学阶段,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机 会。在进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学 生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系统掌 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还可以 自然而然地发展创新实践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做好准备。
(四)回应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社会生活、科 学研究高度相似,其结果和过程具有 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让 学生获得更多探索的可能,体会到学 习的意义。例如,同一小组中的全体 成员合作设计“简易净水器”,有的 人可能比其他人做得好,做得好的人 偶然地获得了一个新想法,由此进入 了无限的想象、创造的空间。在这个 空间中,通过这个人的不断努力,进 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创造性得到充 分的激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人在 整个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错误,错误 很可能是新创造的开始。因为学习过 程是允许错误存在的,错误的存在, 恰好可以让学生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最终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包括五大环节,即制定学习目标、选 取学习主题、选择学习方式、开拓学 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在地理跨学 科主题学习活动进行时,要注意各环 节之间的关系,凸显整体效果。
(一)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的导向。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 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地理跨 学科主题学习目标以地理学科知识和 方法为基础,以地理学习过程和学习 方式为支撑,以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为 补充,重在助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建立综合认知,发展核心素养,做到 知行合一。因此,教师要关注地理学 科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习 过程和学习方式,制定学习目标。
例如, “交通运输业”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 节内容。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 的交通运输方式,尤其学会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此内 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迁 移生活认知,使用多样的方式了解本地 的交通运输情况,学会依据具体情况 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基于此,教 师可以制定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知 识,整合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解 决复杂的现实问题,了解本地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情况,制定解决现实问题的方 案,增强综合思维能力。(2)以项目或 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发现本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问题,设 计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发展地理 实践力。(3)通过体验学习活动,感受 地理学科魅力,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感 知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形成生活意 识;学会走进生活,依据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增强地理学科 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选取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是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 的中心。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学习主 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情况,助推学生 走进现实生活。一般情况下,学习主 题选自现实生活,如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利用、乡村振兴等。对此,教师 要以地理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 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和落脚点,选取有 现实意义的学习主题。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历 过雾霾天气,在不同程度上认知了雾 霾这一现象。但是,大部分学生不太 了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 具体的应对措施。在“中国的气候” 这节课上, 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学会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实现人与 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教师确定学习主题“雾霾、雾霾,请走开”。在 此主题的驱动下,教师可以依据雾霾 天气情况,创设真实情境,应用项目 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 生综合运用语文、地理、化学、物理 等学科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 同时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设 计、制作空气净化器。
(三)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体验地理跨学科 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跨学科主 题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应当以学生 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因此, 教师要依据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组 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使用适宜的学 习方式体验活动。
例如,在实施“雾霾、雾霾,请 走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 生活情境, 并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
如“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 到底是什么?雾霾是如何形成的?
雾霾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雾霾? ”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根据四个 问题,将全体学生分为八个小组,
要求每两个小组解决同一个问题, 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的过 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在竞争意识的 推动下,积极思考,提出个性看法 或见解。由此, 小组成员使用网络、 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大量的信 息, 并认真整理, 得到问题的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 用 PPT 展现成果。在学生解决问题 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汇报成果。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搭建不同的支架,如图 表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等, 驱动学生深入探究, 完善认知。同时,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及时 地融入教学评价。在全体学生解决了每个问题后,教师可以使用任务 驱动法,布置任务,如“请利用课 后时间,了解空气净化器的构造、 使用原理以及制作方法。与小组成 员合作,设计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 案,尝试动手制作空气净化器”。 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可以搭建舞台, 鼓励各组轮流展示本组的设计方案 以及作品。在此之际, 教师进行评价, 其他学生互评, 助力各组完善作品。
在整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过程 中,教师灵活运用了合作学习、支架 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如此多 样的教学方式催生了不同的活动,让 学生发挥自主性,使用多学科知识和 方法,不断地解决真实问题,建构知 识体系,发展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 践力等。
(四)开拓学习场所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具有开 放性。开放性的表现之一是学习场 所的开放。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 动的场所不局限于地理课堂、校内, 教师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引导学生 走进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 活, 帮助他们增强多学科知识学习、 运用能力。
例如,在开展“选择工业区位” 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生活, 调查本地工业单位的分布情况, 由此分析影响工业区位分布的主要因 素,确定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特点, 设计工业布局。在开展“探索太空, 追逐梦想”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走进家庭生活,使用多样方式收集 与太空、航天事业等相关的内容。之 后,教师以地理课堂为主,引导学生 展现收集的成果, 合作分析具体内容。 接着,教师可以学校的“艺术节或科 技节”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火箭模型。
(五)开展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 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学习 评价贯穿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始 终。有效的学习评价可以推动地理跨 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发展,助力学生获 得良好发展,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评 价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中心, 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为 主,及时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学习 成果、学习变化等。
例如,在开展“保护水资源,人 人有责”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制作 简易净水器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教 师可以搭建舞台引导学生展示作品。 在此之际,教师可以发放学生作品评 价表(见表 1),借此进行教师评价、 生生互评。
在学生互评后,教师可以回收评 价表,结合自己的评价情况,按照相关的总结成绩公式,继续计算,得出 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 活动可以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学习情 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 决真实问题,由此建构知识体系,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逐步成为完整 的人。对此, 在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现 实生活和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精心设计学习目标, 选取学习主题, 选择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场景,开 展学习评价,由此组织跨学科主题 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增 强综合能力,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勇 . 教研视角下跨学科主题 学习的区域推进 [J]. 上海课程教学研 究 ,2022(12):17-22.
[2]刘昌荣,邓志华,李屏 . 初中 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障碍、经验 与路向——以“移居火星”为例 [J]. 中 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21):4-9+2.
[3] 周泽甬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 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国土 三调看宁波耕地保护”为例 [J]. 地理 教学 ,2022(17):41-44.
[4] 任乐 , 邹金伟 . 指向核心素养 的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以“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为例 [J]. 地 理教学 ,2022(16):37-40.
[5] 任乐 .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以“深圳湾城 市建设与发展”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 参考 ,2022(15):70-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