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达成实验室安全教育目标,促进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安全素养提升的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路径。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高 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要求, 但已知或未知的安全风 险导致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高校医学实 验室具有实验人员多、仪器设备多、空间狭窄、实验种 类多、实验复杂、生物安全风险大等特点,使得医学 实验室面临涵盖内容广、隐患类型多样、实验人员流 动性大、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多重问题,可见医 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仍然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1-2]。 目前,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最急切的需求是 实验人员安全素养的提升 。 因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 缺失已成为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 。调查 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 为失误因素导占比高达 58% , 且这些事故出现人员 伤亡概率达到 80%[3] 。 因此,如何更好地通过安全教 育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保障医学实验室安全,显得 尤为重要。文章先对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进 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从优化医学实验 室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的教师队伍;编辑适合本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特点的教 材,突出医学专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整合医学实 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转变单一课堂理论“灌输”教育模 式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安全素养提升的高校医学实验 室安全教育路径,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一、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依据 2019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各高校结合平安校园建设 贯彻落实“ 全面、全员、全程”的安全教育,其中要特 别注重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以便更好地预防医学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学实验室安全。经过 梳理发现 , 很多高校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由校实 验室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管理 , 且设置的专门实验室安全选修课程多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但由于学时 数不足,教师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实验室安全通识方面 的安全基础知识 , 缺乏医学专业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同时,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缺少宏观和长远的规 划 , 多在新生开学初期进行短暂的安全知识教育,学 时数较少,导致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存在教学频度 低、教学持续性不足的现象 。另外,高校对医学实验 室安全教育缺乏足够重视,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 由于 学时数不足,以及多采用传统理论“ 灌输”的形式带 来的缺陷,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针对性不足,无法开 展常用的医学仪器设备安全使用训练,且对医学实验 室的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隐患和生物安全风险等 内容只是泛泛而谈,深入讲解不够,使得经过安全教 育培训的学生对医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缺 乏直观认识,具备的安全素养不足以更好地预防和避 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 力量薄弱,很多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具备的安全知识 不成体系,安全素养有限;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缺乏 与本校医学实验室相适应的安全教育教材,教学内容 与医学实验实践中的实验室安全保障需求脱节;很多 高校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多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播 放视频和专家讲座的形式进行, 对安全实践操作训 练、安全事故情景模拟和应急处理训练等方式方法很 少采用;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多采用书面或网络 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与实际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操作不 完全匹配,无法更好地覆盖真实的医学实验安全内容 和实验场景。
概言之,由于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上述 问题,参与安全教育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 欠佳,且缺乏安全实操、情景模拟和应急训练,进而导 致其应对安全风险隐患和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不足,尤其是安全素养的提升十分有限 。可见,高校医学实 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仍然任重道远。
二、基于安全素养提升的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 育路径
(一)优化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构建专 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师队伍
高校首先要在学校层面提升对医学实验室安全 教育的重视程度 , 最好能设立专门的医学实验室安 全教育教研机构,并以必修课的形式,针对本校所有 的医学专业开设专门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 。 为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 可以考虑细化医学实验室 安全教育课程,将其细分为以下三门课程:①“ 医学 实验室安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医学实验室需要用 到的基础安全知识 、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知识和安全 文化管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安全技能和安全素 养,不同的医学专业可设置不同的学时数,且不低于 36 学时,设置在本科一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②“ 常 用医学仪器设备安全使用”课程,主要讲授医学实验 室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安全规范操作及安全使用注意 事项 , 训练学生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安全 意识,且学时数不低于 18 学时,设置在本科一年级 和研究生一年级;③“ 医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 课程,主要将国内外高校、医院和研究院所已发生的 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收集总结 , 再以案例式教学的 模式进行讲授 , 让学生汲取已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其 处置办法的经验教训, 提升学生正确应对和处置实 验室安全事故的安全技能 , 且学时数不低于 12 学 时,设置在本科二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
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建立良好的专业组织和 专业制度的基础上,应从有医学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 和实验技术人员中选拔具有责任感、爱岗敬业、富有 爱心和教学热情的教师,并针对医学实验室安全专业 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方面进行专门的培训考 核,以保证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的规范性 、系统性和 专业性。高校还可以考虑在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方 面适当向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倾斜,以此突出医学实 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医学实验室安全 教育对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二)编辑符合本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特点的教材, 突出医学专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细分设置,相应编辑三门课程的教材 。第一,针对“ 医学实验室安 全基础”课程,教材的编辑首先要突出“ 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因为实验前的安全风险隐患认 知和安全风险预防举措是保证实验室安全及开展的 实验处于安全可控状态的关键 。编辑的教材还应覆 盖以下知识点 。一是医学实验室安全风险的主要来 源 。高校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四 个方面[4] 。①实验人员的安全风险,实验人员因为缺 乏安全用电、防火、防爆、危化品管理、机械伤害防护 等基础知识,不能准确识别风险,进而导致其在实际 工作中可能发生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环境危害等 风险;实验人员专业安全技能不足,不熟悉所用仪器 设备,可能导致仪器设备损坏、工作环境破坏和人体 伤害;实验人员不严格遵循安全工作规程,漠视安全 隐患,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查走过场,不能制定和落实 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风 险 。相关的风险主要有机械伤害、机械设备事故和触 电、职业健康危害(如有害气体吸入、噪声、高温烫伤 等)、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管理、消防安全和环保、 特种设备管理等。③实验室环境的安全风险。不能在 实验室范围内评估和识别相应的风险源 , 通过结构 化描述分析风险原因及后果 。④实验室管理的安全 风险 。高校医学实验室要制定规范的组织体系,科学 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以人员的安全为第一要素、以 预防为主的安全措施,以便安全管理有序运行 。二是 医学实验室常见和多发的安全风险 。高校医学实验 室常见和多发的安全风险包括触电、线路短路、医学 实验中被实验动物抓伤咬伤 、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 染、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高温蒸汽烧伤、皮肤刺伤、 黏膜损伤、液体溅入口腔和眼睛、皮肤污染 、高压钢 瓶的使用风险、超低温冰箱冻伤、液氮冻伤、易燃易 爆化学品燃烧爆炸 、麻醉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风 险、易燃气体和有毒气体风险、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 风险、高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基因编 辑等)的生物安全风险 。三是医学实验室废弃物的科 学分类与安全处理 。根据废弃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 分类处理原则,将其分为一般废弃物 、化学废弃物 、 生物废弃物、实验耗材废弃物和损伤性废弃物,重点 涉及危险化学废弃物的专业无害化处理, 以及具有 生物安全风险的废弃物先消毒后清洁的安全化 、专 业化处理 。 四是学生医学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①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将实验中使用过的实 验材料及试剂安全分类存放,以消除火灾、爆炸安全 隐患;②实验结束后,使学生养成安全习惯,自觉检 查使用过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的水、电、门窗是 否关闭; ③让学生知晓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实 验室要求着装,在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并严禁用实验 室内的冰箱储存食物,严禁用实验室内的微波炉、烤 箱、压力灭菌锅等仪器设备加工食物[5] 。五是医学实 验室人员管理 。高校医学实验室人员管理包括专业 资质、健康与安全、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和实验室安全 准入管理等, 以全方位提升医学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技能。六是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在进行安 全文化建设时,以“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 为原则,围绕如何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安全意识和树 立安全价值观等方面 ,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宣 传教育活动,并加强安全文化队伍建设,以探索符合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 。七是医 学实验室的信息安全 。高校医学实验室的信息安全 要涵盖个人信息安全、实验室数据库安全、网络信息 安全、信息系统访问安全、信息系统设施安全、如何 应对网络攻击等, 以全方位保护实验室的信息资源 和实验成果。八是医学实验伦理安全。高校医学实验 伦理安全主张要加强道德素质修养教育, 使学生遵 循医学伦理要求, 妥善安全处置医学实验动物和人 体组织标本,最终避免伦理安全实验事故的发生。
第二,针对“ 常用医学仪器设备安全使用”课程, 编辑的教材应覆盖以下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称 量仪器(电子精密天平)、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微生物 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光谱仪器(分光光度计)、 色谱/质谱仪器、恒温设备(恒温水浴锅)、加热设备(马 弗炉、电炉)、干燥设备(干燥箱)、制冷设备(冰箱、冰 柜、冷冻干燥机)、清洗设备(超声波清洗器)、消毒设 备(高压灭菌器)、粉碎设备(研磨机)、纯化萃取设备 (纯水机)、分离设备(离心机)、混合设备(搅拌器)、移 液管、移液器(枪)、液氮罐、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显微镜等 。 同时,编辑的教材应强调医学实验中使用 加热、加压仪器设备时如何安全设置温度和压力等参 数,使用过程中如何更安全地进行操作监控,特别是 要强调如何防止出现过度依赖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监 控而疏于安全管理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具体而 言,使用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时,必须保证有专人值守,随时监控其运行状况是否存在异常并及时发现处 理;离心机、移液器移液等凡是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 溅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柜或符合要求的隔离装置 中进行,以防止实验操作人员气溶胶感染。
第三,针对“ 医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课 程,要注重安全事故案例式教学,编辑的教材内容 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教材要从近 50 年国内外高 校、医院和研究院所已经发生过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 , 结合安全事故处置方面, 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如下问题:“ ①如何处 置使用危险化学品不当而导致的爆炸着火?②如何 避免和处置被实验动物抓伤咬伤?③如何避免和处 置病原微生物的获得性感染?④如何避免和处置使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被高温蒸汽灼伤?⑤如何避 免和处置实验过程中的皮肤刺伤、黏膜损伤、液体溅 入口腔和眼睛、皮肤污染等安全事故?⑥发生实验室 安全事故后应对处置的步骤及要点有哪些?⑦如何 实施安全措施? ⑧如何防患于未然,及时消除潜在 的安全风险隐患? ⑨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 生?”其次,教材要融入医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 分析内容 。根据“ 海因里希法则”,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 结果,即由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 良环境诱发引起的[6-7]。为了完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 育内容,应从“ 人的安全行为”“ 物的安全状态”“ 安 全的实验环境”三个要素入手对如何预防安全事故 的发生展开相应的内容安排 。最后,教材要以提升 安全认知为导向,突出医学实验室安全认知是一个 安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 。即通过医学实验室安全 教育培训学习,使学生从掌握最基本的人身安全知 识和医学实验室水、电、门窗的安全使用知识,到掌 握医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知识 、信息安全知识 、仪器 设备的使用安全知识等,将分割化 、碎片化的安全 知识整合为系统化的安全认知,并能够评估潜在的 安全风险,使实验室安全风险可控并将安全事故发 生频率降到最低。
(三)整合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转变单一的 课堂理论“ 灌输”式教育模式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体是没有接受过 系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的学生 , 这些学生既没 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支撑 , 也对实验室构造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没有准确的认识 , 更缺乏实验室 安全认知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因此,要通过整合医学 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转变单一的课堂理论“ 灌输 ” 教学模式,以突破安全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 得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及学习的便利性 获得拓展[8]。
高校在开展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 , 可将 实验室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和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规 范,如何保障相关医学实验的生物安全,一些医学实 验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安全规范操作,以及实验室水、 电、防火、防盗和信息安全等安全知识点和安全技能 融入网络课程建设, 并将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分 享 , 使学生对医学实验室客观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 有充分认识, 意识到医学实验室学习中同时存在哪 些主观的安全风险隐患 , 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室安全 风险防控的理解 。同时,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实 验室爆炸、燃烧等安全事故现场,通过震撼的仿真画 面警示学生 , 并且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医学生物 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应急处理流程, 进一步加深学生 对医学实验生物安全风险的直观认识 。在实验室安 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引入虚拟仿真技术 , 可弥补真 实实验安全风险教学无法直观开展的不足 , 完善实 验室安全教学,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实 验安全技能 , 使学生对医学实验安全有更直观和具 体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 ,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
(四)以考促学,转变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 方式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 医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和衡量安全教学效果的重要举 措,也是保障医学实验室注册准入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此,学校要通过以考促学,转变医 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方式 。即将单一的笔试或网络 测试转变为由实验室安全通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 绩 30%)、医学实验室安全专业知识考试成绩(占总成 绩 30%)、实验室安全实践操作成绩(占总成绩 25%) 和常见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考试成绩 (占总成绩 15%) 四部分组成的考核体系 。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 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习得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加强对 实验室安全技能的掌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 安全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最终保障医学实验室的安全。
三、结语
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9], 提升校级层面的重视程度, 构建与安全教育契合的 专业组织和专业制度,建立 一 支有责任感 、爱岗敬 业、富有爱心和教学热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编辑有 医学专业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安全教育教材 , 整合教 育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保障实验室安全为导 向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创新模式,如此才能充分 保障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高效实施。
在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 学生安全素养的提 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认为,提升学生安全素养的 根本途径是通过高效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激发学 生对安全需求的本能 , 使学生发挥出内在潜能和主 观能动性,形成安全意识,同时借助安全素养具备的 反思性特征 , 使学生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获得安全 技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艺术的本质 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 高校积极开展高效的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可使学 生实现从“ 要我安全”到“ 我要安全”的转变,并助力 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 , 从而达成实验室安全教育目 标,进而提升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10]。
参考文献:
[1] 孙书洪,李华,亓树艳,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98-3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 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S].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张海英.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化工设计通 讯,2022.48(5):132-134.
[4] 彭梓华,黄永峰.低压电气实验室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J].中 国检验检测,2018(1):64-66.
[5] 杨添博,陈禹.基于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 理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5):383-385.
[6] 吴志刚,左林贵,果雅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 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303-305.
[7] 王杰,王士国,任佳,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35-238.252.
[8] 王耀楠,张筱宜,冯琦琦,等.“ 四位一体”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在 药学专业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22.8 (5):627-631.
[9] 高惠玲.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8):4-9.
[10] 谢虎, 劳媚媚, 陈志民,等 .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成熟度模型研 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0):297-3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923.html